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佩
非帷裳節 不敢以私服而混于朝廟可見尊祖敬宗之心非止為省費言 大全胡氏謂唯深衣則殺蒙引謂殺不止深衣未知孰是 按麟士于孟子陳代章引農書徐元扈之説曰計周一尺當今浙尺八寸當今織染所欽降金星牙尺六寸四分而于此章則雲周尺于今尺不知何如想忘之耳
羔裘?冠不以吊節 四書家訓曰重辨服不重哀死大全李氏羔裘朝服?冠祭服考禮朝服亦?冠
是?冠不止是祭服然蒙引存疑説約皆主此説不知何故
吉月節 此句不重在吉月而朝重在朝服二字 或曰魯自文公不行視朔之禮孔子恐其禮廢故每于月朔必朝服而朝所謂我愛其禮也 四書家訓謂朝是北面而拜于家極是但亦不必拘説兼用可也刁蒙吉曰蘇氏謂此章雜記曲禮非特孔子事愚
謂曲禮古今所同也見曲禮于行事孔子所獨也而況化裁妙用出于曲禮之外者固多乎安得不以為孔子事也
齋必有明衣節 翼注曰布非尚儉取其純素所以表誠樸之意 按祭服必緻美而齋服則用布亦先有質而後有文之意
齊必變食節 變食不飲酒茹葷加牲盛馔二義可兼用 王宇泰曰夫人心易于玩忽故飲食起居之間亦必變而遷之異于平時所以提撕此心使無時不緻其精明也大全謂總注緻潔屬明衣寝衣變常屬變食遷坐防來夫子衣食起居皆可謂緻潔皆可謂變常不分為是
食不厭精章總防 張彥陵曰在不多食斷上是飲食之制下是因飲食而類記之總重在節飲食上 吳因之曰道不外日用聖人非必矯拂人情以自異也記者黙窺其意而記之曰不厭精不厭細其節制之妙正在人情中?出天理作用而老莊必曰五味令人口爽是欲絶之也嗟乎此吾儒異端所以别也孫淮海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孔子可謂知味矣粗言之不過日用之常而精言之可通神明之徳安可以其微而忽之哉 翼注曰首節善其養生次節戒其傷生三節雖不傷生亦不苟食四節雖當食當飲者亦有酌量 按第三第四節勉齋總以失節縱欲貼之雖未嘗差然翼注尤説得明
食不厭精節 本文精字與八鬥為精之精微别注鑿字與九鬥為糳之糳微别葢曰精曰糳本有定指但本文精字與下文細字對則是活字包得精糳不指定九鬥八鬥也注鑿字亦如此大全雲峯及備考之説太拘
食饐而餲節 徐儆?曰食饐而下一步深一步語但自必不可食者推起耳不然饐餲餒敗常人亦能辨之何待聖人食之精脍之細膏粱者所深嗜而特不厭無口腹之欲也食之餲魚之餒饑渴者所不擇而必不食無口腹之害也 饐是飯初成而濕熱氣盛之時餲是飯已久而味變也 一失之先時一失之後時 色惡臭惡如吳氏廣言衆物為是注未敗而色臭變當活防所謂未敗不必專指魚肉
割不正不食節 王宇泰曰如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是也豈非所謂用以禮者與 不必如此説依注自妙也葉氏防席不正節與此正同蒙引評之最明若曉得蒙引意思即依此亦不妨 有害之説未為不是然不用為妙恐妨集注也 翼注曰不得其醬非無醬也不得所宜用之醬耳
肉雖多節 食脍節見養生之道食饐節見衞生之周割不正二節見失節縱欲之戒勉齋説得最明上三節是慎之于飲食之物下一節是慎之于己之飲食
惟酒無量不及亂節 新安學者當以有量學聖人之無量一句妙絶但以程子所謂浃洽而已為有量恐非程子此句是解聖人之不及亂非指學者言
沽酒市脯不食節 沽酒節與食饐節一類姜食節與食脍節一類不多食與肉雖多節一類皆是叅錯相應與衣服章一例也若沽酒節從章説而以不多食連姜説則此三節皆與肉雖多節一類尤直捷也通章大意如此然亦不必盡拘拘也 章重一節文最妙可補注所不及注有不必盡從者此及告朔章是也 大全辨中洲金氏曰沽酒市脯不食非徒疑其不潔也酒脯非若谷食決不可少之物有則食之無則不食可也何為循口腹之欲而必沽之市之乎葢以義理防嗜欲也
不撤姜食節 姜味辛得天地之義姜性溫得天地之和
不多食節
祭于公節 吳因之曰養生報死原無二道聖人之心貫乎幽明徹乎人鬼雖尋常飲食間而心思意念有與天地祖宗相流通者自無徃而非仁人孝子之念報本反始之誠
食不語節 張彥陵曰謂正含哺時非謂終食都不語禮雲長者有問口有物則吐之是也 大全辨芑山張氏曰門人偶因聖人食時不答語寝時不自言記其如此以見語黙自然中節非聖人自家限定食不語寝不言亦非記者限定聖人食必不語寝必不言也須活看信如範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