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四書叢說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覺為性孟子意謂以此為性則人與物同而何足謂之人哉故先以白之説兩轉審告子之意待其應定了然後以犬牛人之性同異而問之告子知其說之非其言方塞所以言犬又言牛者謂非獨人物之性異就物之中其性又各不同所以深曉告子以人之性善也
食色性也章
告子言仁是好愛隻説得人心一邊不知孟子所言仁義是道心告子以好食愛色皆發于心故曰仁内其言已定故孟子反問之告子隻答義外之説孟子就其白字長字明其白不可譬長而長人長馬不可同則所謂義内者可不言喻告子猶不悟重以内外為言不知愛之所施有宜即義在其中而長之之心豈發于外是則理之不明故也孟子因其以好食色者為性于是借嗜炙以為喻謂美味雖在炙而嗜之者乃自内出對上長楚人之長說物則指炙而言謂豈獨于人為然物亦有如此者以嗜之之心比長之之心則可見義之在内無疑矣
富嵗子弟章
先以嵗之豐兇緻人之善暴以明人性本善有以陷溺則為惡蓋欲得食以養其生者人之常情故富嵗得順其心則為善兇年不足以養其生而逆其心則為惡次以麰麥為喻謂人之性本同當皆極于善所以不善者養之異以勉人當盡養之之道也其下又以形之所好必同以明心之所好無不同而聖人之所為即衆人之所本同而當然者衆人當法于聖人以全其善則當力好如口之恱味可也
同然之然集注訓可與嗜聽美對而皆以同字冠之非語助也即是字之意謂理義乃人之所同以為是者
牛山章
浩然章論養氣而以心為主此章論養心而以氣為驗曰志者氣之帥故謂以心為主曰平旦好惡與人相近故謂以氣為驗集義固為養氣之方所以知夫義而集之者乃心也養心固戒其梏亡驗其所息而可緻力者則氣也彼欲養而無暴以充吾仁義之氣此欲因氣之息以養吾仁義之心兩章之持志操心之意未嘗不同而氣則有在身在天之異然未始不相為用也
魚我所欲章
弗就嘑蹴之食出于倉卒之時受萬鐘在于閑暇之際倉卒之時私意未動義之所發者直閑暇之際有計較之心則私不可遏矣倉卒而義明如乍見孺子入井恻隐即生意正同閑暇而有宮室等三者之累則如納交要譽惡其聲矣夫行道乞人皆能行之則義乃人之本有明甚君子其可不知之而由之乎孟子之戒深切着明矣
三鄉為身北山先生作一讀言鄉為辱身失義之故尚不受嘑蹴之食以救身之死今乃為身外之物施惠于人而受失義之祿乎可謂無良心矣
此章專以生對義説第一節是主意第二三五又以欲惡分說生字意因第一節暗與義對説蓋欲生即是惡死出此必入彼二節言欲生惡死固人之常情而欲惡有甚之者乃義不義耳此是本然乃有義理之良心也三節反言失其良心而不能取義者四節兩由是金先生作兩讀蓋正指義而言五節上三句當急讀作一串此是繳第二節兩句説賢者能保此好義之良心
上五節言生死大分下三節言辭受小節然下三節亦是蒙前第一節生義言之
天爵章
天爵人所皆有人均各有命分有徳則足以長民故人修其天爵則人爵自然至不可求也若有心求人爵便已務外而失其本心之爵矣
欲貴章
世人但知公卿大夫之爵為貴而不知在我之身皆有貴者乃天所賦之善所謂天爵也天爵人所同者故思則得之人爵各有命分雖求之無益天爵亦是天命此則義理之命人爵乃氣數之命孟子前章尚有修天爵而人爵自至之說此章則于人爵下兩不願字是不将這個為念
告子下
禮與食孰重章
敬兄禮也雖無食而将死必不可奪兄之食而違敬兄之禮婚娶禮也雖至于絶嗣必不可摟人處子而違婚娶之禮任人蓋異端之徒棄滅法禮而譏侮之者故孟子止就其所言食色二者使之自權其重輕而自思之蓋不屑之教誨也
曹文章
第三節為字重獨不勝為患為字輕湯文亦在人為之如有力無力皆人所自為雖舉百鈞之重亦是自去發奮為烏獲之徒此言用力為之皆可至況理義人皆有之本無虧欠不須如舉重之用力豈以力不勝為患但能為之即至不至者乃不為耳所以後節教他學堯則為堯學桀則為桀是皆為之而已
盡心上
盡心章
盡心知性知天 夭壽不貳
存心養性事天 修身俟死
朱子釋明徳則曰人之所得乎天而虛靈不昧以具衆理而應萬事者釋心則曰人之神明所以具衆理而應萬事者也二者無大異豈心即明徳之謂乎蓋徳者得也所得乎天是釋徳字本意而指其得之之原虛靈不昧以狀明之體具衆理應萬事皆所得之實然而虛靈不昧則心也具衆理則性也應萬事則情也是合心性情三者言之而以得乎天冠于其上其釋明徳為切至于言心而曰神明是指人身之神妙靈明充之可以參天地贊化育之本而言其所統則性情也故亦曰具衆理應萬事此釋心字亦切況徳者謂得之于心不以心而言則徳何所倚乎然彼言以順辭也此言所以有主宰之意此又防有輕重之不同
萬物章
萬物皆備于我 【反身而誠 仁強恕而行 求仁】
廣土衆民章
此章要在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一句上常人固皆有四者為氣禀昬迷故物欲蔽隔四者不能根于心惟君子則得于天者全而不曽失常與心相着故其發施有下文如此效驗窮達不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