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遺書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勵人以進吾學也【以上癸亥】
天之所以與我者甚美且富如子弟承父兄基業既有良田廣宅又有百物器皿又有珍奇玩好又有詩書禮樂無所不備于此而不能守成至于一一蕩盡身受饑寒豈不辜負先人為不肖之甚乎人生具有仁義禮智之性一似好家當總或汩沒了一端卻又有一端如有時不見恻隐之心便須有羞惡之心有時不見辭讓之心便須有是非之心四者更隐疊見一見則全體皆見終無由入禽獸一途去似上天曲牖扶持安全較之祖父蔭佑尤為百倍于此而不能反身承受必欲一一戕賊而後已雖天亦無如何者哀哉
今世之學道者自謂十分親切覺此中隐隐一物有以出乎其上或潛或露時有時無此處毫厘走作彼處十分花假隻為其志在此而不在彼也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一衣食間足以動之何以為志聖人直鄙其為無志耳須知男兒負七尺軀讀聖賢書所學何事不思頂天立地做第一流人直欲與蠅頭争得蝸角争鬥溷廁之中争臭味豈不甚可悲乎顔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自棄者不可與有為最是催人上路語若于此信不及便無法可治
遊思妄想不必苦事禁遏大抵人心不能無所用但用之于學者既専則一起一倒都在這裡何暇遊思妄想即這裡不無間斷忽然走作吾立刻與之追究去亦不至大為擾擾矣此主客之勢也
古人千言萬語隻要人解一下即吾人千修萬行亦隻要求解一下解得盡便是聖人不盡則為賢人解有分數是學人全不解是凡夫凡夫不解纔求解則立地便見聖解解則隻是解此耳今曰惟聖有解凡夫安得解此之謂不解又曰人皆不解我獨解此之謂凡夫
此心放逸已久纔向内則苦而不甘忽複去之總之未得天理之所安耳心無内外其渾然不見内外處即天理也先正雲心有所向便是欲向内向外皆欲也
此心絶無湊泊處從前是過去向後是未來逐外是人分搜裡是鬼窟四路把截就其中間不容髪處恰是此心真湊泊處此處理會得分眀則大本達道皆從此出學問之道隻有緊闗一下難認得清楚如所謂寸鐵殺人者是聖賢之訓多随地指點大約使人思而自得之此項工夫直須五更清夢時血戰幾場也
心無物累便是道莫于此外更求道此外求道妄也見為妄見思為妄思有見與思即與消融去即此是善學君子之道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
胷中逼窄不能容物隻是名利心未除利心在則一切利害得以動我又何以觀天下之理而順萬物之應乎三十年胡亂走今日始知道不逺人
中庸是有源頭學問說本體先說個天命之性則率性之道修道之敎在其中矣說工夫隻說個慎獨獨即中體識得慎獨二字則發皆中節天地萬物在其中矣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先儒教人看此氣象正要人在慎獨上做工夫非想象恍惚而已伊川謂不當于喜怒哀樂未發之前求中正恐人滞在氣象上将中字作一物看未便去做工夫豈不辜負昔日如溫公念個中字伊川便謂他不如持戒珠
隐微者未發之中顯見者已發之和莫見乎隐莫顯乎微故中為天下之大本慎獨之功全用之以立大本而天下之達道行焉此亦理之易明者也乃朱子以戒懼屬緻中慎獨屬緻和兩者分配動靜豈不睹不聞與獨有二體乎戒懼與慎獨有二功乎緻中之外複有緻和之功乎
問慎獨専屬之靜存則動時工夫果全無用否曰如樹木有根方有枝葉栽培灌溉工夫都在根上用枝葉上如何着得一毫如靜存不得力纔喜纔怒時便會走作此時如何用工夫茍能一如其未發之體而發此時一毫私意着不得又如何用工夫若走作後更覺得便與他痛改此時喜怒已過了仍是靜存工夫也
一元生生之理亘萬古常存先天地而無始後天地而無終渾沌者元之複開辟者元之通推之至于一榮一瘁一往一來一晝一夜一呼一吸莫非此理天得之以為命人得之以為性性率而為道道修而為教一而已矣而實管攝于吾之一心此心在人亦與之無始無終不以生存不以死亡故曰堯舜其心至今在
天地之大本吾一體盈天地間有一物之失所即我之失所非徒安全之而已又必與天下同歸于善然後有以盡其性蓋吾善善之量原如此而況處綱常倫理之近乎遇父有不慈欲曰吾孝己至也得乎遇君有不仁欲曰吾忠已至也得乎君子之言孝正以成其父之慈也君子之言忠正以成其君之仁也抜一毛而引周身之痛一毛非外也外周身而護一毛又可得乎知血肉之痛而不知義理之痛亦不仁之甚者矣
多事不如省事有事不如無事以一事還一事則事省以事順事則事無問何以能之曰無欲【以上乙醜丙寅】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者天理之所以妙合而無間也靜以宰動動複歸靜者人心之所以有主而常一也故天理無動無靜而人心惟以靜為主以靜為主則時靜而靜時動而動即靜即動無靜無動君子盡性至命之極則也
天樞萬古不動而一氣運旋時通時複皆從此出主靜立極之學本此
對誠通而言則誠複為靜本一氣之所從出而言則通複皆屬之動蓋生陽生陰生生不息處便是動然而孰主張是孰綱維是
周子主靜之靜與動靜之靜迥然不同蓋動靜生陰陽兩者缺一不得若又于其中偏處一焉則将何以為生生化化之本乎然則何以又下個靜字曰隻為主宰處着不得注腳隻得就流行處讨消息亦以見動靜隻是一理而陰陽太極隻是一事也【以上甲戌】
隻做向上人隻問向上路隻此一路更無旁蹊曲徑可托纔一跌足堕落千仞【以上乙亥元旦壁帖】
一味退藏一味闇淡寡言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