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敬軒曰人有才而露隻是才淺深則不露天下矜己妒人之态多出于小有才之人未有以周公之才而驕且吝者曰如曰使總之隻是設言 大全辨或曰驕心是傲視天下吝心是要獨專其美有此一念便隻任己私不顧人家國用人行政一味恣己聰明直恁前去耗喪元氣皆不暇恤其為才美所害關系不細故君子之才不可無小人之才不可有 無驕吝便是休休氣象 朱子謂驕生于吝看來驕吝還是相生的非吝無以為驕是驕為枝葉吝為本根非驕無所用其吝則又吝為枝葉驕為本根如此互看更妙 析疑曰學者縱有獨得之見亦天下同得之見也何得吝為己私 又曰驕吝正為足觀之念盤據胸中耳故以不足觀説破其餘不足觀蓋鄙之也亦惜之也 曰其餘者種
種伎倆原是德性中緒餘故善用之則為才不善用之則為剰技 此夫子特為負才者戒耳若夫用才之人則又不可以其驕吝而遂棄之也但當有以駕馭之耳【己酉】
三年學章 張彥陵曰此示人以純心之學三年亦大約言其積久然亦是活詞至字不必另解隻言念頭未嘗到谷上也須發他一段清淨的心體堅凝的志向恬靜的精神袁了凡曰近名之念即從務實處黙黙潛滋或心下見得不真則自認以為學境而渾身已是欲境謂之至者不但身履其地即或念頭黙黙在此經過亦是至也 湯霍林曰好學亦不是枯槁忘世隻是不以利祿動心即濟世亦是大學亦是不至谷 呉因之曰斯人也其于外慕之擾果以氣勝之者乎夫氣未有久而不衰者也則其所養者純也其于義利之防抑有意持之者乎夫意未有久而不改者也則其所見者大也 大全辨卓庵張氏曰元處士許謙諡文懿教人内外殚盡唯不教人科舉文字曰此義利之分也庶幾學不至谷之意
笃信好學章總防 周季侯曰出處去就這是士人一生的大局段這局段須從心性上打合若不仔細參研徹底融防縱饒有識有力做成豪傑手段畢竟不是聖賢結果故夫子從笃信指出好學從守死指出善道有這學術識見才不錯了有這道力力量才不偏了所以或去或就或出或處之閑恁地果決卻又恁地斟酌既非世上一種假局面假機緣可以轉動得他又非世上一種假操持假作用僅取躱閃得過方才是個真正識力有道而貧賤無道而富貴這種人盡自謂信得過守得正卻不知堕落幾千丈矣這一章總于入世上勘驗出人心性功夫隻拈學道兩字時解隻為把守字對學字便費許多周折 李毅侯曰此章重好學善道四字上無信無守則悠悠泛泛随俗浮沉者不足道矣即有守有信而或昧于時宜當行不行當藏不藏如子路之結纓豈能及顔子之陋巷哉故惟好學乃能善道然後危亂不入而或見或隐悉當其可孟子以禹稷顔子為同道知言哉如此看與行藏章一齊俱了 重好學善道講極有理然正説原該四平備看可也 按四平之説本存疑似不如周季侯李毅侯之説為融俟再定【甲辰八月二日】此章與中庸尊德性二節一樣
笃信好學節 翼注曰笃信守死懸空説笃信隻説心有定見未必所信合理至好學則有所講明而所信合理矣守死隻説心有定守未必所守合理至善道則有所斟酌而所守合理矣 又曰善道不必是死所當死隻是守所當守 又曰善道是善其所守之道善字着力不是盡善之道 按存疑不是餘初誤收淺説最明【庚子三月初十】
危邦不入節 管登之曰春秋之時危亂極矣夫子居焉入焉且欲以有道易無道何也曰聖達節賢守節夫子逹節之聖也故視天下無不可與之人此蓋守之也非化之也 沈無回曰夫子序次逸民則又曰無可無不可蓋顯然将身剔出在外而見非區區立身行己之常格所得拘者 學守分屬是大全饒氏解蒙引駁之最是
邦有道節 徐儆?曰若邦無道而能汲汲濟世何可以徒富貴目之 李毅侯曰見隐二字與富貴貧賤不同見如見龍在田之見隐則卷而懷之也此所謂善道正由好學得來若有道而貧且賤則非隐也無道而富且貴則非見也故曰恥也此不但碌碌庸人多少有信有守而學問未圓者毎蹈此轍
不在其位章 張彥陵曰愚按國家設官以分職各不相兼不徒明分守而已正欲專其責于當事者使無所借以自诿耳世唯有越職自逞者反生當事者觀望之念唯謀不出于位之外則人人各專其責各治其事國家既免侵官之患亦無曠官之矣 不徒生其觀望之念亦且子以掣肘之患
師摯之始章 此章之意不是美關雎全在師摯适齊而發始字重看追憶其盛所以傷今 麟士解關雎之亂與蒙引存疑淺説不同未敢斷從姑存俟考據蒙引解則是以終該始據麟士解則是以其最盛者言 按畢竟蒙引説是麟士所引儀禮合樂三終正可見其至此猶盛如何便欲駁蒙引【辛酉三月初十定】
狂而不直章 翼注曰直是正直因志大故不屑為邪曲也 是非不枉是直有過勿揜是直表裡如一是直各兼言行此處直字似不必深看隻指有過勿揜表裡如一二項説為是言行則仍當兼也
學如不及章 張彥陵曰二句總是狀為學之心不必作兩層看如不及是趕上前猶恐失是怕落後精神全在如恐二字 學無止境苟自謂已至必不至學無中立不日進則日退學無等待才説姑待明日便不可皆是所以如不及之故皆是所以猶恐失之故不可分貼 朱氏之説謂學如不及己知所勉猶恐失之則勉而又勉似有病蓋此二句雖以心力分看然須知心與力是一時并用的
巍巍乎章 尤西川曰不但戀天下是與曰解使去已亦是與憂勤要保守他固是與即憂勤恐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