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上
關燈
小
中
大
百裡而王不用愚暗之人見事淺近耳王反迷惑信之而喜我非不能别白言之然不言之何也畏懼犯顔得罪 孔疏刺王親愚遠聖虐而拒谏 虞惇曰此章以下皆刺王不用賢而用小人以緻亂也
維此良人弗求弗廸維彼忍心是顧是複民之貪亂甯為荼毒
賦也 毛傳廸進也 鄭箋貪猶欲也 孔疏荼苦菜毒螫蟲喻惡行也
鄭箋國有善人王不求索而進用之有殘忍為惡之心者反顧念而重複之忽賢者而愛小人故民苦王之政欲其亂亡安為荼毒之行也
大風有隧有空大谷維此良人作為式谷維彼不順征以中垢【垢古音古上入通韻】
興也 毛傳隧道也 鄭箋式用谷善征行也 朱注中隐暗也垢汚穢也
鄭箋大風之起有所從而來必出於大空谷之中陳氏曰喻人之為善為不善皆有所從來也 蘇氏曰善人之作也以用其善小人之行也以播其穢皆發其中之所有於外也 呂氏曰言治亂有所自來治由君子而亂由小人也 虞惇曰八章之維彼不順對惠君而言也此章之維彼不順對善人而言也有不順之君即有不順之臣此臣以昏愚之性具殘忍之心工欺背之術貪利敗德行同宼盜順於君而不順於民使民習為邪僻貪亂而不知止故曰維彼愚人曰維彼忍心曰貪人敗類曰職涼善背曰職盜為宼皆窮極小人之情狀以刺之也
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聼言則對誦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
興也 毛傳類善也 鄭箋聼言道聼之言對答也蘇氏曰誦言先王之言也
蘇氏曰風之起也有道類之敗也有自貪人在上類之所由敗也 李氏曰王之性本善但以貪人敗之耳道聼之言則答之誦詩書之言則如醉由王先入於貪人之言故不用善而反使我為悖逆之行以從貪人之所為也 呂氏曰此章言王之所以疎棄君子者由小人敗之也 朱注厲王說榮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将卑乎夫榮公好專利而不備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或專之其害多矣詩所謂貪人其榮公也欤
嗟爾朋友予豈不知而作如彼飛蟲時亦弋獲既之隂女反予來赫
賦也 李氏曰弋繳射也 鄭箋之往隂覆也口距人謂之赫
鄭箋嗟爾朋友者親而切磋之也 張氏曰如彼飛蟲時亦弋獲猶言千慮一得也 鄭箋我以言告女既往隂覆女女反赫我出言悖怒不受忠告 虞惇曰自此至終篇托為告其僚友之辭以反覆戒王之用小人也
民之罔極職涼善背為民不利如雲不克民之囘遹職競用力【去入通韻】
賦也 鄭箋職主也涼諒同信也 朱注善背工為反覆也 鄭箋克勝也
蘇氏曰民之所以貪亂而不知止者職女信用反覆之人也上之害民如恐不勝故民日以邪僻由上之用力而競之也
民之未戾職盜為宼涼曰不可覆背善詈雖曰匪予既作爾歌【宼古苦故反戾與詈韻宼與予韻可與歌韻下三句各應上三句又韻之變格亦平去平上通韻】賦也 毛傳戾定也
蘇氏曰民之所以未定者職上有盜賊之臣為之宼也女苟信以為是不可則又曷為反背而詈我哉爾雖曰是非我所為然我既作爾歌矣 朱注言得其情且事已着明不可掩覆也 鄭箋我已作女所行之歌女當受之而改悔也 呂氏曰此詩木厲王之亂在於用小人故於聼任之際屢緻意焉
桑柔十六章八章章八句八章章六句
虞惇按此詩文繁理富義難遽曉諸家訓釋亦多異同而蘇氏為優矣
雲漢仍叔美宣王也宣王承厲王之烈内有撥亂之志遇災而懼側身修行欲銷去之天下喜於王化複行百姓見憂故作此詩也
鄭箋仍叔周大夫也春秋魯桓公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來聘 孔疏考之桓五年上距宣王之崩七十六年至其初則百餘年也春秋之世晉之知氏世稱伯趙氏世稱孟仍叔或亦世稱叔非必即此仍叔也 呂氏曰宣王小雅始於六月言其功也大雅始於雲漢言其心也無是心安得有是功哉
