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紀事
關燈
小
中
大
曰:『聖人以孝為至德要道,信然。
』 《新五代史南平世家【卷六十九】》(九十六):漢遣國子祭酒田敏使于楚,假道荊南。
……敏以印本五經遺從誨。
從誨謝曰:『予之所識,不過《孝經》十八章爾。
』敏曰:『至德要道,于此足矣。
』敏因誦『諸侯章』曰:『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謙度(九十七),滿而不溢。
』從誨以為譏己,即以大卮罰敏。
《後漢書循吏仇覽傳》(九十八):注雲:謝承書曰:『覽為縣陽遂亭長,好行教化人。
羊元兇惡不孝(九十九)。
其母詣覽言元。
覽呼元,诮責元以子道。
與一卷《孝經》,使誦讀之。
元深改悔,到母床下謝罪曰(一百):「元少孤,為母所驕。
諺曰:『孤犢觸乳,驕子罵母。
』乞今自改。
」母子更相向泣。
于是元遂修孝道,後成佳士也(一百零一)。
』 《說文》【十五末】(一百零二):[許沖上書曰](一百零三):『……臣父,故太尉南閣祭酒(一百零四)。
……[慎又]學《孝經》孔氏古文說(一百零五)。
文古《孝經》者(一百零六),孝昭帝時魯國三老所獻。
建武時給事中議郎衛宏所校。
皆口傳,官無其說。
謹撰具一篇并上。
』 《太平禦覽》【六百八】:《唐書》曰(一百零七):長慶中,上謂兵部侍郎薛放曰:『……六經所尚不一,至學之士白首不能盡通(一百零八),如何得其要乎?』對曰:『《論語》者,六經之菁華;《孝經》者,人倫之大本,窮理之要道(一百零九)。
真可謂聖人至言。
是以漢朝《論語》首列學官,光武令虎贲之士皆習《孝經》。
元宗親為《孝經》注解(一百一十),皆使當時大理。
海内久安(一百一十一),人知孝節,氣感和樂之所緻也。
』上曰:『聖人謂孝為至德要道,其信然乎(一百一十二)?』 【查《舊唐書》,有則不引《禦覽》。
】 【采此條以見經學必以《孝經》為先。
】 【司馬氏《書儀》(一百一十三)。
】 【采此條以見童子必當讀《孝經》。
】 《臨川集贈太師中書令勤威馮公【守信】神道碑》(一百一十四):公雖在軍旅,數以《孝經》、《論語》為人講說,人尚以儒者目之。
至是真宗召問,出《孝經》使講,公講『天子』一章,因言:『[自]天子至于士不可以無學(一百一十五),學不必博,《孝經》、《論語》皆聖人以誨學者言行之要,臣愚不足以盡識,然所以事陛下,不敢一日而忘此。
』真宗嗟歎者久之。
【采此條以見武人嘗讀《孝經》。
】 《朱子文集【政迹卷二】南康任示俗》雲(一百一十六):《孝經》雲:『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謂依時及節耕種田土。
謹身節用,謹身,謂不作非違,不犯刑憲;節用,謂省使儉用,不妄耗費,以養父母。
人能行此三句之事,則身安力足,有以事養其父母(一百一十七),使其父母安穩快樂。
】此庶人之孝也(一百一十八)。
【庶人,謂百姓也。
能行此上四句之事,方是孝順,雖是父母不存,亦須如此,方能保守父母産業,不至破壞,乃為孝順。
若父母生存,不能事養;父母亡殁,不能保守,便是不孝之人。
天所不容,地所不載,幽為鬼神所責,明為官法所誅,不可不深戒也。
】 以上《孝經》「庶人章」正文五句,系先聖至聖文宣王所說,奉勸民間逐日持誦,依此經解說,早晚思惟,常切遵守,不須更念佛号、佛經,無益于身,枉費力也。
』 【此條最佳。
】 【壽昌按:此條已入《讀書記》。
】 《直齋書錄解題》(一百一十九):禦注《孝經》一卷,……唐孝明皇帝撰并序。
……号為『石台《孝經》』。
……家有此,刻為四大軸,以為書閣之鎮。
《漢執金吾丞武榮碑》(一百二十):阙。
帻傳講《孝經》、《論語》。
《從政遺規》載(一百二十一):顔光衷【名茂猷,福建平和人,崇祯會元。
】《官鑒》雲:明孝宗為皇太子,有典玺郎覃吉溫雅誠笃,識大體,通書史,議論方正,雖儒生不能遇,輔導東宮之功居多,東宮嘗念高皇經,見吉,至以《孝經》自攜。
【原注雲:内官能如此,見大識體。
】 《困學紀聞》所引(一百二十二):劉盛不好讀書,隻讀《孝經》、《論語》。
曰:『誦此能行足矣,安用多誦而不行乎?』【查《太平禦覽》。
】 《後漢書循吏仇覽傳》(一百二十三):注雲:謝承書曰:『覽為縣陽遂亭長,好行教化人。
羊元兇惡不孝。
其母詣覽言元。
覽呼元,诮責元以子道。
與一卷《孝經》,使誦讀之。
元深改悔,到母床下謝罪曰:「元少孤,為母所驕。
諺曰:『孤犢觸乳,驕子罵母。
』乞今自改。
」母子更相向泣。
于是元遂修孝道,後成佳士也。
』 【可見宋泉非虛誕。
】 或問曰:『漢隴右刺史宋泉【《後漢書》作枭,章懷注雲:《續漢書》枭字作泉也,】患多寇叛,欲多寫《孝經》,令家家習之,庶或使人知義,诏書诘責,坐虛慢征,【見《後漢書蓋勳傳》。
】然則講《孝經》者得無虛慢乎?』餘應之曰:『否。
