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關燈
曰夫天下之德居然無恙也然巧言與徳并辨于前雖析理之精者無以擇也吾心之徳安然無恙也然巧言托徳一簧鼓其中雖守氣之定者無以持也故曰巧言亂徳 須知巧言亦能亂謀小不忍亦能亂徳本文自當活看 衆惡之章 張彥陵曰衆字與公字不同公以心言衆以迹言 鄒肇敏曰必字根衆字來不是説唯衆惡衆好所以必察正謂雖衆惡衆好必不可廢蔡也兩必字不要説煞 四書讀曰衆好衆惡之必察也既察其受好受惡之因又察其用好用惡之質 樂天齋翼注曰察非察衆言乃察其本人可好可惡之實也 按兼説似亦可 附析疑曰善惡若非自己實見則好惡念從何處生出故必察者正要求自己實見全不因衆之是與不是此是聖門為己之學也按依此則雖公論亦必察非此章正意 人能?道章 張彥陵曰?道非道小而我廓大之也隻重滿其本來之分量便是?二?字俱指道言下?字謂道不能自?于人也不是説道不能使人大朱注道不能大其人此句覺滞 注道不能大其人言道之不能自大其人也原無病不必以道豈有不能大其人之理為疑兩?字不必俱指道 朱子曰人者天地之心沒這人時天地便沒人管 黃四如曰?有二義人心攬之若不盈掬而萬物皆備于我這是容受之?此?之體四端雖防火然泉達充之足以保四海這是廓大之?此?之用 王觀濤曰非道?人解作非道自?誤也?人明是大其人如為聖為賢之類論成功之後道豈不能大其人但就用功時説須人自家擴充道原著力不得 又曰按人字莫認作太髙?道莫看得太迂濶試想吾人随時随地那一處不是道之流行那一刻不是道之鼓舞皆是?道作用故曰人能?道實是合智愚賢不肖之人而防動之也若以人字専歸聖賢以?字隻説位育叅贊等話則此語死煞無味 防引曰據雙峯之説以四端為道于?字為好説然非正意蓋道與性自有分别依彼説便是人能?性此張子注所以在圈外道者事物當然之理朱子已解在朝聞道章了如父慈而子孝視明而聴聰之類是也此道理都在吾身隻在我充大出去廓大之都在心上發揮故曰人心有覺若四端則是性也性人心活物也如何説道體無為且中庸大哉聖人之道亦曰待其人而後行饒氏如何説道自際天蟠地何待人?黃氏兼體用亦非也此専主用言才説廓而大之便是用人外無道道外無人此二句要細味看朱子下此二句要何用 按防引以雙峯道自際天蟠地之説為非是也而以充四端兼體用之説為非則不是蓋道雖是事物當然之理然皆具于吾性四端之發亦豈離事物之理故分言則性自性道自道單言則彼此可相包即説人能?性何妨張子注豈以非正意而在圈外耶四端雖具而不能自充于注道體無為之語亦無礙又注雖止説廓而大之而實該得容受之義黃氏之説未嘗不是總之此章泛説道字自可兼費隠包小大極天地本性情而言正不必拘拘耳四書讀曰天下有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道有贊天贊地贊人贊物之道 按此即是際天蟠地何待人?之説雖似有理然看來道雖生天生地而不得參贊之人也叫不得?故何待人?此語説不得玩朱子人者天地之心一句可見本文道字不得拘自家心上説 過而不改章 王觀濤曰是謂口氣甚急正要人急改非謂能改遂不妨于過也 注成字不及改三字最要玩不及改即成也蓋是謂過矣句有兩層意過而不改便真叫做過過而不改便成了過朱子隻主後一層説其儆人意尤切所謂成者蓋因循不改則其心已安而不知改其勢愈壞而不可改 大全辨卓庵張氏謂晉人之納捷菑楚莊之入陳此皆孔子大改過遷善之意論語與春秋一也漢武輪台之悔秦穆誓師之言亦然 吾嘗終日不食章 