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所同具天理之當然乃小人反之而衆人又鮮能之必賴修道立教之聖人斯胥一世而歸於至善之域也
右第三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此一章書是明中庸鮮能之故也子思曰孔子之言曰道如江河之行於地豈有阻塞而不行者今乃不行於天下我知之矣蓋行道由於明道世之資禀聰明者既窮高極遠知所不必知而過乎中愚者又蔽於一曲暗於大道而不及乎中是智者既以道為不足行而愚者又不知所以行此道之所以不行也道如日月之明於天豈有晦昧而不明者今乃不明於天下我知之矣蓋明道自能行道世之資禀賢能者既駭世驚俗行所不必行而過乎中不肖者又安於故常溺於物欲而不及乎中是賢者既以道為不足知而不肖者又不求所以知此道之所以不明也若此者豈道之遠於人哉夫道命於天率於性乃尋常日用之所不能外者但人由之而不察是以有過不及之弊耳譬諸飲食人於終日間誰不飲食也鮮有能知其滋味者使其能察識焉則不出飲食之外而自得其味之正不出日用之外而自得乎道之中矣可見誰非道中之人誰可須臾離道之人是在勉強學問化其氣質之偏而合乎理義之中也
右第四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此一章書是慨當世之不能行道也子思曰孔子之言曰中庸之道惟其明之者寡所以行之者鮮其不行於天下矣夫夫以當行之理而人莫之行豈非智者之過愚者之不及耶是必開天明道之聖人乃能立萬古行道之極也與
右第五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迩言隐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此一章書是舉舜之大知以見道之所以行也子思曰孔子之言曰人非知無以見道然而知有大小即量有偏全惟古之帝舜其為大知也與人之聰明自用則隘博攬則宏舜抱濬哲文明之資而不敢自恃每事必問之於人虛心體訪毫無勉強即刍荛之言以為至理所寓細加審察不以淺近而忽之其無遺善如此於所問所察之中有言之不當於理者則隐匿包容未嘗宣露?阻其來告之意言之當於理者則播揚稱贊使之勸勉以堅其樂告之心其廣大光明又如此然言雖當理而衆論紛纭或大過或不及有兩端焉於是兼綜衆說權衡輕重以求其義理之至當至於一緻之歸?不可易有其中焉然後措之事業見諸施行就衆說所有之中還用之於民而己不與其擇之審而行之至又如此此不自恃其聰明而合天下之聰明為聰明不自恃其才識而合天下之才識為才識故其知益精其量愈廣舜之所以為舜者其以斯乎蓋問察隐揚有以見其寛宏博大兼該衆善而無遺執兩用中有以見其精密詳審極於至善而無偏此知之所以無過不及而道之所以行也夫千古聰明睿智之君首推虞舜疑有高天下而不可及者乃虛懷若谷不自用而取諸人如此可見知之所以大者在乎明目達聰而不在恃一人之見也
右第六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此一章書是舉道不明之端以起下章也子思曰孔子之言曰明於理者必能固守猶之明於事者必能避患今之人皆自許曰凡事之未來我皆知之宜其防患於微也乃禍機當前茫然不覺有如禽獸罹於罟擭?阱之中尚不知退避安得為知乎今人之為道者亦然其自言曰凡理之至微我皆知之宜其能擇而守也乃於中庸之理雖亦知辨别出來而竟為私欲所間不能守於期月之近此道之所以不明也蓋見之明方守之定守之不固正坐見之不真爾然則格物緻知顧不重且要哉
右第七章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此一章書見必如顔子為人而後道始可明也子思曰孔子之言曰中庸之理散見於事物之間但在人能擇而守爾惟顔回之為人也凡遇事物之來必詳加辨别以求所謂中庸者但得一至善之理即躬行實踐拳拳然奉持在心胸之間堅守而不複失矣蓋顔子惟知之真所以守之固此行之所以無過不及而道之所以明也學顔子之學者宜留意焉
右第八章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此一章書是承上言中庸擇守之難以起下章也子思曰孔子之言曰天下國家至難治然有明敏之才者可以使之均平爵祿人所争慕然有廉潔之操者可以辭之而不顧白刃人所畏犯然負勇敢之質者可以蹈之而勿避此皆不為難事惟是中庸之理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於日用常行之事而有至當不易之理非義精仁熟無一毫人欲之私者未易幾此此所以中庸不可能也然則有志於斯道者豈可不純其擇守之功哉
右第九章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寛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此一章書言必得君子之強而後中庸可能也子思曰昔者子路求所以操持堅定足以任道者故問於孔子曰如何乃為剛強孔子曰強亦不一今汝之所問其囿於南方之風氣而為南方之強與其囿於北方之風氣而為北方之強與抑根於義理不囿於南北而為汝學者之強與何言乎南方之強也如人有不合於理則寛容柔順以教之或有以橫逆相加者亦直受之而不報是為南方之強蓋南方風氣柔弱故其人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而以含容之力勝人其長厚之風猶近於君子之道君子居之何言乎北方之強也彼戈兵甲胄之屬兇器也乃視若衽席而安之雖至戰鬬而死亦無厭悔之意是為北方之強蓋北方風氣剛勁故其人能為人之所不敢為而以果敢之力勝人其武勇之習一純乎強者之事強者居之若汝之所當強者非君子之強乎君子之處人藹然可親而又志節凜凜不肯随波逐流違理從衆是為和而不流其強也不亦矯乎君子之處己卓然守正而始終極其堅定不至有所傾撓依附是為中立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