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關燈
我曰此示用人者當随其氣局勿以小知責君子勿以不可大受棄小人一以見君子小人各适于用取材貴廣一以見君子小人不可乖于用掄選貴精 觀之正所以用之不必分兩樣【壬申九月】 此論人品格任用意在言外髙中?曰不可小知者言不可以小事知之非必 不能也【此意正可兼用不可専用】 樂天齋翼注曰小人非奸惡小人隻是瑣瑣之輩大受小知俱以事功言不以學術言 玩雲峯説材徳器量總一様通義史氏謂君子方可以材徳言小人隻可以器量言恐不必 通義史氏徐九一大全兩無 民之于仁也章 李衷一曰此節因注中況字遂分兩截以上截為較緩急下截為較利害 沈無回曰仁者人也無物可與之較緩急即以緩急論而至切之水火猶為未甚蹈仁亦不當以利害論即以利害論而仁又獨有利而無害此聖人提醒人語 民字要看見得民猶如此則上焉者可知此以下統上之辭然沈無回又曰民字即天生蒸民民字亦通 當仁不讓于師章 張彥陵曰此章當字有味讓則必不能當當則自無可讓不讓于師甚言不可推诿也不必泥 呉因之曰讓不是謙遜讓者膽怯之人怕自家氣魄小力量弱此事非闗小可還讓大力量的去做此謂之讓 朱子曰這仁字是指那大處難做處説這般去處須着擔當不可説自家做不得且讓師長去做 四書讀曰天下事事可讓仁不可讓防言之神明心術之間一讓而千古之脈遂絶顯言之忠臣孝子之事一讓而五常之任俱隳故讓不可為當仁訓也 當仁便是不讓于師注中勇往必為就是當仁此説最是防引以為未安不可曉 按不讓于師不過足上之辭 君子貞而不諒章 張彥陵曰貞與諒皆固守意辨在正與不正之間正而固便是貞不正而固便是諒貞諒相似而實不同夫子分别言之曰君子是貞不是諒語意與君子泰而不驕等相似今人隻説君子貞而不執滞把不諒作變通説不知貞字内已有變通意在徐儆?曰貞者以天下之理為主無私者也諒者以一己之見為主有私者也 諒有兩様有愦愦者有悻悻者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章 此而字亦與矜而不争一例若深看則敬其事自然後其食不後其食叫不得敬其事若淺看則自有後其食而不必敬其事者有敬其事而不能後其食者故敬其事又要後其食後其食又要敬其事但此章看來是對計祿者説則後其食又要敬其事此亦是餘意不可并重玩注自見 有教無類章 董思白曰聖人立法總為知愚賢不肖而設故有教則不問其類在賢知之類則抑而教之在愚不肖之類則引而教之無類則均可至其中不見其教之分矣 直解曰教者為類而設也猶醫者為病而設也 注以氣習言類知愚賢不肖是氣地有善惡族有善惡學有邪正俱是習 凡有所擇而後収者其中必有所不足也有所擇而後収者其中必有所至忍也君子無忍也無不足也故無類也人之始原無類其有類者非其初也故君子有教仍以無類者待之大意如此麟士竟謂類有善惡則似忘卻注人性皆善一句了 道不同章 此章専為待小人異端者發小人異端自成一道為我儒者化之可也教之可也拒之可也與之謀不可也要玩謀字 我之不可與彼謀猶彼之不可與我謀也故以不相為謀言之謀是商量斟酌之意 注善惡邪正新安以君子小人吾道異端分貼極是若君子中又自有同異吾道中又自有異同此不可謂不同 以異端言之不同有三有初起之異端有方盛之異端有将衰之異端初起與将衰者可辟方盛者未易與争也故孟子于告子楊墨則辟之于鄉願則曰反經而已蓋是時告子初起楊墨将衰而鄉願則方盛也夫子此章其亦反經之意乎意為老氏方盛而發乎【己巳六月十八】 辭達而已矣章 