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四書叢說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德大畏民志自然無訟
傳五章
此謂知本饒雙峯雲知本隻是物格二字之誤知字彷佛與物字相類本是從木亦是格字偏旁此說亦有意思若如此則兩句總是格物緻知章語句爾不必作衍文
大學在禮記中其次第錯亂不齊程子曾正之而未盡朱子重正之而爲經傳其餘傳與經相合皆有條理惟格物緻知無傳而大學工夫始于格物若無傳則格物無用功之方朱子取程子之意爲格物緻知傳緻知格物是推極我之心知在窮究事物之理隻是一意但在我在物不同耳所以隻作一傳不分爲二
言欲緻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是先解緻知即是格物一事見在字意明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是推知與理之原惟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是言氣禀拘物欲蔽者不可不緻格大學始教是言大學教人以格物緻知爲始是大學用功起頭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此正是格物用功處但隻把緻格兩事統說在裡推極我之心知在窮究事物之理格物之理所以推緻我之心知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貫通是言格物本是逐一件窮究格來格去忽然貫通如知事人之理便知事鬼之理知生之理便知死之道又如曾子聞一貫之說便說出忠恕來葢事雖萬殊理隻是一曉理之在此事如此便可曉理之在彼事亦如此到此須有融會貫通脫然無礙如氷消雪釋怡然渙然處格物工夫至此方極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是言格物于一事之中須推得到底透徹全無疑礙方是然後又去格一物不可于一事之中做半節工夫了便且住譬如看文字且于一章中窮究其訓诂辭語防意隐防處無不洞曉了然後看第二章此是一物中表裡精粗無不到事事如此詳細是衆物表裡精粗無不到天下事物至多固不可件件窮格但格得物多後不揀見甚麽物來隻把這道理格将去自然貫通文公曾把破竹譬喻大意謂初破時逐節破數節之後一節節開去更無凝滞此喻最切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全體即前具衆理大用即前應萬事程先生教人格物有三事或讀書講明義理或論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或應接事物而處其當否文公取在格物緻知或問中然三事又當以讀書爲先
表裡精粗事事皆有且如子之事親其道當孝此是表如孝經一書之中有許多節目又諸書言孝節目不一此是裡粗是節目中之所當然謂其間事爲禮節也精是節目中之所以然謂事爲禮節中之至理也
此章須兼看或問
傳六章
誠意隻是着實爲善着實去惡自欺是誠意之反毋自欺是誠意工夫二如是誠意之實自慊是自欺之反而誠意之效慎獨是誠意地頭
欺慊皆言自是意之誠不誠皆自爲之自欺者适害己不自慊者徒爲人曾子以毋字禁之使人凜然一知所戒又以二如字表之使人知所趨
惡惡臭好好色人人皆實有此心非僞也二如字曉學者當實爲善去惡若惡惡臭好好色之爲也此二句作兩層看
前慎獨以心言後慎獨兼所處言
潤身體胖含修身意
此章第一節誠意正義二節誠意之反三節惡誠中形外四節善誠中形外
誠意是緻知以後事故章句曰知爲善以去惡而心之所發有未實也
茍且是去惡不決徇外是爲善非爲己也
章句于經雲意者心之所??如言初動處又于慎獨雲審其幾幾亦是初動處此固言心才動便要實然心以體統言意即是心發而應事處初動固要誠應事至于終亦要誠若隻是初?人未知時要誠及至事形之後卻不必誠可乎慎獨而謂之審其幾者是一動便須誠其實直至事之終首尾皆誠不然則?已形見了此時于工夫卻何所屬又不可入正心之目也下文言小人閑居爲不善無所不至則是着于事爲明矣而亦曰慎獨又十目手所視指及潤身體胖皆歸之誠意則意字相關前後始終可謂分曉
