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四書叢說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非道矣工夫隻在深造以道四字上至于自得則自然有以下效驗以知行二者各體認之可見孟子之意主于行者為尤重也程子則專于知政在圈外
博學章
博學詳說以知言約則防其極而于行上見
以善服人章
以善養人謂有善于身而教化撫字使民同歸于善也
亟稱水章
不舎見論語川上章
異禽獸章
此以舜為标準而使人企慕以力行也舜亦異于禽獸幾希者耳以其能存故為舜則衆人能存之豈不亦可以至于此乎
春秋章
以三國之史同言而曰一也蓋謂魯之春秋其所紀載非周之典禮善惡不明不過記五霸之事與晉楚之史同爾至于孔子之春秋則假其事以明義而非盡舊史之文故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如此防方見得中間一節
可以取章
可以無三字為重不可将可以可以無作兩下防初見其可而詳察為不可故行之惟從其不可者耳或問謂孟子舉傷廉以例二者蓋傷廉是順辭易防傷惠傷勇是反辭難防故也須先體認惠勇之本義然後見過之者為傷集注畧見而自許是全釋可以意深察而自疑深察半語是釋可以無意自疑字乃是指去疑其可以者如此看方見得可以可以無不是兩下說下文過猶不及隻是結傷惠傷勇兩語
逢防章
此章專為交友發羿不能取友而殺身孺子能擇友而免禍
言性章
性是人物所得以生之理本自難明求其發見之故則亦不難明也然故則以利順者為本故之發于逆者則又非性之本矣求己之故恻隐之發見性之仁羞惡之發見性之義求人之故則父慈子孝君仁臣忠求物之故則鸢飛魚躍山峙淵流皆是也是皆所謂利也如下文天與星辰之故亦隻是利而已能知此性而利以行之則為智之大禹之行水不是比喻言禹順水之性為智之大以例人循性皆當以利也知者應物若行其所無事則智亦如禹之大矣智如禹大是亦大禹也下文又以高逺者證故之易見卻不是用功
章内三智者不同上者字是問辭下兩者字是用智之人
萬章上
萬章問章
恝古結反音與戛同集注苦入反誤
娶妻章
怼父母言人之常情也為廢大倫則雖子亦不免有讐怨父母之心舜固非怼父母者然告則必廢大倫故不告也此聖人善處變事消彌于未然此等處正好觀聖人
書四嶽舉舜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蒸蒸乂不格奸則堯妻舜時頑嚚傲徳已化而改萬章傳聞蓋亦野人之語孟子不辨惟欲發聖人處變之心
魚入水有悠然而逝之道弟有思兄郁陶之道故子産與舜皆信之舜之愛象自天性況象又以愛兄之道來感之乎
堯以天下與舜章
凡祭有祈有報風雨以時年谷順成氣不疴疹民無夭厲則是神享其祭而其應如此
百裡奚章
鬻語六反四智二賢皆反複明奚之事然各有序第一總言去虞入秦之智第二第三詳言去虞之智第四詳言入秦之智第五以事實言其賢為下節張本第六專以上文之賢證自鬻之言之妄前後皆是仿像言之惟第五節為要然不智則不能明去就之幾不賢則不足見其智之正故反複言之讀之但見其文之妙而不知其意之精宻如此萬章下
目不視惡色章
去父母國之道也此一句亦孟子言孔子隻有遲遲吾行一句此章聖字言夷惠伊尹處是以地言與大而化之之聖不同隻是清任和到極處故謂之聖孔子則是大而化之之聖其行之時中則清任和時而出之亦無不到極處
集大成一節以音比孔子知之至行之極條理即八音以金而聲之所以始其衆音以玉而振之所以終其衆音聲振始終皆是動用字惟其知之至故能始萬事惟其行之極故能終萬事是為聖智兩全
次一節以射比四聖人能挽強弓射逺地此力也能中其的乃巧也必先知的之所在又知中之之法然後因力之所至而中之謂知之明然後行之從容中道三子力量雖到而知有未至故不及孔子
萬章兩篇皆論聖賢之行大率皆以孔子折衷之上篇前五章言舜六章言大禹固無間矣七章則言伊尹故八章以夫子之出處繼其後九章論百裡奚次篇之首又言三聖人而以孔子集大成斷之三章問友而上及堯舜四章言交際又繼以孔子五章為貧而仕又言孔子下二章論君餽與見諸侯而又及孔子蓋孟子所願學者孔子故論古聖人則以孔子繼之論賢者必以孔子折衷之前篇言一治一亂及舜禹湯文武周公處與末篇之末皆然論語中庸之體大率亦如此所以示君子必學孔子而後可
告子上
性猶杞栁章
人受天之理以生本具仁義禮智之性人之有惡是失其本性之善非其真也告子不知乃謂人性本不善因矯揉以為仁義猶矯揉杞栁以為桮棬孟子謂人之于仁義乃其本有而所當行者豈矯揉而成乃是戕賊人之常性而為之爾揉杞栁為桮棬是戕賊之也非可以喻仁義也若此言之行人不知者将真以為戕賊人為仁義誰肯從之是仁義之禍也
性猶湍水章
告子謂性本無善惡但可以為善可以為惡在所引者何如爾故以水無分東西為喻孟子亦就其水以喻之謂性之必善譬猶水之必下告子所謂決之者人為之也非其自然之性也若人欲排水之性甚至可使逆行況東西乎人之為善順其本性也水之就下順其本性也
生之謂性章
告子以活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