王元美曰夫意有淺言之而不達深言之而乃達者詳言之而不達畧言之而乃達者正言之而不達旁言之而乃達者俚言之而不達雅言之而乃達者故東周西漢之文最古而其能道人意中事最透今以淺陋為達是烏知達哉故達之一字脩辭之法盡于此矣 陶石蒉曰夫人意得而為理理郁積無以自達則假辭説以傳之夫人意蓄而為情情在中無以自喻則假辭命以陳之是意乃辭之主宰而辭特意之發見意在則行乎當行而意達則止于不得不止 樂天齋翼注曰辭兼明道之辭經世之辭 注不曰達理而曰達意蓋辭隻當對意説若意則又須合理此自有層次也 新安謂唯達理者辭能達意此又是深一層説非本文正意勉齋謂非通于理者不能達也亦然侗初説亦然 張侗初曰達有個本在唯有本故能達而能止也 又陶石蒉曰辭有可以一言畢者而務博則誕而不根于理務華則浮而不務于實意有可以常言通者而曲為竒説則反失其真過為髙談則愈晦其體 防引未達要達此意雖有然不重 師冕見章總防 周季侯曰聖人日行其道實不知其為道也【此是聖人自然無往非道意】一被子張喝出便以為相師之道若當階及席時知其為道而拟之則破碎甚矣記此者似已悟得無行不與之意故其描寫恍然煞有餘味 師冕見節 徐自溟曰師冕無所見者而記者雲師冕見隻是以神見夫子矣冕此時止見夫子不見階席不見某某夫子一一指防蓋欲擴其見吾者以偕見也 與師言之道與節 方孟旋曰夫子初告時豈必以此為道而有意行之因子張拈出道字來問故承之曰固相師之道也固字領子張問意來説 徐自溟曰子張曰與師言之道則涉有意子曰固相師之道則率于無心 子張此問極切實足見其善觀聖人處不必又説壞他 錢龍門曰道從聖人見非從聖人出冕之未見相師原有是道而夫子隠而忘之冕之方見相師随有是道而夫子顯而設之 按此見得道無往不在聖人因之而已即注非作意而為意此比人當無往不盡道雖似深一層然總是一層説因字包得盡字説盡字包得因字俱是聖人學者可共的若聖人自然無往非道則又是一層 此節有三層意思道無往而不在人當無往而不盡道聖人則無往而非道然口氣則隻謂道無往而不在在相師則有相師之道我但盡其道爾若無往非道之意則見于言外熊氏謂此是徹上徹下之道最得麟士謂是推而自抑之辭存疑謂是言其道之有所本俱謬麟士説附後 附顧麟士曰上節子張問與師言之如此是道與此答雲然者言是道也然又嫌以無往非道自處故又曰固相師之道也此似推而自抑之詞不必曰言其道之有本 次崖麟士所以錯看者蓋以固相師之道一句與上然字分兩層也不知固相師之道隻是足上然字意無兩層 注聖人于此非作意而為之但盡其道而已隻是説其無往不盡道不是説其無往非道尹注範注俱然 夫子原非師之相而行相師之道者大全胡氏謂冕之來适無相故代相者告之陳氏以為冕未必無相夫子自矜而告之看來二説可兼用蓋相原有兩様有専屬之相如周禮眡了是也有不必専屬之相如與瞽共事不論其有相無相皆當為之告也注古者瞽必有相當兼此二項説冕之來其有相無相固不可知使其無相固當為之告使其有相夫子此時為主人亦有當告之道 不専屬之相又有一様如非與瞽共事而偶然相值瞽有相則不必告無相則告是亦相也大全辨芑山張氏曰子張問得驚疑夫子應得甚 平易猶曰道理固是如此此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也 王龍溪曰一部論語為未悟者説所謂相師之道也故曰及階及席某在斯某在斯一一指向他説若為明眼人説即成剩語 刁防吉謂龍溪此説巧而鑿不通之甚推其意将瞽視天下矣 四書講義困勉録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