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四書叢說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元 許謙 撰
讀孟子叢說下
滕文公上
問為國章
文公問為國孟子告以教養其民有養然後可教故先言分田制祿而後及學校也自民事不可緩至雖周亦助也養之事設為庠序至小民親于下教之事下至新子之國總言之答文公者止此下答畢戰卻隻是言分田蓋畢戰惟掌井田之事也
許行章
許行言仁政是孟子所言井地之法陳相言聖人之政是許行言神農之法蓋文公始聞孟子之言既使畢戰為之矣然後許行來及許行來文公不斥絶之而與之處故陳相謂已行其法而其言如此
聖人治民不過教養兩事堯治天下遇災變先命舜禹平水土次命後稷教稼穑然後使契為司徒次叙必如此
江漢以下三語謂夫子之道徳光輝如江漢濯之潔秋陽暴之幹皜皜潔白人不可加尚己又一說欲以有若拟孔子則雖江漢以濯秋陽以暴而孔子之皜皜者終不可尚己以為孟子贊美曾子則曰曾子不可之辭識明義精有如江漢之濯秋陽之暴若是皜皜乎而不可尚也
許行謂不論屦材精粗但大小同者同賈是實説孟子謂大屦與小屦若同賈則賣者必不肯為大者此說将大小比精粗兩屦字意不同
此章孟子曰以下三大節自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至不用于耕耳辟其假托神農之言吾聞用夏變夷至不善變矣責其倍師從許子之道以下陳相之遁詞故又辟其市賈不貳之説
夷之章
語録命之矣之字夷子名
滕文公下
周霄問章
注籍字音義見考證前篇籍者償也下諸侯上公衮冕侯伯鷩冕子男毳冕上可兼下纮以組為之屈之而屬兩端于武所以固冠于首也副者王後之首服猶王之冕祎者王後之衣猶王之衮衣二者皆王後之服而此言諸侯之夫人者禮記注謂記者容二王之後與祎音煇禮注三盆手者三淹也兄缫毎淹大總而手振之以出絲也淹于驗反又于斂反白黒曰黼青黒曰黻青赤曰文白赤曰章用此以為祭服謂染?成此色而繡裳或畫于衣者亦如此
彭更章
彭更于孟子傳食諸侯為泰孟子答之以舜受堯之天下且不以為泰而子以我傳食為泰乎彭更謂非以傳食為泰但無事而食則不可耳蓋謂有職業而食則可也後孟子之意則謂雖無職業而君子為仁義有功于國者多何嫌于無事
好辯章
集注氣化盛衰人事得失反複相尋竊謂氣化盛人事得則天下治氣化衰人事失則天下亂是固然矣然孟子此章答好辯之問而孟子之辯專為辟楊墨而發則易亂為治全賴人事以補天道之不足反氣化之衰而至于盛也觀堯禹之治水則以人事而囘氣化武王周公誅纣伐奄孔子作春秋則以人事而救衰失所以孟子亦于衰失之時辟楊墨以囘氣化正人事也此正聖賢作用參天地贊化育之功讀此章當如此防集注之意
陳仲子章
匡章以仲子為廉孟子謂齊之巨擘者許之也雖然以下貶之也伯夷盜跖之築樹反問也此非君子之心謂仲子之廉當如是爾匡章對以織屦辟纑易之此則合君子之道然既以功易食為無害而以母兄之食與室為不義何或縱母兄之得此食物為不義而我受之母兄則為義矣況既是齊之世祿則兄之得祿未為不義也仲子既于母兄之物所從來推一層上防而于所易者不能推一層上防是不能充其廉之類矣凢此皆是反説而愛親敬兄及君臣之義皆在其中使之就其所明充其所暗則仲子之罪大匡章之惑解矣
此章經注諸廉字當辨廉有分辨不苟取也此廉之正義豈不誠廉士哉此廉字陳仲子不中禮之廉也仲子惡能廉及注仲子未得為廉豈有無人倫而可以為廉哉此三廉字是廉之正然後可得為廉耳此廉字是仲子之廉也
離婁上
離婁章
兩言規矩六律前比説用法後正言立法前謂至聰明者亦須法度以比不一句必須仁政後則謂聖人立法雖盡智慮亦須法度雖主于不忍人之政一句然上兩語亦聖人所立之法也
不仁可與言章
孺子之歌主于人孟子之言主于水聖人之言雖非孺子之本意然主人而言者意反淺主水而言者意反深所謂聲入心通無非至理
道在迩章
仁義根于人心所同有行之則甚近而易其要在乎親親敬長但人人各自親親長長則仁義流行天下其有不平者乎
教子章
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非謂為子者必有是言也孟子所以責為父者身之必出于正也
事孰為大章
事親守身雖對說而守身又為事親之本下文曽子隻是事親之準則意謂事親固當如此然有曽子之守身則可爾
離婁下
子産章
子産非不知為政者徒杠輿梁偶有阙耳孟子此言責備賢者蓋恐學者因敬子産而以其所為皆是故明斥其非以曉人也
中養不中章
中以徳言才以能言有徳以其能成物也有能以其能成事也今以子弟之無徳無能而棄之是物之近者事之急者皆不能成尚可謂之有徳有能乎彼此相較相去豈逺哉
涵育寛以容之之意薰陶善以道之之意
深造章
此章主于行而知在其中故集注謂道則其進為之方也進為字有力當防蓋學者欲其循序漸進優防涵泳力行積久自然融防于心所謂自得也理既融于心則所處者自然安固而不搖既居之安則所以資借之者愈深逺而無窮資之既深則日用之間無所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