銷沮閉藏銷沮出于無心閉藏卻是用意大凡爲惡亦是有此氣充此惡念行出此小人平時可謂張主爲是他已曉得惡不可爲故見君子之專爲善者一時慚愧前張主之氣銷沮自不可留于是暫爲善以閉藏不善厭鄭氏讀爲黡注閉藏貌朱子加銷沮字是閉藏之原若不銷沮則不肯閉藏也陸氏有烏斬烏簟兩音說文歐減反釋曰中黒也正是暗晦意思今宜讀從烏斬
用力之始言緻知用力之終言誠意序不可亂謂緻知然後誠意功不可阙謂緻知又不可不誠意
傳七章
有字當重讀忿懥恐懼好樂憂患四者是人不可免者但不可有之于心若一事有之于心則應他事皆不合理即是心不得其正
集義心不可有一物外面酬酢萬變都隻是随分限應去都不關自家心事才系于物心便爲其所動所以系于物者有三或是事未來而自家先有這個期待底心或事已應過去了又卻長留在胷中不能忘或正應事時意有偏重這都是爲物系縛愚按朱子說此三個有所可謂推明詳盡子莫執中事未來之有所也莊周縁督應事際之有所也顔子不遷怒事過後不有所也
事未來不可有意事已徃不可留心
忿懥四者情也中庸言喜怒哀樂禮運言喜怒哀懼愛惡欲皆是情之名聖賢随事提出告人所以不同
前言心不正是心雖在所應事上而情之用不當或以怒應當喜者或以樂應當哀者後言心不在是心不在所應事上謂身心全不相關所以前節便要察後節便當敬
雙峯謂心不正以義理言心不在以知覺言
大率忿恐好憂四字稍輕下四字尤重此章兩節說正心正心後節說修身
四者心之用固人所不能無專是有所二字爲重事來感此心随其輕重大小以理應之而适于中事既徃則此心便消釋如此則不是有所事來動此心被他着得重則應之亦重如忿至于懥恐至于懼好至于樂憂至于患此是有所或固滞于心而以忿懥應當喜者以好樂應當憂者亦是有所葢四者便是喜怒哀樂但喜怒哀樂是平說此稍不同忿懥怒也但忿是怒之暴懥而怒而有恚結意好樂則喜與樂也但好樂字有力而近于欲恐懼憂患皆哀之類也但恐而至懼憂而至患皆有過當意金先生謂此四者重累其辭即是情之勝而滞之深也朱子用欲動情勝字葢欲動是事來之初情勝是應事之際若此事已徃情猶留滞移以應他事而不當亦情勝也
葢意誠以下言誠意然後能正心然或以下言既誠意又須正心
傳八章
親愛賤惡畏敬哀矜敖惰本十事以其意思相似作五句親愛畏敬哀矜是好上事敖惰賤惡是惡上事此十事亦日用常行必不可去者但不可偏一偏則非好惡之正
金先生曰敖惰隻是常情之所忽如卑防婢妾之類若一向偏而忽之則亦有不知其善之又曰前四事是心上失故在正心章此五事在事上失故在修身章
誠意章正言工夫又反複言其正心修身兩章皆是反說其病要工夫即在誠意既誠則所行都是善是善一邊事但恐遇事時又有未盡善又要逐節關防
傳九章
孝弟慈三字是自修身上說來以求齊家之原人自能盡孝弟慈之道推之治國便是事君事長使衆之道
保赤子是父母愛子之心如保者是言君養民亦當如父母之保赤子赤子不能言父母保之雖不中不逺況民之能言而意易曉者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雖不中民之心亦不逺矣前言孝弟慈而此獨就慈上言者葢治國是上之撫下故專就愛民處說
仁讓必一家方能一國化貪戾隻一人便能一國亂至于偾事又隻在人之一言以此見爲善難爲惡易不可忽如此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一句隻就桀纣上說桀纣雖惡其出令亦未嘗不善隻是民不從而從其好
藏乎身不恕是存乎身者無可推之道
孝弟慈而爲事君事長使衆之道是善底不出家而成教于國仁讓貪戾而國皆從是善惡兩端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繼一家仁讓一國仁讓而言桀纣帥天下以暴而民從繼一人貪戾一國作亂而言
宜其家人詩中本言女子能宜家曾子引此以明學者德化行于閨門之内而使女子能宜家進一層說第三引詩而言父子兄弟足法亦是我之威儀全無差忒誠心德化感格上下而父子兄弟之慈孝友恭皆可爲天下法然後民法之也
三引詩自内以至外婦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