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字不同彼直字濶 吳因之曰注以所行合宜解義與别處因時制宜不同言隻就素位中所宜做底去做更不竒竒怪怪丢起本身别做一様驚世駭俗之事觀察下人還是兩件世固有能觀察而不肯下人 者有下人而不能觀察者饒氏謂是一件事恐非存疑謂觀察是為下人張本則亦是兩件矣而又以饒氏之説為是不可解也然大全朱子亦説得不甚分明須再詳之 下人似亦不止在觀察 此意與刁蒙吉暗合 刁蒙吉曰或曰人之言色未必有公而無私以之為符驗可乎曰察之觀之以其公而無私也若毀謗之言忌嫉之色則非所問矣卑以自牧慮以下人也易所謂謙謙君子尊而光卑而不可逾者與葢處心積慮之間實有不敢上人者非徒以其言與色而已也 學問既成之後雖有微瑕人多不敢直指故尤不可不觀察【壬申】 徐岩泉曰慮以下人者縱我或有實行矣而人或不信我亦謙謙然隻管自家做去便有人不知而不愠意此是為己實心實學學力到此自然誠能動物 尹孔怡曰此非謙恭以周旋人事也以下節反照乃疑不自居意下人者與無忌憚相反 所謂務實者兼實心實行質直慮下是實心好義觀察是實行注自脩乎内及充乎内二内字似當兼身心説與内主忠信之内不同 夫聞也者節 張彥陵曰色取仁便見行違仁此乃相足之語無兩層 此節分明畫出一個鄉願色取行違即居似忠信行似亷潔意居之不疑即自以為是意邦家必聞即衆皆悅之意 語類有一條説此與鄉願不同 樂天齋翼注曰行違據注是行實背仁看來他非不欲假于色并假于行但事事合理則又無以自便其私故不覺違背去了葢色為虛而行為實實處卻假不得 劉上玉曰亦有不自知其非而居之不疑者此意亦可兼用 刁蒙吉曰今之學者一意做舉業固不待言即希聖希賢之軰或欲求譽于一時或欲着聲于百代其不從名上起見者葢寡矣 樊遲從遊于舞雩之下章總防 蒙引謂崇徳脩慝辯惑皆是心上工夫然看來徳字似不專指心 樊遲從遊于舞雩之下節 先事後得節 蔡虛齋曰先事後得隻是心力專一必有事焉而勿正底意朱子以意思高逺來説崇徳又是一意 然亦當兼説 先事後得大全朱子兩條一是未為而先計之一是方為而遽圖之 不曰徳崇而曰崇徳見這先事後得之心正所以崇其徳而使之滋長也不可把徳字倒在崇字上 吳因之曰攻寇目不他視耳不他聴努力向前專心緻志一縮手不得一退步不得無攻人之惡不是聖人禁止他也不是脩慝者用力拏住須先認得慝字分曉那無字便得力葢顯然過惡還易掃除唯在心曲隐微處那頭緒渾不見若真個理會得便見前念方息後念又起此方按伏彼又跳梁方苦主弱而客強雖欲攻自是無暇凡暇于攻人者隻是未嘗攻己惡也 惡顯而慝微然微必至顯故遲以為慝而夫子以為惡四書鏡曰不必不從事于徳而後徳不崇也即一 心以圖其事又一心以計其得則雜而不純便非崇徳不必不從事于治己而後慝不脩也即一心以治己又一心以治人則自治緩而不切便非脩慝 樂天齋翼注曰一朝之忿言其忿至小非終身不可解之仇 袁了凡曰人心唯怒為難制忿不及懲則蕩情滅性是不知有身也不能抑情制欲而傷其身是亦親之辱也此論是非不論利害 此論最精然是非利害還當兼説 譚梁生評了凡此條雲聖學正不在論心而遺事亦非論是非而遺利害如此説似入細反入套 樊遲問仁章總防 吳因之曰問仁而曰愛人問知而曰知人觀知人愛人并舉可知便是不相妨害了舉直錯枉二句即是明知人愛人道理舜有天下節又即是發明舉直錯枉能使枉直道理大抵樊遲未達以下隻申明首節所寓之意非以仁知異用仁知相承作兩項開對 樊遲問仁節 樊遲未達兩節 劉上玉曰此處仁字絶不可露一露則遲無複疑矣注使枉者直則仁矣及二者相為用俱宜渾之 樊遲退節 李衷一曰遲隻曉得夫子之言知故把能使枉直之言都做知看謂既知其孰枉孰直愛便行不去不知就能使二字便見知有轉移曲成處亦是仁不必盡舉無錯乃為仁也遲問子夏分明見夫子畢竟要分别枉直不免要用舉錯其初知妨于仁之疑終未灑然 遲既以夫子之言專為知發則知妨于仁之疑終未釋且複疑使枉者直之無與于知矣但對子夏説則隻疑得使枉者直一句蒙引亦明其初知妨于仁之疑雖終未灑然然遲口中未嘗説出李説隻可在言前説 下文子夏之答則并遲意中之惑都解之矣 吳因之曰何謂也言夫子論知之言如此實有可疑不知其果何謂也注未達能使枉者直之理謂未達此句是論仁而非論知之理葢遲唯合認舉直錯枉二句皆為知故有何謂之問 譚梁生曰見字一經電切視也一形甸切顯也露也俗作現現字義屬物見屬人同韻相見之見本如字讀集注毎一處兩音如儀封人前後音現中音見此章見子夏音建見于夫子音見 富哉言乎節 子夏解遲之惑隻富哉言乎一句已盡了下節不過引舜湯事以足其詠歎之意 舜有天下節 看來第四節遲非疑化枉之無與于知但謂舉錯是我所得主枉者直非我所得主必使枉者直而後為知則天下之為知者難矣如此説方與注又字切若如蒙引因之之説則隻宜用因字不宜用又字矣富哉言乎一句則解遲意中之惑引舜湯事則以見能使枉直為必然之理也自是兩截餘向俱似誤看曰如此則注子夏葢有以知夫子一句當在富哉言乎下何以置在舜湯節下也曰此固可疑然亦不必拘想朱子以此章兼仁知意為重故複説此一句于末原非指舜湯一節言也【己亥十一月十六改】 圈外尹氏注另是一様間架與圈内不合不特贊樊遲好問之為餘意也 子貢問友章 樂天齋翼注曰忠是一段真懇忠愛心在言前未有此言先有此心 張彥陵曰不可非不聴也謂其人不可以忠告善道即止不言所謂諒而後入也 此意亦本蒙引然須兼不聴説方是 李衷一曰不可則止非棄之也機未投且俟之尚可後圖 理解曰不可則止者積誠以動之寛歲月以待之非畏辱而棄之也 分之則三項合之隻一件不忠告叫不得善道不善道叫不得忠告不可不止叫不得忠告善道不忠告善道叫不得不可則止叫不得不辱 君子以文防友章 吳因之曰君子會友果何所為欲借之以講明天下之理也其聞見所資豈不甚重哉而抑又不但資聞見已也即為仁工夫全是自己着實做的亦是友以輔之而已此一節隻要説得取友之益意思透徹便是 顧泾陽曰自古無闗門閉戶的聖賢自古聖賢無孤立無與的學問 刁蒙吉謂可作此章注疏 四書講義困勉録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