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與仲尼相應魯頌節是與周公相應 翼注曰未能或先隻是齊等非反不及良也 張彥陵曰孟子責陳相之倍師正辟許行之不可學并耕之説之不可從也前後隻一意吳因之曰陳良楚産六句不重揄?陳良之為人
隻見陳良不可倍而倍之者重得罪于名教耳
昔者孔子沒節 蒙引做三段看一言衆人不倍師一言子貢不倍師一言曾子不倍師存疑又作四段看言三子亦不倍師 敖英曰古者師死心喪三年子貢乃有廬墓之舉所謂賢者過之也故山之于伊川勉齊之于晦庵皆不聞有此 徐岩泉曰門人尊有若自言行氣象上説曾子直指心體説濯以江漢無一毫濁污也暴以秋陽無一毫障翳也總是一疵不存萬理明淨故曰皜皜而不可尚此是承上結語翼注曰濯之潔無一毫污染暴之幹無一防濕氣
也兩喻總是一意俱見得聖心一疵不存天然潔白處不必分潔屬江漢白屬秋陽作文但據字義影切為分别而大意無别斯得之矣葢潔字屬江漢可也而白字難屬秋陽若光輝字屬秋陽亦畧差況可以明着屬江漢乎 又曰本文原不以江漢喻聖徳而以江漢所濯言聖徳原不以秋陽喻聖徳而以秋陽所暴言聖徳 江漢二句畢竟是喻皜皜二字則是假借形容淺説明 江漢二句翼注謂是喻聖人之心體此偏也注中明謂是言夫子之道徳道徳則自兼内外矣
今也南蠻鴃舌之人節
吾聞出于幽谷節 翼注曰幽谷節有以上二句純就鳥説下二句就人説者折衷雲且就白文一滾提過下以正意發之陳良中國之學猶喬木也許行南蠻之教猶幽谷也倍良學行是下喬木而入幽谷去髙明而就卑暗吾所未聞而聞之子矣 據折衷之説葢欲以白文專就鳥説而正意則補在言外此説是也直解亦如此
魯頌曰節張侗初曰戎有塞外之戎猃狁是也有中國之戎淮夷徐戎是也 張彥陵曰大抵此五節隻是説他變得不好了一句括盡大意故未以亦為不善變一句結局
從許子之道節 佐案曰此便是剖鬥折衡而民不争之説 吳因之曰説個市價不貳國中無僞見君雖并耕而得以自暇雖與百工交易而不必于憚煩也孟子辟之雲雲已不暇治國家況暇并耕乎如此立意亦好 按因之説比淺説較勝淺説附後 附淺説曰陳相又曰許子之道如并耕之説雖不可從然豈無一二之義而可從者乎從許子之道則雲雲張彥陵曰按日中為市始于神農故許行倡齊價之説正欲舉世隻為其粗不為其精相安太樸巧僞不生與并耕之説隻是一意無非欲混君子野人于無别耳 又曰通節以市價不貳句為主無僞不欺俱根不貳來此不獨為許行置辨且見已所以從學之故似有可原 沈無回曰精粗同價亦自有説彼正謂使舉世但為其粗不為其精相安太樸巧僞不生焉耳不知三代以下之天下不可以結繩垂裳之治治之也
夫物之不齊節 徐儆?曰許行始托神農并耕之説欲齊人也而不知人有大小之等不可以相兼繼托神農市價不貳之説欲齊物也而不知物有精粗之殊不能以同價 張彥陵曰物之不齊由造化所生有參差人力所成有工拙 賽合注曰亂非禍亂即下相率為僞是也 彥陵又曰相率而僞正反國中無僞之説惡能治國家隻就相率為僞上見得 又曰屦大小同則賈相若是許子猶知有大小也巨屦與小屦同賈則假借言之以明精粗之難混耳獨言屦者縁許行是個捆屦的人故就其明者通之 吳因之曰荀子解蔽篇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謂墨子欲使上下勤力股無胈胫無毛而不知貴賤等級之文飾也即此推之則許行并耕之論亦是祖述墨子但行者奸僞之尤又逃墨而逺托神農以求伸其説于天下耳孟子辟許行正是辟楊墨隻一個圈子
墨者夷之章總防 張彥陵曰一本二字通章骨子仁孝二字通章闗鍵 沈無回曰人以本生愛因本立本一則愛自不能不差等此人心自然不容己處故孟子以親其兄之子五句解書詞非愛無差等之説又以天之生物三句破墨者愛無差等之非下節又以上世埋葬之禮言者正就人心之不容己者挑動之使知本之至一而無二也 夷之受病在愛無差等一句愛無差等則施由親始亦隻施得此無差等之愛耳所以為二本若隻説施由親始便與吾儒立愛自親始無異