《孝經》言天下修身
』 《新五代史南平世家【卷六十九】》(九十六):漢遣國子祭酒田敏使于楚,假道荊南。
……敏以印本五經遺從誨。
從誨謝曰:『予之所識,不過《孝經》十八章爾。
』敏曰:『至德要道,于此足矣。
』敏因誦『諸侯章』曰:『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謙度(九十七),滿而不溢。
』從誨以為譏己,即以大卮罰敏。
《後漢書循吏仇覽傳》(九十八):注雲:謝承書曰:『覽為縣陽遂亭長,好行教化人。
羊元兇惡不孝(九十九)。
其母詣覽言元。
覽呼元,诮責元以子道。
與一卷《孝經》,使誦讀之。
元深改悔,到母床下謝罪曰(一百):「元少孤,為母所驕。
諺曰:『孤犢觸乳,驕子罵母。
』乞今自改。
」母子更相向泣。
于是元遂修孝道,後成佳士也(一百零一)。
』 《說文》【十五末】(一百零二):[許沖上書曰](一百零三):『……臣父,故太尉南閣祭酒(一百零四)。
……[慎又]學《孝經》孔氏古文說(一百零五)。
文古《孝經》者(一百零六),孝昭帝時魯國三老所獻。
建武時給事中議郎衛宏所校。
皆口傳,官無其說。
謹撰具一篇并上。
』 《太平禦覽》【六百八】:《唐書》曰(一百零七):長慶中,上謂兵部侍郎薛放曰:『……六經所尚不一,至學之士白首不能盡通(一百零八),如何得其要乎?』對曰:『《論語》者,六經之菁華;《孝經》者,人倫之大本,窮理之要道(一百零九)。
真可謂聖人至言。
是以漢朝《論語》首列學官,光武令虎贲之士皆習《孝經》。
元宗親為《孝經》注解(一百一十),皆使當時大理。
海内久安(一百一十一),人知孝節,氣感和樂之所緻也。
』上曰:『聖人謂孝為至德要道,其信然乎(一百一十二)?』 【查《舊唐書》,有則不引《禦覽》。
】 【采此條以見經學必以《孝經》為先。
】 【司馬氏《書儀》(一百一十三)。
】 【采此條以見童子必當讀《孝經》。
】 《臨川集贈太師中書令勤威馮公【守信】神道碑》(一百一十四):公雖在軍旅,數以《孝經》、《論語》為人講說,人尚以儒者目之。
至是真宗召問,出《孝經》使講,公講『天子』一章,因言:『[自]天子至于士不可以無學(一百一十五),學不必博,《孝經》、《論語》皆聖人以誨學者言行之要,臣愚不足以盡識,然所以事陛下,不敢一日而忘此。
』真宗嗟歎者久之。
【采此條以見武人嘗讀《孝經》。
】 《朱子文集【政迹卷二】南康任示俗》雲(一百一十六):《孝經》雲:『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謂依時及節耕種田土。
謹身節用,謹身,謂不作非違,不犯刑憲;節用,謂省使儉用,不妄耗費,以養父母。
人能行此三句之事,則身安力足,有以事養其父母(一百一十七),使其父母安穩快樂。
】此庶人之孝也(一百一十八)。
【庶人,謂百姓也。
能行此上四句之事,方是孝順,雖是父母不存,亦須如此,方能保守父母産業,不至破壞,乃為孝順。
若父母生存,不能事養;父母亡殁,不能保守,便是不孝之人。
天所不容,地所不載,幽為鬼神所責,明為官法所誅,不可不深戒也。
】 以上《孝經》「庶人章」正文五句,系先聖至聖文宣王所說,奉勸民間逐日持誦,依此經解說,早晚思惟,常切遵守,不須更念佛号、佛經,無益于身,枉費力也。
』 【此條最佳。
】 【壽昌按:此條已入《讀書記》。
】 《直齋書錄解題》(一百一十九):禦注《孝經》一卷,……唐孝明皇帝撰并序。
……号為『石台《孝經》』。
……家有此,刻為四大軸,以為書閣之鎮。
《漢執金吾丞武榮碑》(一百二十):阙。
帻傳講《孝經》、《論語》。
《從政遺規》載(一百二十一):顔光衷【名茂猷,福建平和人,崇祯會元。
】《官鑒》雲:明孝宗為皇太子,有典玺郎覃吉溫雅誠笃,識大體,通書史,議論方正,雖儒生不能遇,輔導東宮之功居多,東宮嘗念高皇經,見吉,至以《孝經》自攜。
【原注雲:内官能如此,見大識體。
】 《困學紀聞》所引(一百二十二):劉盛不好讀書,隻讀《孝經》、《論語》。
曰:『誦此能行足矣,安用多誦而不行乎?』【查《太平禦覽》。
】 《後漢書循吏仇覽傳》(一百二十三):注雲:謝承書曰:『覽為縣陽遂亭長,好行教化人。
羊元兇惡不孝。
其母詣覽言元。
覽呼元,诮責元以子道。
與一卷《孝經》,使誦讀之。
元深改悔,到母床下謝罪曰:「元少孤,為母所驕。
諺曰:『孤犢觸乳,驕子罵母。
』乞今自改。
」母子更相向泣。
于是元遂修孝道,後成佳士也。
』 【可見宋泉非虛誕。
】 或問曰:『漢隴右刺史宋泉【《後漢書》作枭,章懷注雲:《續漢書》枭字作泉也,】患多寇叛,欲多寫《孝經》,令家家習之,庶或使人知義,诏書诘責,坐虛慢征,【見《後漢書蓋勳傳》。
】然則講《孝經》者得無虛慢乎?』餘應之曰:『否。
《孝經》言天下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