倬彼雲漢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饑馑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璧既卒甯莫我聼【上六句一韻下四句一韻】
賦也 許氏曰倬着大也 鄭箋雲漢天河也 孔疏河精上為天漢 鄭箋昭光也 毛傳回轉也曹氏曰天漢起於東方經箕尾之間是為漢津委蛇向西南行至七星南而沒此其回旋之度也 毛傳薦重臻至也 朱注圭璧禮神之玉也 孔疏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蒼璧禮天黃琮禮地青圭禮東方赤璋禮南方白琥禮西方玄璜禮北方圭璧總稱也 鄭箋卒盡也
鄭箋天河水氣精光轉運於天時旱渇雨故宣王夜仰視雲漢望其候焉 毛傳瞻仰昊天不見雨候於是歎傷人之無辜而遇此喪亂饑馑也 鄭箋為旱之故求於羣神無不祭也無所愛於三牲禮神之圭璧又已盡矣曾無聼我而興雲雨
旱既太甚藴隆蟲蟲不殄禋祀自郊徂宮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後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甯丁我躬【吳氏韻補臨良中反皇矣臨沖韓詩作隆沖此與七月卒章蕩首章皆東侵同韻疑古人方音本相通也】
賦也 蘇氏曰藴結隆盛也 李氏曰說文蟲蟲旱氣也 蘇氏曰殄絶也郊天地也 鄭箋宮宗廟也孔疏奠置之於地也瘗埋之於土也 毛傳宗尊
也 錢氏曰克勝也 朱注臨享也 鄭箋斁敗也毛傳丁當也
鄭箋為旱故潔祀不絶從郊而至宗廟奠瘗天地之神無不齋肅而尊敬之 毛傳上祭天下祭地奠其禮瘗其物古者國有兇荒則索鬼神而祭之 蘇氏曰宣王憂旱百神無所不舉然後稷不能救上帝不複飨窮而無告故曰與其耗敗下土甯使我躬當之無使人人被其患也 嚴氏曰在宮之神莫尊於後稷非不臨顧我而力不足以勝旱災在郊之神莫尊於上帝力足以勝旱災而不肯臨顧我 輔氏曰先郊後宮先尊後親也
旱既太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昊天上帝則不我遺胡不相畏先祖于摧賦也 毛傳推去也 孔疏孑孤獨之貌
鄭箋旱既不可移去心動意懼有如雷霆近發於上朱氏曰大亂之後周之黎民僅有存者今又遇旱
災将孑然無複有遺 蘇氏曰是天不複使我有遺餘也胡為尚不相畏哉先祖之業将於是摧滅矣
旱既太甚則不可沮赫赫炎炎雲我無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顧羣公先正則不我助父母先祖胡甯忍予【上去通韻】
賦也 毛傳沮止也赫赫旱氣也炎炎熱氣也大命近止民近死亡也 朱注羣公先正月令所謂雩祀百辟卿士之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實者是也
蘇氏曰旱既不止民鹹曰我無所庇死期不遠莫有瞻顧而哀闵之者 鄭箋百辟卿士雩祭所及者今曾無肯助我憂旱先祖文武又何為施忍於我不使天雨也 朱注於羣公先正但言其不見助父母先祖則以恩望之所謂垂涕泣而道之也
旱既太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我心憚暑憂心如熏羣公先正則不我聞吳天上帝甯俾我遯【平去通韻】
賦也 毛傳滌滌旱氣也山無木川無水 王氏曰山枯川竭如滌濯然也 毛傳魃旱神也惔燎之也鄭箋憚畏也 毛傳熏灼也 朱注遯逃也
鄭箋旱既害於山川矣其氣生魃而害益甚草木燋枯如見焚燎然 蘇氏曰宣王所以祈旱者至矣而莫之答故曰苟我之不善不當天心則甯使我遯去以避賢者無以我故苦此庶民也
旱既太甚黾勉畏去胡甯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則不我虞敬恭明神宜無悔怒【平去通韻】
賦也 鄭箋瘨病也 朱注憯曾也 孔疏祈年孟春祈谷於上帝孟冬祈來年於天宗是也 朱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