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是七經小傳卷下

關燈
寝。

    ”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此言惟聖人能盡人之性,盡物之性,長短大小,深淺天道者,天命也,聖人所獨知也。

    堯授舜,舜授禹,是也。

    ”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惟恐有聞。

    予謂聞讀如聞斯行諸之聞,行讀如聞斯行諸之行。

    子路周人之急,常若不逮,此孔子所以戒其兼人也。

    ” “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

    凡大夫去其位曰違,違猶喪也。

    春秋傳曰:卿違從大夫之位。

    又曰:凡諸侯之大夫違,告于諸侯。

    ”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聖人之忠信與人同耳,故雖十室之邑,必有之】,不如丘之好學也【人之忠信暫至而已,不如聖人好而學之不倦也,此其所以異】。

    ” “有顔回者好學【三月不違仁,是好之】,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 “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君子儒,将行之,所謂為己者也;小人儒,将言之,所謂為人者也】。

    ” “質勝文則野【質,誠悫也;文,儀貌也。

    由内出,故曰質;由外作,故曰文。

    野人不為儀貌而多任誠悫】,文勝質則史【史者,祝史也,習于儀貌而不任情實】,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儀以飾情,外内相副,無所偏任】。

    ” “人之生也直【人所以取生者,皆正直之道也,若不由正直,則死矣】,罔之生也幸而免【有不由正直者,名之為罔,言非人常生之道也,然而得生者,是幸也,非必然】。

    ” “樊遲問仁。

    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行之似迂闊,望之似難成,不求近功者也,如是可謂仁。

    難讀如為之難之難,難者,踐迹也,不難未有能獲者也】。

    ”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知者則利仁者也,仁者則安仁者也。

    利仁者,明而誠之,有似于水,漸而進者,故曰樂水也;安仁者,誠而明之,有似于山,自然而高,故曰樂山也。

    凡明而誠之者,本動故也,故曰知者動;凡誠而明之者,本靜故也,故曰仁者靜。

    凡利仁者,去不善而就善,萬物皆備于我矣,故曰樂;凡安仁者,與造化為一體,死生不得與之變,故曰壽。

    ” “子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道,王道也。

    仲尼之時,齊強魯弱,然齊承霸者之餘,其俗尚功名,任權力,不如魯人習禮讓,守儒術,尊尊親親,于王道為近。

    ”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此言作觚不依觚之制,終不成為觚,猶學君子者不盡其道,終不成為君子也。

    ” “君子可逝也【逝讀如逝将去汝之逝】,不可陷也【君子表微知著,不善斯去矣,可得而逝,不可得而陷】,可欺也【可欺以其方】,不可罔也【難罔以非其道】。

    ”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舊說仲尼見南子,欲因以行道,非也。

    古者謂其君曰君,謂其夫人曰小君,仕者自當見小君,是時孔子仕于衛,故以禮見南子也。

    子路疑衛君無道,夫人無德,夫子不足複仕其朝,故孔子陳之曰:予所不仕者,皆棄絕于天者耳,衛君尚未也。

    或者子路為衛君無道,夫人無德,疑夫子内貪仕其朝,而外托于禮,故夫子自陳其意曰:我所不用正者,使天厭之!天厭之!尋子路性鄙,不為無此,而仲尼自謂知我者,其天乎,援天陳辭,亦不足怪。

    ”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聖乎!博施者,言其守約施博,而衆皆濟,在上則堯舜,在下則孔子是已。

    天地之内,性命之屬,莫不兼而利之,兼而愛之,物無愚智,無大小,皆樂其性而得其生,可謂濟衆矣,惟聖人及之。

    ” “子曰:默而識之【聖也】,學而不厭【智也】,誨人不倦【仁也】,何有于我哉【自謙,謂此三事何有于我者,我何有此三事也】。

    ”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遊于藝。

    此言以道德為内,以仁藝為外也。

    志于道者,所以立大本也;據于德者,所以盡其性也,德者,得也,凡道苟能志之,又必安于己之自得以以為據;依于仁者,所以接萬事也,進退行止,出處語默,不可常同,要之仁而已;遊于藝者,所以行于世也,禮樂射禦書數,與衆人共之,不可不為也,此所謂全德無内外之偏矣。

    ” “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不圖,不意也,仲尼昔未嘗聞韶,乍聞之,樂甚,故曰不意舜之為樂乃至于如此也】。

    ” “子不語怪、力、亂、神。

    語讀如吾語女之語。

    人有挾怪而問者,挾力而問者,挾亂而問者,挾神而問者,皆不語之,此聖人知言也。

    怪讀如素隐行怪之怪,詭采衆名,非中庸之法者也;力則子路問君子尚勇是矣;亂者,若孔文子問軍旅,白公問微言是矣;神者,季路問鬼與死是矣。

    ” “文莫吾猶人也【言世多虛文過實,莫肯自謂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所謂三以天下讓者,言自竄荊吳以讓季曆也。

    所以讓季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