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徒不恥衣食又不恥聞道非遊散人則防頑人耳亦何足與議道 四書家訓曰志字淺如笃志便不動心衣食了 又曰天地間脫紛華而超世味者道也 又曰未足議不重議上隻是鄙其識趣不髙
無适也章 翼注曰此見君子以虛心應天下之事不得偏言心偏言事 此章與不逆億章同但彼是待物此是處事彼屬知此屬行 張彥陵曰毫厘之辨隻在有心無心之間其應用之妙固在處事上見之然辨析入微處隻在心體不在感應 又曰須知适莫不是是非上差錯隻為添着意思無者化而融之非禁而絶之也比是比附比合不相離意不曰比義而曰義之與比者心與義為一從心流出自然合符此君子恐兼安勉説如此講無字比字則單主安
一邊備用可也 彥陵又曰三句文勢接得甚緊猶雲不如彼而如此中間下不得轉語 按此天下豈無不如彼而亦不如此者 又按説家俱雲第三個也字後義字之上此間用轉折不得葢非以其有礙于理但以其非語氣耳餘前不喜此説今思之彼似有理也附志于此以俟再定若便謂無适莫即是義則斷不敢從矣 有時君子與非君子同做一件事同做得是在彼為适莫在君子為義 翼注曰适莫與行止字不同葢止則全不為不肯非全不為也隻縁處事之方不一如或當剛當柔當緩當急之類若專主要剛是适在剛若決不肯剛是莫在剛餘可類推 又曰義之與比不是義當适而适義當莫而莫葢适莫是不好字隻是義當如此則如此義當如彼則如彼 又曰适莫以心言不以事言若事上決不能無所專主無所不肯适莫之病不待説事做差了隻有此心便為累或逆于事先或執于臨事俱有适莫不可以無适莫為先事比義為臨事 己酉江南陳琮墨曰義非不變之謂也使以不變者為義則心有所執究亦流于适莫已耳義又非無定之謂也使以無定者為義則心無所主亦僅忘乎适莫已耳仇滄柱曰一是時中之義一是方外之義 附仇滄柱評己酉江南墨曰此題當緊作呼應葢所以無适莫者由于義故拈中二句宜呼起末句唯心主于義自無适莫故拈末二句宜應轉中二句他作謂無适莫即能義者固失本源謂無适莫又須義者亦未融會 按滄柱此評亦未确【壬子五月】
君子懐徳章 翼注曰此辨君子小人于心術之微要人慎所懐意 徐?扈曰兩君子兩小人非必定異第其言自有淺深懐徳者無所為而為善者也懐土者有所溺焉而不肯為善懐刑者有所畏而不為惡者也懐惠者有所利焉而敢于為惡君子小人判于一念之公私可不慎所懐哉 看來深可兼淺淺不可兼深大抵論人品皆如此然又有不可一例者如奸惡之小人利有所不取貪利之小人土有所不戀李九我曰懐徳懐土懐刑懐惠隻是他平日念頭
用得熟了不知不覺又用在這邊去君子非無土然安土而敦仁非無惠然一介不苟取子小人非不慕徳畏威然遇着土與惠處依舊念頭移在這邊去湛甘泉曰志在道徳者必不溺于便安而意在便安者即不可與入道徳此懐徳所以對懐土而言念在軌法者必不溺于貨利而意在貨利者必不暇顧軌法此懐刑所以對懐惠而言 究君子之髙明光大必曰懐徳然欲求為君子必要從懐刑一念始窮小人之暗昧奸貪必曰懐惠然欲免為小人必要克懐土一念始 翼注曰懐惠與懐土有别懐土者已得所安而不欲失懐惠者未得所利而必欲得之也 君子以徇利而蹈刑者鮮以徇情而蹈刑者多可畏哉【辛醜八月三十永則】
放于利而行章 王宇泰曰恒言曰計是非不計利害此迂言也常人是非之心恒不勝其利害之心故聖人常以利害警之利害明則是非明矣 求利而得害愚者不為也夫子之警人切矣 湛甘泉曰好利者心之疚也何計乎人之怨否此特對常人言耳四書家訓曰或懐怨心或生怨言或圖怨報 一説放利之人中常不足所以多怨此不可從
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章 張彥陵曰大意謂為國者全要養人遜讓之心昔先王教民以讓而設之為禮正以黙柔天下之志使就于平 隻是一?兢業的念頭 大全蒙引諸先輩解讓字似皆兼恭敬説直與人而不仁如禮何相似看得極大 又大全蒙引皆謂讓以心言則王莽之謙恭伯石之辭邑似皆屬禮字 人而不仁章朱子謂即使季氏四佾也不是禮而此章雙峯饒氏及存疑皆以為為當時僭竊者發看來僭竊是并禮文都差了即使不僭竊也叫不得讓似不為僭竊者發不若蒙引雲此為當時君大夫亦有徒事威儀文物之間以為禮而無遜讓之實心者而發葢指魯昭公之屬言也若謂徒有禮文猶叫不得禮況僭竊之屬幷禮文而喪之乎則可 翼注曰禮讓二字單指君之讓言到為國何有便是百官萬民皆化于讓也然百官萬民之讓不難明唯人君之讓難看百官萬民各安其分便是讓若人君之讓卻不是降尊而為卑隻是他心中不以九重為得肆不以威福為恣睢凡禮之行全是一團藹然真意貫徹于其中如堯之允恭克讓舜之溫恭文王之懿恭方謂之讓 看翼注則讓字原可包敬意 禮讓猶雲禮之讓玩淺説亦是如此然又雲禮讓不必説是禮之讓二字一意殊不可曉
不患無位章 彥陵氏曰患與求皆學者精神所注從所立以為患即所為隠居求志是也不惟可以澹貪慕之思并可以療空疎之病從可知以為求即所為實大聲宏是也不惟可以去羶逐之想并可以治枯槁之習直熱焰中清涼散也 翼注曰此章以位與名平對俱就學者言總見君子之學務内不務外不以上屬仕者下屬學者 蒙引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此指從仕者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此泛指學者偏存疑謂莫已知就含薦舉意亦偏葢知不但薦舉凡名譽皆是 袁了凡曰可知是可以當人之知不是可以緻人之知 汪南溟曰人生有大人之功業在唯名與位豈可全然去得但要在自己本領上讨個着實如徒以恬澹自髙此淺夫之所借以藏拙者耳豈吾儒經世之實學哉 按此較大全南軒之説又轉一層各有深意味
吾道一以貫之章總防 夏九範曰此章不要看深了一即暗指忠恕言也但曾子不待開明而門人未解因指出告之大意不過如此 此章翼注最誤人張彥陵曰此章是悟後語最忌支離一貫隻還他一貫忠恕隻還他忠恕全在防個虛字眼讨神 又曰吾道一以貫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