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一個為善去惡之心故随其所見便能思省今人見賢或忌之或憚而逺之見不賢或幸之或狎而親之皆由為善去惡之志不蚤立也 湯若士曰必思齊方是眞能見賢必内自省方是眞能見不賢 兩見字亦當重 看見之不眞必有以賢為不賢以不賢為賢者 事父母幾谏章 彥陵氏曰按幾谏二字已包盡大防下不違不怨到底隻是個幾谏幾字朱子所謂不要攔截他漸漸從容以開道之是也幾谏即是敬葢兢兢小心不敢不谏又不敢激谏也不是到不違時方敬觀又字可見此不違隻是照舊幾谏勞猶苦也撻之流血不必用不怨亦隻是照舊幾谏須知怨不是怨親自家悔恨有一毫憚勞之心即是怨 按朱子之説包得幾微之説幾微之說包不得朱子之說蓋未形之時也要下氣怡色既形之時也要下氣怡色胡氏曰子之事親主于愛雖父母有過不容不谏 然必由愛親以發乃可故下氣怡色柔聲皆深愛之形見者也所以謂幾微而谏不敢顯然直遂己意也李衷一曰幾不専在柔聲怡色上而柔聲怡色亦 在其中看來微詞以諷是幾乗間而導是幾委曲轉移不令外人知亦是幾總是務得親從而已 以将順為匡救法 不怨不是空空不怨即所雲負罪引慝是也 此又以愛慕為匡救法 将順愛慕二項幾谏亦包得可以将順愛慕而悟者便不須用口舌争不可以将順愛慕悟者則須下氣怡色柔聲以谏若以将順愛慕解不怨不違便非 父母在章 焦漪園曰當思所以不欲逺遊者是恁麽念頭所謂曲體親心者其道安在不然雖終日與親周旋竟亦何益 父母之年章 張彥陵曰人當中年以後日衰一日而人子日事親側或至習而不察故夫子提出不可不知四字以儆醒之葢生息之機頃刻不停精神氣血漸移漸換人子若用心密察則日改月變之際雖毫厘不同亦必有以周旋調護于其間矣 周旋調防四字最妙比愛日之誠尤切然亦是愛日内事 曰周旋調護便有使衰不益衰來日增多之意【壬辰七月二日】注愛日之誠専頂懼來淺說如此 古者言之不出章 朱子曰此章要在恥字上若是無恥的人未曾做得一分便説十分隻緣胡亂輕易説便把行不當事 吳因之曰語氣一直説下不出其言全虧這防恥心所以制得住要得恥之關系于言甚重處葢因當時無所用恥而以恥心儆惕之不是推其不出之故 恥字正因推其不出之故而得之 王觀濤曰非眞躬不逮而後恥即言之時已専慮在躬上去矣 徐自溟曰此躬為千古難竟之局此恥為一生莫釋之憤躬果逮矣言遂可出乎 李毅侯曰一恥字是他終身策勵處雖躬有逮日而恥無釋時 大全朱子兩段兩様意思前一段是説易其言便不能行是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意思後一段言不能行所以易其言是為之難言之得無讱意思後一段是正意前一段是餘意 集注圈内是從言説到行範氏注是從行説到言故麟士以為小别然總是一意皆是為之難言之得無讱意 此與為之難稍異者説一恥字為學者儆較激切耳 以約失之者鮮矣章 朱子曰此約字是實字有收斂近裡着實之意 翼注曰按約雖在事上見而實主心言失則主事言 約之一字以此節情以此制用莫不皆然此章専為以才知自逞者發 又曰約字要認得眞固不是豐約之約亦不是博約之約隻照注不侈然自放說侈然自放縱肆不羁?聰明才智無所不為的人約則與此相反甯拘無縱循規蹈矩不失尺寸故鮮失 人日就于失而不知其故所以夫子指防之 莊忠甫曰老子曰治身治民莫若啬啬者約之謂也 譚玉懷曰玩味以字這把柄須常在手一息不照管而縱橫萬狀其失多矣 呉因之曰無浮慕于達人之概而肆焉以為通則其所合于矩度者常多無自憚于名教之嚴而放焉以為适則其所遺于檢防者常少以能約者而才足以濟則敬畏之意益足以善用其所長以能約者而才不足濟則謹審之心猶足以維持其所短 沈無囘曰約字淺淺説老子曰治人事天莫如啬簡緣省事其失自少此是實理若依陽明作求放心解則是徹首徹尾工夫豈止鮮失乎又朱子雲老子之學全是約文景之治漢曹參之治齊便是用此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章 袁了凡曰敏讷不在言行上做工夫隻是常存此心而不放言自然難出口而行自然不放懈矣 許敬庵曰學者必先讷言始有含蓄意味可與進徳然不能敏行但一木讷之人亦無足為輕重故君子欲讷言而敏行葢交養之功也 周季侯曰以謹言勉行窺君子猶未足盡君子也唯窺君子于言行之前自有一段淵然鋭然之意無一時放下矯輕警惰不得之言行而得之此心要想出欲字意味來 此與懷徳章懷字喻義章喻字看法同麟士必欲駁之似太過 淺說亦與周說同此與無求飽章言行及恥其言而過其行同與先 行恥躬為之難不怍數章雖亦是一意然亦微有不同葢彼是單對放言者說此是并論言行凡讷言而不能敏行敏行而不能讷言者皆在所儆也似不能無分别 徳不孤章 張彥陵曰語意隻是鼓人進徳之志如雲君子隻患徳之不修不患人之寡和鄰有相親附之義有相夾持之義王觀濤曰據注類應解還主同徳之人聲應氣求説若隻以秉彜好徳言則鄰固不足以盡之覺未眞切 以秉彛言則舉天下同出于一徳固不可以不孤有鄰論也自氣禀物欲之拘而其不相應者多矣然秉彛者必無盡亡之理則聲應氣求固所必有也要如此看 許敬庵曰達則與天下之俊乂師師濟濟共贊于朝窮則與一方之英才孜孜汲汲交修于野夫然後可謂之有鄰非此孑孑以自好者可幾耳雖然君子固有獨立不懼遯世無悶者唯徳不修之患而非孤之患學者但反已求之 事君數章 事君交友須要精誠去感格又或須乗機投入不然而徒以言語輕數安免辱疎指出辱疎正要當事者求所以善用其規非是教以不合則去之義 此與蒙引存疑但主見幾説者不同各有其妙并存可也 按數字所該甚廣凡語言之瑣屑禮文之繁渎請求之多端小節之責備皆在其中 此章専主谏诤言不宜說到禮文請求 董思白曰須知進言者不宜動辄歸咎君友之疎辱唯數斯辱唯數斯疎苟非數也何嘗不可以從容而谕也二斯字可味 四書講義困勉録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