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州曲沃縣在州東四十五裡解州聞喜縣在曲沃西南亦其地雲
翼
本曰绛穆侯自晉陽徙都于此孝侯改绛為翼後為曲沃武公所并自曲沃徙都複曰绛獻公九年又北廣其城方二裡今绛州翼城縣
绛【莊二十六年】
即翼城之西绛邑城成六年謀去故绛即此
新田【成六年】
绛州绛縣魏獻子曰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謂此
千畆【桓二年下同】
釋例西河介休縣南地名千畆介休今屬汾州
陉庭
翼城縣南
蒲城【莊二十八年下同】
隰州隰川縣在漢晉為蒲城縣
屈
亦曰北屈地産馬所謂屈産之乘漢晉為北屈縣今爲慈州吉鄉縣屈城在焉
采桑【僖八年】
吉鄉縣西南采桑津
髙梁【九年】
平陽府臨汾縣西南髙梁城【平陽晉州】
韓【十年】
同州韓城縣有韓原
河外列城五【十五年下同】
河之南焦瑕其二城其三阙夷吾所賂秦伯者
東盡虢略
從河西南行而東盡故虢略地今虢州是也
解梁城
解州解縣
狐廚【十六年】
釋例平陽臨汾縣西北狐谷亭今绛州正平縣
令狐【二十四年下同】
河中府猗氏縣本令狐後以猗頓易今名
桑泉
河中府臨晉縣在河中之東重耳濟河入桑泉蓋渡河而東也隋置桑泉縣義取此唐改為臨晉
臼衰
釋例河東解縣東南臼城按今解州及臨晉虞鄉俱解縣地臼城在解縣東南蓋虞鄉解縣之間也
郇
猗氏縣有郇城在解州西南
綿上
釋例西河介休縣南地名今汾州介休縣有綿上山謂之介山上有介之推祠隋開皇十六年分介休縣南境置綿上縣屬汾州今屬威勝軍故介休以介山得名而綿上乃介之推田考其田在介山之南本則一也
南陽【二十五年】
在晉山南河北傳言始唘南陽即此今懷州修武縣有南陽城
南河【二十八年下同】
自衛州南渡而東【詳見水門】
河陽
孟州河陽縣
清原【三十一年】
解州聞喜縣北
箕【三十二年】
廣記遼州遼山縣遼陽山古箕城春秋晉人敗狄于箕即此杜以爲在太原陽邑箕城非也豈誤以陽邑為遼陽乎
茅津【文三年下同】
陜州平陸縣有茅津在西南對陜城秦伯伐晉晉人不出遂自茅津濟即此
王官
解州芮城縣北王官谷
甯【五年】
懷州修武縣
董【六年】
釋例河東汾隂縣有董亭今河中府榮河縣
武城【八年】
同州馮翊縣
北征【十年】
同州澄城縣漢征縣北廣記雲征澄音相近
河曲【十二年下同】
河中府河東縣南公羊傳河千裡而一曲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隂東至扵底柱自華山北而東行河之曲也
羁馬
此年秦伯伐晉取羁馬故成十三年晉侯使呂相絶秦曰翦我羁馬寰宇記河曲縣南十裡有羁馬城在今河中府
瑕
僖十五年傳晉侯許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與三十年傳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注謂焦瑕是其二其餘三城不可知也孔穎逹曰以河北為内以河南為外列城五者自華山而東盡虢之東界其間有五城解梁城則在河北非此河外五城之數也文十二年傳秦師夜遁複侵晉入瑕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桃林在河外潼關華陰使詹嘉處瑕以守之則瑕當在河外即上所雲河外列城之焦瑕者前年晉欲薄秦師扵河而秦師夜遁複入瑕則是既遁而入其河外之邑也杜預以河外之焦瑕及詹嘉之瑕爲二且以爲在猗氏東北猗氏在河北非河之外失之矣
魏人在東【十三年下同】
陜州芮城縣亦魏國扵秦爲東
桃林塞
自陜州之湖城靈寶至華州之華隂皆古桃林塞
隂地
晉之河南山北自商州上雒縣以東至河南府伊陽縣此是通秦晉要道
邢丘【六年】
漢平臯城應劭曰其地屬晉号邢丘以在河之臯地勢平夷故曰平臯故城在懷州河内縣西
董澤【十二年】
釋例聞喜縣北有董池波今解州聞喜縣水經注東西四裡南北三裡
曲梁【十五年下同】
漢晉為曲梁縣屬廣平今洺州永年縣
稷
釋例河東聞喜縣西有稷山今绛州稷山縣是也本二漢聞喜縣地至晉尚屬河東後周置曰绛州隋徙绛治正平而稷山遂爲绛屬邑蓋晉聞喜縣地所分置也
野王【十七年下同】
漢晉為野王縣屬河内郡今懷州河内縣
範
士會邑今濮州範縣
盬【成二年】
猗氏縣地在解州西南今解鹽池是也故傳曰沃饒而近盬説文雲河東鹽池袤五十一裡廣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