卷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注曰玩程注曰惟能有不為是以可有為比白文隻添得能字便覺有味蓋人之有不為者不易能也一切不可妄為之事每足?惑我搖撼我我卻見得真立得定是何等力量以此力量去為所當為宏功大業更何不可建者哉而後猶雲方才也不分窮達先後說按翼注與存疑亦相似而不分窮達則異與麟士
說亦相似而又畧有先後則異 翼注又曰有作不輕試其才智者亦未為真見 附吳因之曰有不為是不輕易躁妄去做事非不胡亂做之謂 高中?曰天地之情不翕聚則不能發散不專一則不能直遂有為的力量全養在不為裡蘇子曰惟天下之至勇為能怯惟天下之至動為能靜此意極可體會此與因之說同薛方山亦主此然方山兼德業說今人主此說者便專主事業尤謬之謬矣 孟子此二句與所謂平居無忠直敢言之氣臨難必無仗節死義之誠者相反彼是以有為占其不為
言人之不善章 張彥陵曰發人之私攻人之短本非厚道孟子特借後患以惕之若有言責者又當别論沈無回曰言人不善的人滿腔都是殺機不有竒
禍必有竒窮後患不拈定報複說 伊川曰前輩不言人短每見言人之短者則曰汝且取他長處真長者之言 盤雲大師曰天地包涵萬物山澤藏納汚垢人遇不善不可無此度量 大全辯芑山張氏曰士君子之于不善或委婉化誨曲成不遺使同歸于善不則從天下國家起見公爾忘私大者誅殛小者逬棄使不傷善類可也徒以口舌相譏責何益哉言人之不善受病全在言字鹵莽粗疎無學術無作用最誤國事當如後患何說得悚然非僅禍及身家而止孟子正要人慎思所以待不善之道若看作謹言避患将使天下皆苟且拱黙相率而為仗馬寒蟬豈孟子當日立言之意 卓庵張氏曰王尊之罪狀王鳳李敬業之檄誅武曌胡铨之抗疏秦桧豈可畏禍不言
仲尼不為己甚者章 張彥陵曰此舉至聖以示則專為過高者發藥 李衷一曰不為己甚猶雲恰當至好不加一毫意思之謂如夷惠都是聖人但清到舉世無一人可屑就和到舉世無一人可屑去便是加些意思便是已甚不消說到驚世駭俗不是去處此是孟子贊孔子之至聖處不是說孔子為平易的聖人 張南軒曰夫子非不欲為己甚自不至己甚也何也聖人範圍天地而不過泛應曲當不過其别其不為己甚者固天則之所存也
大人者章 張彥陵曰信果無病病在兩必字無必心便是惟義所在無兩層意 呉因之曰論語義之與比是把義對已見說言不以已為主而惟以義為主也此處惟義所在是把義對拘執固滞說言不取必要如此而惟視義以活動也義之與比則私心盡化惟義所在則拘執盡融要看兩邊所以不同處 附翼注曰惟義所在不可說義當信果則信果義不當信果則不信果蓋義也者不期于信而自無不信不期于果而自無不果者也大人亦去其有心之信果從其自然之信果而已 按此即雲峰胡氏之說蒙引已駁之矣 張彥陵曰愚又下一轉語與其為無忌憚之小人無甯為硁硁之小人
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章 張彥陵曰指出初心以示人隻是要人保任之意 翼注曰赤子之心是人心本然之體内無情遷外無物化如素絲未染于?黃一般人人不失人人都是大人 徐自溟曰赤子之心所由失者不獨以私欲僞妄失之即聰明才辯亦所以失之外來者日增本來者日減 羅近溪曰不是說大人方能不失赤子之心卻是説赤子之心自能做得大人 湖南講曰大人生平所歴豈無學問豈無造詣畢竟要到不識不知順帝之則何思何慮殊途同歸方合着本體乃無所不能而實無能無所不知而實無知 大全辯京山郝氏曰赤子所以能為大人者全仗學問赤子之心自是忠信然未嘗學問任率自便則近于禽獸故禽獸亦有忠信未可徒恃忠信耳唯學為要 李見羅曰不失内雖有學問在然此以現成大人說 注擴而充之與上孟微不同蓋此兼性反說存疑所謂其次緻曲曲能有誠亦是引以為例爾非限定此大人隻是反之者也 張彥陵謂注擴充字不必用張侗初亦謂是蛇足此皆背注之說也 翼注以一物不容萬物皆備來解赤子之心如此則專就未發上說矣赤子之心隻可以一私不存解之 杜靜台一條專以赤子之心作未發看即翼注一物不容之解 附存疑又曰大人依愚見隻以至誠盡性解之不曰通達萬變似于不失赤子之心更切 