張彥陵曰思不如學不但有虛實之分又且有頓漸之别故注雲勞心以必求不如遜志而自得 注専以頓漸言頓漸可以包得虛實也程子曰欲知得與不得于心氣上驗之思慮有得 中心悅豫沛然有裕者實得也思慮有得心氣勞耗者實未得也特強為揣度耳 武進唐中丞曰此必聖人志學以後自覺心體流行尚有未純一處故發此猛心耳 君子謀道不謀食章 知及之章總防 此章小注雖雲明内外本末之序然内外二字亦不可太泥蓋學到仁守地位外面也不是大段不好涖之不莊動之不以禮不過是小疵須要説得淺玩圈外注自見存疑極得此意總之此章若深言之則不仁守也叫不得知及不莊不禮也叫不得仁守若淺言之則仁守矣又有不莊不禮者然即淺言之而叫得仁守時外面也不是大段不好不莊不禮不過是小疵 章複元曰知及是格物緻知事仁守是誠意正心事莊涖動禮則脩齊治平事此章是一部大學的明新工夫 此段較朱子分配大學一段更确然須知叫得仁守時脩齊治平工夫不是全無不莊不以禮不過是脩齊治平中小欠缺處大全陳氏以此心小怠妄念便生解不莊涖存疑 謂其太深蓋此心小怠近不能仁守邉也然須知此亦是要淺言故若深言之則不莊涖也是此心小怠不莊不以禮所以要説得淺者蓋若以此二項作 脩齊治平全體工夫則于注小疵小節等字説不去也 李毅侯曰學至知及仁守已是千足萬足雖不能莊涖動禮亦隻小疵然聖學原無内外人已涵養愈到熟處便自然照管得完全畧無些子疎漏幾防曲折莫非天理流行所謂動容周旋中禮盛徳之至也故必至莊涖動禮斯善也此處越説得粗越説得精俱要説向心體防密處去不可以威儀度數當之 知及之節 不曰行而曰守者言守則行在其中也本文得之二字還是主知及説存疑謂雖行之而有得終必失之恐謬 不莊以涖之節 宋羽皇曰説民之不敬是言我心之敬不能與民相欽意也見無仁人流露之精神全不重民不敬上隻重不可不莊上 動之不以禮節 張彥陵曰按知及三字雖是疊上文語然聖人不厭重複極有意味言雖知仁莊涖相須不偏而動民猶不可以無禮也正見學問内毫厘不可缺意要在此處得解 又曰動字不是感動之動是使民的意思禮字要看得細如一條教也弛張之合節一号令也緩急之得宜即此是禮禮字雖歸在民身上重我去以禮動民説 樂天齋翼注曰動民主化民説凡化民者條教号令皆有大中至正之則是之謂禮禮字要看得細如一條教也張弛寛猛之合節一号令也緩急輕重之得宜實皆本仁中之天則所表見無往非禮也禮字屬我不屬民不是使民循禮隻是我循禮以動民不以禮隻是小小舛錯當急畧緩當緩畧急亦無大害但終是未全善 按此則與齊之以禮不同觀翼注解齊之以禮謂是人君所制以使民行的可見四書鏡雲動之以禮即是齊之以禮古人明徳便新民此乃治化之大不可以細行目之也似謬 附存疑曰動是使民意不曰使者使民便勞動他故曰動 按動雖是使民意然竟作勞動解恐太淺要玩注鼓舞作興四字 禮字存疑在君子身上説小注在民身上説淺説兼説當依淺説 附防引曰此章是就士大夫言見得當本末内外之兼脩方是知及仁守則理得于心矣不莊以涖則其形于身者猶未也知及仁守而涖以莊則其形于身者亦無愧矣然動而不以禮則其見于事者亦未也以此見得道理要做到徹頭徹尾處方是 按存疑總説章防便畧去内外字面此是勝防引處 防引又以知仁屬心莊屬身禮屬事此亦縁小注明内外本末之序一句而然前已辨之詳矣 防引謂此章是就士大夫言似太偏泛説為是 注氣禀學問之小疵大全輔氏分配不莊不以禮謬存疑總説為是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章 李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