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釁不得鐘此意殊不必
是心足以王矣節 張彥陵曰問愛牛之心如何便足保四海李衷一曰心隻是一個心但人隻為私意旋起便把真心來蔽了若無所蔽處真心自然透出來齊宣于觳觫之牛無些些相幹故無所蔽真心便自透出若于百姓這防良心豈沒有隻為争地争城便殺之而不惜窮奢極欲便橫征而不惜逞氣作威便嚴刑而不惜此不忍人之心苟無這防般遮蔽照依見牛而發勃不能已百姓安得不愛故知愛牛愛民同是此心隻是蔽不蔽發不發耳孟子啟迪人這極是痛快處 此章心字正對桓文之事看 張彥陵曰連百姓以王為愛亦是假設疑團當時未必有此語 問此所謂察識止是察識其愛牛之心乎曰雖是如此然孟子之意是要他認得此心既認得則後遇善心發時皆可識矣然後有以為擴充之地矣東陽許氏說甚明 新安謂王有愛物之心可知其有仁民之心為欲所蔽而要其擴充耳 擴充即推恩也 推有二由愛物之仁術反而得其所以親親仁民者此逆而推之也由親親而逓推之以仁民愛物此順而推之也南軒雖謂孟子非使之以其愛物者及人然其實推内兼有順逆二項也 論來所謂擴充者心上也要擴充事上也要擴充由心而達之事亦可謂之擴充然此章隻重在心上有其心斯有其事也亦有有其心而無其事者隻是其心未至爾如宣王愛牛之心真切自然生出個術來心與事不分兩項也故集注所謂擴充者隻是擴充其心而政自該在内後面說推恩說發政說制産雖俱就事說然皆本心上來四端章亦然若離婁首章則重在政上所謂有仁心不可以無仁政也此另是一様說話
誠有百姓者節 張彥陵曰然字雙頂愛與不忍來即字恐是即如夫子所言之意若作不及計較意則齊王此時已能察識矣
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節 翼注曰古人文字意在筆先先有仁術一解乃有何擇一難也 是誠何心為愛為不忍自家都不識了
無傷也節 四書脈曰無傷也言以羊易牛無傷于不忍之心也 翼注曰不忍一牛是仁曲全不忍一牛之心而不為禮所妨礙是為仁術勿以牛得全鐘得釁平說則又是一禮術矣 徐用齋曰仁術二字乃通篇一大樞紐仁者含天地萬物之體術則可以妙天地萬物之施下文所發之政所制之産皆術之顯用處 此節術字雖要緊然卻不重在術上隻是見術正所以全其仁無傷于其仁也可以見王之此心本無不善 翼注曰見牛未見羊勿平說所見止此牛故不忍之發獨注一牛若羊則未見不妨以代其死耳 張彥陵曰易牛時全不曾打防若一打防便又有一個不忍出來 蒙引曰謂之理未形以是時未有心可言故曰理而已蓋理素具于心随感而發者也按蒙引太拘集注所以上言心下言理者不過是互文耳 四書脈曰見生不忍見死聞聲不忍食肉此心人孰無之隻為經過庖廚聞見得多遭雖知可憐而奪于祭祀宴享必不可廢故且忍情食之一次兩次後便心硬了如看刑人眼慣便不見慘久之不忍之心日忘日絶君子于此有術焉隻是不經庖廚使此心養而不發待有遇而發時決不使發而不遂也 沈無回曰遠庖廚是君子善養不忍之心處所謂仁術也王以羊易牛便是此意故孟子實之使之自信見此心雖君子不過如此可見得禹湯文武同此血脈耳
他人有心節 張彥陵曰齊王口口說不忍竟不知不忍是何心被孟子見牛未見羊一句打動觳觫光景宛然在目方識得此心不從外得 沈無回曰疑問補雲戚戚所謂不忍觳觫之心也但昔日得于偶觸而不覺今得于開啟而認取爾 又曰齊王止見得一牛之不忍耳而不能自見其不忍之量故問曰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不知以此不忍之心保民而王與易牛别無二法
有複于王者節 張彥陵曰用力用明用恩此用字最好人皆有力有明但自不用耳為不用恩正獨何與之故
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節 姚元素曰孟子既要王擴充何不就以老老幼幼說明與他隻緣齊王認保民而王甚難故先分疏其難易緩急使之了然而後告以用力處
老吾老節 此節是一意反覆大意謂王道甚易不過在推恩但施之要有序耳何難之有存疑可玩 看來隻老吾老三句意思已盡了有循序意有不難意言循序而推之甚不難也引詩隻作一證故推恩至而已矣則但是結上語故推恩二句結老吾老三句古之人二句結詩古之人雖通指堯舜三王然其實即指文王推廣結之不是另尋一證也故曰隻一意反覆 翼注謂天下運掌且隻重運掌見推恩之易意便不與保四海相犯善推其所為卻重善字見推恩之序意方不與舉斯加彼犯重如此看則前後文氣兩様了恐未融 又曰運掌有守約施博意即寓心字詩不過證之耳 徐岩泉曰天下可運于掌者天下雖大老幼同也吾不過以吾老老幼幼者而及之隻是一個法子不須别法 翼注曰王者以天下為家故曰家邦純指國言 李九我曰善推隻是無欲以蔽其心則親親仁民愛物之理随感而見推行之下自然毫發不差無容一毫調停斟酌于其間雙峰說得順推逆推二意明白但須知此節本文隻說得順推若逆推意自在言外 翼注曰今王恩及二句與前段辭同意異前段承有複于王來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