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講義困勉録卷十九
贈内閣學士陸隴其撰
季氏
季氏将伐颛臾章總防 張彥陵曰按首句是通章防案下分三段首一段是以是非之理論後一段是以利害之勢論然畢竟颛臾之不可伐是主意大頭腦後欲二子陳匡救之言于季氏又欲季氏酌利害之權以自止特因冉有曲為之解再申其責之之意耳此是夫子之大義伐謀處徐儆?曰玩夫子此章恻然有公室之思一以懼季氏使不至偪上所以安魯一以責冉有使不至逢君亦所以安委氏 姚承庵曰季氏伐颛臾隻是一個欲字欲便患寡患貧便無魯先王冉求以子孫之憂文季氏之欲夫子明大義以止其欲直從欲字究到他蕭牆之憂見欲之必不可肆也 樂天齋翼注曰首節提起下分三段看一段何以伐為止正言伐颛臾之非下二段相對一因冉有歸過于君而責其過之不可辭一因冉有文過于己而詳其憂之非所急總見伐颛臾之非無非正季氏之僭而為扶公室計也所重在昔者先王一節伐颛臾事已防盡了下文特因冉有解釋又再申其責之之意耳
季氏将伐颛臾節 張彥陵曰按将者謀已成而事未發也人臣無将将則必誅伐者征有罪之詞此以伐書猶曰季氏以彼為有罪而伐之耳
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兩節
夫颛臾昔者節
夫子欲之節
周任有言曰兩節 王宇泰曰冉有歸咎于季氏而孔子明其咎之不可辭二節一直説下【玩注自明】言不欲則當谏谏而不聴則當去不去則季氏之惡已不得不任其責矣總見不可歸咎季氏意 此節皆周任之言陳力二字最重扶持是陳力處専就言責上説周任之言不専就言責説但夫子引來則重在言責耳
今夫颛臾節
君子疾夫節 夫子欲之欲字是説欲伐颛臾此欲字是説伐颛臾是欲其利絶不相同防引甚明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節 張彥陵曰按此節本先王之制來提出均字作主 翼注曰均以分言安以勢言均字要見得國不下替家不下陵方切諷季氏意安非安危之安乃彼此相安于無事也蓋字推原所以患不患之意下文添出和傾二字來蓋和即寓于均安故并及之傾不止于貧寡故究言之和以情言上文以均屬寡而下乃屬貧此等處俱不必管他為髙隻取大意相應 國家本無貧寡因患見貧寡 不均不安則真個要到貧寡地位存疑所謂君貧而臣亦不能享其富也蓋連他所當得的都守不住了本文無不均則如何一層存疑謂不均則君既貧而臣亦不能享其富此以事言饒氏謂不和則人民雖衆而心常以為寡此以心言二説可兼用 講不患寡二句就要補説和字傾字就要側重均字則下三句易講矣大意當雲非特貧寡不必患也即貧寡之甚而至于傾亦不必患非但不均安當患也而不均安之中又有不和亦所當患要之不和不安亦不足患而惟不均當患何也蓋均無貧雲雲此三句大意隻是謂一均則自和自安自無貧無寡無傾特故意錯綜言之耳然人但知此三句錯綜而不知上文先已錯綜蓋上文語意當雲不患貧不患寡而患不均而不安乃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此亦是錯綜也 刁防吉曰下用蓋字申明上意錯綜説不拘拘與上文相應也
夫如是節 張彥陵曰按夫如是三字承上文來大凡有患寡患貧之心則欲利逺人以自益夫既如此不患寡患貧立心隻在均和上初無求于分外又何利人之有故逺人即不服則修文徳以來之而已不即稱兵也既來之則安之而已不利其有所也 樂天齋翼注曰來字或内附或外屬皆是不限定是襁負而來 既來之則安之正照颛臾蓋颛臾為社稷之臣則是逺人之既來者存疑謂此句帶説不重者謬下文不能來則與修文徳應不能守則與内治修應謀動幹戈于邦内則與既來之二句應 上節是不患貧寡而不貪利于内此節是不患貧寡而不貪利于逺夫如是三字要玩是要推所以修内治者以為待逺人之法
今由與求也節 注逺人謂颛臾此句不可泥蓋颛臾雖亦可稱為逺人然此逺人卻是泛指四鄰不指颛臾為下有邦内二字也若上文逺人雖是泛説而颛臾卻在其内 逺人即依注作颛臾看不妨下邦内即作逺人看【庚子四月十八】 刁防吉曰注逺人謂颛臾饒氏曰夫子以蕭牆對颛臾則蕭牆近颛臾逺此理亦好呂泾野泥邦内句謂逺人不指颛臾謬矣
而謀動幹戈于邦内節 蕭牆明其近也即後世謂變生肘腋意 逺人不服而不能來則啓疆之思每欲縁内間而竊發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則傾危之志每欲借外釁而煽讧此蕭牆之禍所由起也 注隻承不能守説此兼承不能來説雖似悖注然實相發明 憂在蕭牆正所謂傾也 注引哀公以越伐魯之事來證蕭牆之變則蕭牆似暗指君説然此隻是明其近意不必拘拘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