按此即所謂大人者隻是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與注不合 李崆峒曰大人赤子心一耳赤子之心如草木始于萌芽出土時分量已具大人隻培之使足己耳非能矯之使增 崆峒此條隻是餘意若依存疑盡性之解則此便是正意矣 吳康齋曰孟子所論大人者數章當以不失赤子之心為主唯不失赤子初心所以真機運用便能破信果之累便能得禮義之中便能格君便能正物人有一偏之心有全體之心有後天之心有先天之心先天者初心也後天者習心也一偏者觸心也全體者本心也其初心本心也其習心觸心心之心也右萬厯丙午應天解元鄒之麟大人不失赤子之心論
君子深造之以道章 吳因之曰深字對膚淺字説隻從皮膚涉獵便是浮淺造詣君子之學探?極冥直推究到理奧一絲毫也不肯放過是何等精深故曰深造 又朱子以責效于旦夕為不深造似亦未是責效旦夕是不以道 按依朱子講則勿忘勿助俱屬深造故又以程子潛心積慮優防厭饫之言為隻是深造至雲峯防引始以勿忘勿助分貼深造以道看來分貼為是 吳因之曰自得之妙不容言隻是一時卻性急不得性急二字最為害事伯者以力假仁做成功利也隻坐性急 按此宜再補一句曰亦懶惰不得蓋人之病隻在一暴十寒進銳退速 嘉靖四十年四川程文講居之安雲見其可欲也不惑于似是之非見其可依也不搖于外誘之奪 直解以溥博淵泉貼資之深極妙然則而時出之即是左右逢其原也 按資之深蒙引存疑說得明大全朱子謂資之深如源頭水隻是一路來未是 看來原字還隻是萬物各有一原之原未是萬物統體一原之原其所以能左右逢原者則由于統體一原也陳伯玉謂逢原二字不必偏重極是本文數個之字乃是指統體一原者言 附蒙引
曰居之安資之深取之左右逢其原皆自得之節次也此處猶上篇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己也惡可己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總是樂之深也 按居安資深逢原無節次存疑自明若生惡可己不知舞蹈微有節次二處不同也
博學而詳說之章 吳因之曰君子之博學詳說特為反本窮源歸之要約所以如此一節要看非誇多鬭靡意 詳說内該得中庸審問慎思明辯 邱月林曰理本約先博了仍回到約上來故曰反
以善服人者章 湖南講曰以善服人是人皆無善而以我形彼以善養人是化導乎人而同歸乎善故有服不服之分孟子平日論王如彼陷溺其民諸侯皆為之敺凡如此類止到得以善服人此卻論到以善養人方服天下而緻王又進一層惟堯舜文王乃足以當之 姚承庵曰善原人所共有以善去服人即有相形相忌之意并此善亦不是了如何能服得人養則不知善在我不善在人涵育作成唯恐此并生者不得同歸于善此方是父母天地之心 末二句言王天下者必須得天下心服而後可【翼注直解俱如此解】若天下不心服而乃能緻王者未之有也此見必須以善養人切不可以善服人未之有也正與上未有服人意相應
言無實不祥章 張彥陵曰此章示有國者信讒之戒季彭山曰凡言之足以緻不祥者皆實也曰無實
不祥者甚蔽賢者之詞也觀兩實相應可見 蔽賢之禍無所不有極其禍即可以至篡弑 存疑謂簒弑之害隻在一時此亦未是蓋篡弑之害亦不止在一時
仲尼亟稱于水曰章總防 張彥陵曰此章指出有本二字隻是要學者務實意 翼注曰在可立而待也截以上通就水說末二句方就人說不必于是之取爾之下補出人有實行
仲尼亟稱于水曰節
原泉混混節 不舍晝夜三句以出之不窮進之有漸會之有歸分看 翼注曰有本者如是言水惟有本故悠乆到底如是不作人之有本者如水 下節無本與原泉相反七八月兩集與不舍晝夜相反溝浍皆盈與盈科相反涸可立待與放四海相反新安陳氏說未甚分明諸家皆未了然也
苟為無本節 聲聞過情雖是說虛名之無實其實是說僞行之無實蓋上文所謂不己漸進放海此節所謂集與盈與涸皆兼對行言不專對名言大全朱子所謂聲聞一條最好蒙引孔子言水不舍一條其意亦自如此 湖南講曰其有實學者則如前章深造自得而有居安資深逢原之妙 張彥陵曰使浮名可繼君子遂不恥乎況其必不能繼也 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