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心體防以蓄之方為吾有入耳而出口究竟于身心何益 此説是因其塗説而謂其徳之棄 王觀濤曰隻病在不經心若經心思索自不暇説 此説是因其先棄徳而後塗説此是餘意鄉原二章徳字饒氏分别得妙朱氏公遷説與相反不可從 張君一文曰此其一言之洩不足惜也而率此淺躁之胸襟其尚可以有為乎況一言之洩所傷正自多也即使片善之遺未甚失也而率此浮蕩之心思其尚可與有成乎況一善之遺所失正不少也蓋其所急欲収者博聞敏捷之譽而不知収其名者喪其實其所急欲?者才辯議論之華而不知外愈逞者中愈涸
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章 鄙夫不足責責正在與之共事者耳 與鄙夫共事之人有二有以為易與者有以為有用者 熊伯甘曰賢者當辯鄙夫于早若宼準司馬光誤認丁謂呂惠卿害事不小 極天下之小人皆可以鄙夫名之以其背乎正大之道則謂之小人以其逺乎髙明之域則謂之鄙夫總之一様觀注以庸惡陋劣并説可見不當除出大奸大惡説 庸陋似是柔惡惡劣似是剛惡陋甚于庸劣甚于惡庸如孔光陋如張禹惡如李林甫劣如楊國忠注小則吮癰防痔大則弑父與君此二者剛惡柔惡皆有之雲峯分貼似未盡【丙辰七月家談九月念二志】 蘇子瞻告神宗曰臣始以為鄙夫之患失不過備位以苟容及觀李斯憂防恬之奪其權則立二世以亡秦盧杞憂懐光之數其惡則誤徳宗以再亂其心本于患失其禍乃至于喪邦可為此章注疏
古者民有三疾節 樂天齋翼注曰此章隻是氣習原無盜名欺世意時文乃有以蕩而托之等語非是時文雲古今受疾本同變症自異為矯時之論者曰寜為其有疾無為其無疾而有疾者又如此矣 廣炬訂曰三項是鄉原之變局 又曰是歎氣習非論氣質及氣數 民字宜泛作人字解圈外範注似拘或是之亡厚齋馮氏謂是不敢為決然之辭恐亦未是疑是有所指之辭
古之狂也肆節 張彥陵曰肆不拘小節正見他志願太髙【防引謂不拘小節即志願太髙此説本此】故名曰狂防棱角峭厲正見他持守太嚴故名曰矜直徑行自遂正見他暗昧不明故名曰愚 倪伯昭曰蕩與忿戾的人縱恣不羁落落難合其與狂者矜者雖是天壤不侔其疾還顯然易見唯以隂藏狡猾之夫而外為騃不曉事之狀就其挾私妄作亦是他暗昧不明而實非真愚也則今之所謂愚者不過詐而已矣語意與上稍别按肆之為蕩防之為忿戾是已甚意直之為詐是相反意曰肆曰防曰直則成其為古之狂矜愚曰蕩曰忿戾曰詐則成其為今之狂矜愚非狂矜愚之亡古之狂矜愚亡也 樂天齋翼注曰防是守己忿戾則與人争如執己之是校人之非意直屬行事上説愚者見理不明但據所見一直行去全無委曲故曰徑行自遂詐則又不甘于愚而強作機械變詐之事以遂其私故曰挾私妄作
惡紫之奪朱也章 樂天齋翼注曰上二句引起下句朱子葢以邪常勝正説南軒勉齋皆以似是
而非説似亦可以兼用若孟子則専説似是而非者耳
予欲無言章總防 張彥陵曰按此章書意亦須從言語外想像始得葢聖人之道言亦盡不言亦盡此雲欲無言者是覺有不消説他也罷之意言字正着教人上説教下學者之心悟也不言何述一問子貢盡有悟頭
予欲無言節 朱子曰此句從聖人前後際斷言語不着處不知不覺地流出來隻是不消得説葢已都撒出來了若是言不能盡便是有未盡處聖人言處也盡做處也盡動容周旋無不盡所以不消説得 觀此則以無可言為解者謬矣 恐人不能盡曉反欲無言此意可想
子如不言節
天何言哉節 王觀濤曰兩個天何言哉總説天何嘗言而不待言之意即在所以行生處 蒙引曰妙道精義之發發謂發見不是妙道精義在内面卻發在動靜上 徐岩泉曰人若曉得四時之行不得不行便見夫子不厭處百物之生不得不生便見夫子不倦處 兩句所映俱是不厭處俱是不倦處不得分配 大全謂時行物生兩句自為體用須知此是餘意若正意則時行物生俱屬用 曰天之行四時則仍重在所以行處而四時之行不足見天矣曰四時行焉則即重在四時之行而其所以行處即見于此
矣
孺悲欲見孔子章 張彥陵曰不足見而不見是孺悲不見孔子非孔子不見孺悲也不使之見而又使之聞則孺悲亦既見孔子矣所謂不屑之教誨也心氣和平不動聲色聖人真同造化 夫子所以不顯絶之者顯則恐彰其過于人也是亦以防罪行之意也依輔氏以辭疾為絶之取瑟為教之方是淺説亦
如是【庚子四月念四改】 大全辨卓庵張氏曰因孺悲可教故是之如此若陽貨向魋之流則逺之惟恐不及耳人皆以此為孔子之善教而不知孺悲之可教此亦闡幽之意後人學孔子者因人而施可也若概以此為教法苟遇陽貨向魋之流有不激而賈禍者哉觀朱子以脫粟飯胡纮至有落職之罪可為明鑒
宰我問三年之防章總防 此章提出仁字最重指不忍之良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