異者夷之節
他日又求見孟子節 張彥陵曰不直二句乃一正一反之詞盡言以相正固是辟異端之言然且莫切儒墨上説下文方雲夷子墨者 翼注曰我且直之且對未遽見説 又曰夷子葬其親厚是他一防良知不泯滅處孟子卻以所貴所賤颠倒诘他正欲發其良心而動以一本之恩使知兼愛之非耳 然而夷子葬其親厚二句與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同一法
徐子以告夷子節 吳因之曰若保赤子句便要露愛無差等意在下段始歸重在施由親始句 又曰施由親始始字雖似有先後亦不可便謂厚其親如何便宜厚葬其言亦自相矛盾但此亦還是他好處故孟子不攻其説之矛盾而獨攻其病痛之所在 夷之自相矛盾處防引謂其施由親始則又畧有親疏之辨與所謂兼愛者矛盾也存疑謂其施由親始如何便宜從厚則又與厚葬者矛盾也二説宜兼用附賽合注曰雖有援儒入墨推墨附儒兩項然上儒者之道三句又是喚起之則二句之則二句自以己意解書以自釋也中閑語脈相連不可截作兩平對看援儒入墨推墨附儒意須總補在後方見圓融以之則二句為釋書詞者此謬本于防引而淺説翼注俱從之斷不可用存疑説約皆説得甚明 朱子曰天之生物有血氣者本于父母無血氣者本于根荄皆出于一而無二者也惟其本出于一故其愛亦主于一葢一體而分眷戀之情自不容己自是之外則因其分之親疏逺近而愛有差焉此儒者之道由親親仁民以至愛物而無不各得其所也今夷之謂愛無差等則不知此身所從出而視其父母無異路人雖其施之先後稍不悖于正理然于親而謂之施則亦不知愛之所由立矣非二本而何哉且何止二本葢千萬本也 賽合注曰且天之生物且字根上來謂書之所言吾固不暇詳辨且以天之生物言之本者物之所從出也待其親如路人則親是一本路人又一本故曰二本惟其二本故忍以薄為道而不顧耳如達一本之説則其用愛必有分矣 四書脈曰天之生物三句是從生人之始説起以天理明一本之義葢上世節是從葬親之始説起以人情明一本之義道得天理人情沈痛悲切宜夷子之聞言而悟也
葢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節 吳因之曰深明一本隻到反蔂梩而掩之住掩之誠是三句則又因上文而推廣之然亦須根一本意來見上古掩親者情動于一本如此則仁人孝子獨切一本之愛必以厚為道矣既明一本之意又複及仁孝雲雲者正欲見厚葬乃仁孝之所為而以此進夷子耳 莊忠甫曰墨氏以禮者忠信之薄而聖人之僞故孟子舉上世禮教未起之時人心本然之仁孝以覺之見禮之非強作也 李九我曰上世事大都是渺茫憶度兩葢字俱想當如此之詞 四書脈曰上世之委親于壑非忍棄之也禮制未起不曉如何殡殓沒奈何姑置諸此他日過之非偶然經過分明既委後不忍忘複往過低回即此便見天性之切 賽合注曰非為人泚此一本之情誠發于中下歸掩之者一本之事速盡于外使非一本則乍見之初胡為有是泚既見之後胡為有是掩耶 又曰注中兩個他人勿混一樣看非為他人之他人對己而言在他人之他人對親而言四書脈曰葢歸字有急急之義掩之誠是句是起
下語 四書家訓曰掩之誠是是字謂當然也就上世言則孝子仁人句推開就後世言 掩之誠是也此句口氣猶治安防雲使管子而愚人也則可管子而少知事體若竟作實説則無味矣 沈無回曰上世人之掩與夷子之厚葬其親皆是發于一本處掩之誠是則厚葬的誰説他不是知厚葬之為是則愛無差等之説不攻自破矣 賽合注于末節補説曰今夷子知厚葬其親似有合于仁人孝子所為而不昧于一本之理者乃謂愛無差等而惑于墨氏二本之教謂之何哉極為得體
徐子以告夷子節 沈無回曰怃然為閑四字有昏暈初醒稍定始能言之意 吳因之曰命之矣須要模寫恍然悔悟而深以孟子之言為然意但直説教我雲雲便不得怃然景界
四書講義困勉錄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