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關燈
裡周囘百一十四裡 瓠丘【襄元年】 釋例河東東垣縣東南壺丘亭今绛州垣曲縣 雞澤【三年】 釋例在廣平曲梁縣西南今洺州所治永年縣即古曲梁也或謂今洺州雞澤縣為古雞澤然參之輿圖古雞澤既在今洺州西南而今雞澤縣乃在洺州東北雞澤縣非古雞澤明矣蓋雞澤縣本漢曲梁縣隋初置意其防以曲梁之境為皆古雞澤不複考本在曲梁西南第扵東北創邑而用斯名耳謂今雞澤爲古雞澤非也 着雍【十年】 傳曰晉侯還及此而疾則着雍在河之南 栎【十一年】 釋例河東北關今黃河東北 長子【十八年下同】 潞州長子縣 純留 潞州屯留縣 梗陽 釋例太原晉陽縣南陽城今太原府清源縣 祁【二十一年】 太原府祁縣 雍榆【二十三年下同】 釋例汲郡朝歌縣東雍榆城今衛州汲縣 朝歌 汲州故朝歌也 孟門 晉隘道 熒庭 绛州翼城縣東南八十五裡有古熒庭城傳齊侯伐晉取朝歌分為二隊入孟門登大行張武軍扵熒庭杜注張武軍謂築壘壁水經注紫谷水東出白馬川西經熒庭城南而西出紫谷與幹河合按此城與紫谷相當是古熒庭 東陽 晉之山東今衛州洺州以北 苗【二十六年】 孟州濟原縣南故有亭 木門【二十七年】 寰宇記滄州清池縣西北四十六裡古木門城即鱄奔晉托扵木門之地輿地志雲中有大樹因名木門 任【三十年】 信德府任縣【信德邢州】 銅鞮【成九年】 羊舌赤邑今威勝軍銅鞮縣 中都【昭二年】 釋例西河介休縣東南中都城今汾州介休縣東南 楊【五年】 釋例平陽縣故楊國今平陽府洪洞縣 虒祁【八年】 釋例平陽绛邑縣西南汾水上今绛州翼城縣西南 戲陽【九年】 大名府内黃縣北戲陽城 棘津【十七年】 水經河水迳東燕縣故城北則有濟水自北來注之注雲亦謂之濟津故南津也僖公二十八年晉師伐曹還自南河即此濟也河水扵是又有棘津之名晉伐陸渾亦扵此渡燕縣今胙城縣則棘津與南河蓋相近而異名也 幹侯【二十八年下同】 大名府成安縣 邬 太原府邬縣 塗水 太原府榆次縣 盂 太原府盂縣 平陽 堯時為帝都曰平陽晉以為趙朝食邑今平陽府治臨汾縣 大陸【定元年】 信德府钜鹿縣大陸津 邯鄲【十三年】 磁州邯鄲縣 上雒【哀四年下同】 商州治上雒縣京相璠曰楚通上雒阨道也 蒼野 上雒縣西 少習 商州商洛縣東有少習秦謂之武闗 臨 慶源府臨城縣【慶源趙州】 栾 真定府栾城縣 鄗 漢因之爲鄗邑光武更名髙邑縣今屬慶源府 逆畤 中山府北平縣漢為曲逆【中山定州】 壺口 潞州潞城縣有壺口故關 栢人 漢以為栢人縣髙帝過趙欲宿心動問縣名曰栢人上曰栢人者迫于人也去弗宿唐天寳元年改曰堯山今屬信德府 冠氏【十五年】 大名府冠氏縣 河【十六年】 衛州 地名疑者一 中牟【定九年】 晉車在中牟釋例荥陽中牟縣囬逺疑非也按中牟在河南計非晉境所及至三家分晉中牟屬魏而趙世家曰獻侯即位治中牟則河南之中牟非趙所得都明矣杜之疑扵義為當臣瓒雲中牟當在漯水之上 阙地四十有三 随【隐五年】    鄂【六年】    條【桓二年】 汾隰【三年】    聚【莊二十五年】  東關【二十八年】 隂【僖十五年】    受铎【十六年下同】 昆都 廬柳【二十四年下同】  屏     樓 被廬【二十七年】   郊【文三年】   夷【六年下同】 郫      菫隂【七年】   諸浮【十三年】黃父【十七年】   向隂【宣七年】  輔氏【十五年下同】 雒      ?衍之縣  斷道【十七年】赤棘【成元年】   河【十三年下同】  箕郜 苕丘【十七年】   虛【十七年】   長樗【襄三年】 着【二十一年】    鄐【二十六年】   魏榆【昭八年】 平陵【二十八年下同】  馬首    适歴【三十一年】平中【定三年】   五氏【九年】   百泉【十四年】棘蒲【哀元年】   隂人【四年】   英丘【二十三年】邢【襄二十一年】 春秋分記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