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氏言義豈能有加于聖人之義乃被其充塞何也曰二氏倒邊做做得奇恰有一段精神能動人吾聖人随時順應做得平也無可喜也無可驚人見之隻如常所以收他不住相率去而之彼曰試舉看曰墨氏之仁至于摩頂放踵利天下亦為之是甚麽樣慈悲聖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反若多所分别然楊氏之義至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是恁麽樣清淨聖人立必欲俱立達必欲俱達反若多所兜攬然故曰惡紫之奪朱惡鄭之奪雅豈惟亂之又欲奪之何者朱不如紫之豔雅不如鄭之濃也為我兼愛之能奪吾仁義亦若是耳 管登之曰春秋亂臣賊子之踵肩皆起于無父無君之一念而人心之有是念非根于為我則根于兼愛從古及今學脈孰有逃于為我兼愛之兩端楊墨特其中之斐然成章而為民表者耳
吾為此懼節 賽合注曰先聖指孔子道即君臣父子之道 翼注曰楊墨指其人淫辭指其言害事者無父無君之一端害政者無父無君之大端也害則俱害不分先後 又曰閑距放三字相映譬如賊自反侵須防守家當此是閑因拒敵驅逐此賊此是距放距放正所以閑也欲閑故距放距放故不得作 徐自溟曰邪說自古有之自堯舜既沒夏商間邪說暴行作春秋時邪說暴行作孟子時邪說又大作而為诐行矣暴行在事上顯肆其邪而诐行則在心上陰溺于邪生心而政事之行處皆害正其行之诐也暴行之邪說顯故孔子以權書陰維之诐行之邪說隠故孟子以昌言顯攻之孔子在事上誅心孟子在心上證事孔子不辭罪我孟子不辭好辨皆是除邪衞正 賽合注曰作于上須雲設使不為之距與放而使二子之說行則人心惑于為我兼愛之說而作于其心矣作心字為主害事害政皆本于心來 又曰三個作字不同一指天下言一是心溺于為我兼愛之說一是事偏于為我兼愛之行 程子辟佛氏出世之說尚未甚精 雙峰以無父無君貼事以率獸食人貼政看來未是蓋其始有無父無君之事亦有無父無君之政其終也有食人相食之事亦有食人相食之政不分應為是 養氣章蒙引謂有位無位皆有政麟士非之亦是看來此章則當如防引前說也 四書脈曰味聖人複起不易吾言語意見得聖人必不以今日之言為無益之辨不指生心四句鄉原章隻在乎反經而此章說閑先聖之道專在乎距放蓋此章為好辨發也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節 兼夷狄防引隻主真夷狄言看來即兼中國而夷狄者言亦似不妨
戎狄是膺節 張彥陵曰戎狄無父無君楊墨也無父無君引詩不重周公上隻申言楊墨之當膺而已之辨不容己耳
我亦欲正人心節 張彥陵曰孔子以前的禍亂都在人身上孔子以後的禍亂都在人心上故孟子曰作于其心曰欲正人心要從他根本處拔除得盡 吳因之曰自我亦欲正人心至承三聖一氣相連勿斷以承三聖謂已拯人心之陷溺亦猶三聖拯天下之陷溺一般蓋把三聖形出自己維世的意思非謂繼往承先如予私淑諸人語意也 亦欲二字從三聖來四句以正人心為主而正人心又以息邪說為綱人心不正所以邪說得閑而入邪說既入行亦随而诐矣诐行既行于是互相倡和又有一段浮詞成一篇說話 因之又曰據蒙引雲正人心以息邪說蓋以正人心作息邪說之本也然據本文口氣當把正人心另提起言因為正人心故欲于邪說息之于诐行距之于淫詞放之蓋上文仁義充塞率獸食人所謂人心不正也惟人心不正故欲距楊墨放淫辭使邪說者不得作惟意在正人心故欲息邪距诐放淫此正前後相應處觀此則息邪距诐放淫為正人心而設彰彰明矣 按蒙引與大全是論道理如此若孟子此章本為好辨而發其意自歸重在息距放也因之發得極透淺說謂正人心四者當平說下亦因大全蒙引而失之也不知大全蒙引隻是論理之詞耳 徐儆?曰禹周公身任其責故不得不汲汲若亂賊楊墨何與孔孟而孔孟為之懼所謂畏天命悲人事古來聖賢以一人之身擔當世界誠為此也
