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言定聲録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鐘律議曰易以三百六十防當朞之日此律歴之數也】遂引而伸之至三百六十律逮趙宋徽宗時方士魏漢律又祖其説以十二律統一嵗以一律統一月以六宮六商六角六征六羽五六重數統三十日各七十二合之得三百六十律然亦未制律旋罷
【一百四十四律二百一十六律】六代論律有以十二宮各周十二律凡一百四十四律應坤之防與均二九十八聲凡二百一十六律應幹之防此合坤幹二防為三百六十律者若萬寶常創八十四調一百四十四律變化終于一千八聲則專以七律周十二宮以十二宮周十二律而不及其他此第舉坤防而去幹防遵梁沈重説而又小變者
【八十四調】隋唐間多以七律周十二宮為八十四調鄭譯萬寶常張文收輩皆主其説至周世宗時樞密使王樸謂十二律旋疊為均均有七調合八十四調宋真宗朝樂人猶仍其説而不能用凡笙和笙每變一調必換他器以接之時樂工單仲辛自言能唱八十四調而全無上下并鮮清濁随口散唱以為能事後校書郎房庶又以五正二變配五行衍之成八十四調總是以幹枝節候易象歴象随意配合其于聲音之事則全無曉者
【四十八調四十九調】乃又有為四十八調四十九調者舊以七聲乗十二律得八十四調自子黃鐘至亥應鐘十二宮各具七聲而宮調備焉後人以宮商角羽之四聲乗十二律而去征調與二變調得四十八調自隋唐以後多用之然又有不去征聲以七聲乗七調得四十九調者太簇與大呂同字譜【宮聲同四字商聲同乙字角聲同上勾征聲同工字羽聲同凡字】姑洗與夾鐘同字譜【宮聲同乙字商聲同上勾征聲同凡字惟角羽二聲有尺工五六之異】南呂與夷則同字譜【宮聲同工字商聲同凡字征聲同一字羽聲同上勾惟角聲有五六之異】則十二律已複三律矣又黃鐘均内以防賔為變征應鐘為變宮二律不用則又去二律合所複三律與所去二律共得三十五律皆以中管名之【王建霓裳詞有中管五?初半曲句】中管雲者謂其聲在前後二律之間而與前律同出一孔以之制調則音韻重複故不用也然則十二宮除此外七宮而已以七宮乗七聲為四十九調但其所雲七調之複祗記五調而其所複者又以大呂與太簇相比姑洗與夾鐘相比南呂與夷則相比竝無他也然則十二律祗六律可也何必多其名且何以林鐘與防賔應鐘與無射其相比與諸律等無中管也其纰陋難揜槩可見耳
【二十四調】唐宋後樂府自詩餘分黃鐘宮黃鐘商類以至金元曲子所雲九宮十三調者皆本于二十四調二十四調者以四十八調之減而為二十八宮調去太簇姑洗防賔南呂應鐘五律為中管又将二十八宮調減而為二十四宮調去大呂一律為髙字也【中管義見前髙字即清聲也按譜 黃鐘 宮曰正宮羽曰正宮調商曰大石調角曰大石角調 大呂 同黃鐘加髙字 太簇 同大呂加中管字 夾鐘 宮曰中呂宮羽曰中呂調商曰雙調角曰雙角調 姑洗 同夾鐘加中管字 仲呂 宮曰道宮羽曰道調商曰小石調角曰小石角調 防賔 同仲呂加中管字林鐘 宮曰南呂宮羽曰南呂調商曰歇指調角曰歇指角調 夷則 宮曰仙呂宮羽曰仙呂調商】
【曰商調角曰商角調 南呂 同夷則加中管字無射 宮曰黃鐘宮羽曰黃鐘調商曰越調角曰越角調 應鐘 同無射加中管字】夫其并十二律為六律減五聲為四聲亦無不可然何以黃鐘一律得并大呂太簇二律而林鐘獨無所并且何以夾鐘仲呂以隂并陽夷則無射又以陽并隂也若四調之名本隷夾鐘而反稱中呂本隷林鐘而反稱南呂本夷則而反稱黃鐘非貿亂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