能言距楊墨者節 方孟旋曰孟子非懼已之力孤又望人之口舌以辟之隻是引天下之人共為聖人之徒見三聖之道人人可承無非正人心意也附存疑曰能言距楊墨謂其能立言距楊墨也
故曰有能為此距楊墨之説 附翼注曰能言距楊墨者是以言而距楊墨非但言此距楊 三字也又曰注中發公其責于人之意最好又一説不
重公其責于人隻以徒字應上節承字而足其意耳
陳仲子豈不誠亷士哉章總防 張彥陵曰按此章原不責仲子以中正之亷亦不責他廢母兄之倫止就仲子一偏之操而推極言之以見其決非人之可為耳 翼注曰前三節言仲子不能充其操不是揭出仲子之操而斷其難充前段律以食槁壤飲黃泉匡章見為太刻後段揭出以母則不食以兄之室則弗居此二句正是仲子之操執此以例其餘信無可居可食者矣故匡章不得複疑也 又曰細玩孟子此章俱是反詞與許子之不憚煩同一機括本欲明相兼之不可反責以交易之為煩本欲明母兄食室之當安反贲以槁壤黃泉之為潔此文字最巧最深處
陳仲子豈不誠亷士哉節 四書脈曰居于陵是亷其居三日以下是亷其食将取也 張彥陵曰螬食實句不惟與世無競亦且與物無争 又曰仲子本世家子而苦節若此匡章所以取其亷
于齊國之士節 首二句欲抑先? 仲子惡能亷及注仲子未得為亷此二亷字東陽許氏亦謂是亷之正殊誤 張南軒曰要充其操除是蚓而後可縱然如得蚓來亦于世何補而況必不能也此孟子嗤之之意
夫蚓上食槁壤節 四書家訓曰蚓字借來見無求夷跖借來見義不義俱不可着 翼注曰伯夷之所築樹不拘伯夷隻是所從來者義盜跖亦然若律聖賢中正之亷亦不必問所從來但就仲子刻苦立意故責之如此 張彥陵曰此正明其不能如蚓處伯夷盜跖字不可泥但合義的便是伯夷不合義的便是盜跖是未可知重在跖一邊
是何傷哉節 以易之也據四書脈直解皆兼指居食仲子齊之世家也節 翼注曰世家節隻叙事勿斷制下節方斷之 張彥陵曰仲子以世祿鄙其兄故甘心避去若離母未必其本心但欲去其兄不得不并去其母耳隻看他他日歸或者思母之念動矣【或亦有思兄之心亦不可知不宜偏說】是鶃鶃之肉也不全是譏他見汝可以食即我可以受亦有感悟他的意思 此說亦妙但與蒙引不同
以母則不食節 徐儆?曰孟子非欲其如蚓也見人必不同于蚓而甚言其不可行也 溫公謂仲子是狷者朱子則謂仲子亦不可謂狷者溫公看狷者闊朱子看狷者嚴故也其意亦可相通但朱子是正論耳 大全辨少原餘氏曰仲子事不必逺引隻以魯叔肹事斷之則其罪定矣春秋魯宣十七年書叔肹卒胡氏曰稱弟得弟道也稱字賢也何賢乎叔肹宣弑而非之也非之則胡為不去兄弟無絶道故雖非之而不去也與之财則曰我足矣終身不食宣公之祿君子以是為通恩也論情可以明親親言義可以厲不軌所以取貴于春秋以視仲子何如哉況無悖逆作亂之大故而仲子去之惟恐不逺愚故曰其罪定矣 卓庵張氏曰孟子不取仲子與春秋責季劄同意故曰不明春秋之意者必蒙首惡之名
四書講義困勉錄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