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上
關燈
小
中
大
孔昭我生靡樂視爾夢夢我心慘慘誨爾諄諄聼我藐藐匪用為教覆用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慘讀作懆平上去入通韻】
賦也 孔疏夢夢昏亂也 毛傳慘慘憂不樂也歐陽氏曰諄諄款誠也 毛傳藐藐然不入也 嚴氏曰聿遂也 毛傳耄老也
鄭箋昊天乎乃甚明察我生無可樂也視王之意夢夢然我心之憂慘慘然愬其自恣不用忠臣也我教告王語諄諄然王聼聆之藐藐然 歐陽氏曰君暗於上臣憂於下臣言甚至君聼甚忽不以為德而反以為罪 許氏曰借曰王未有知亦遂至於耄矣言及今不能改過且将因循忽而既耄也 孔疏傳所謂老将至而耄及之也 虞惇曰此二章皆刺王之拒谏也
於乎小子告爾舊止聼用我謀庶無大悔天方艱難曰喪厥國取譬不遠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上四句平上通韻】
賦也 鄭箋止辭也 朱注忒差也遹僻棘急也歐陽氏曰我所告爾者非妄言皆據舊事之已然者庶幾聼我猶可不至於大悔也 朱注天運方艱難将喪厥國矣我之取譬夫豈遠哉 張氏曰天道福善禍淫無有差忒王方為邪僻之行使民困急而無告其喪厥國也必矣 虞惇曰此章丁甯反覆戒以聼言修德之意 錢氏曰告爾舊止者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取譬不遠者厲王流於彘其事不遠當以為鑒也蕩之詩戒厲王取鑒於殷此詩戒幽王取鑒於厲其意一也
抑十二章三章章八句九章章十句
虞惇按此詩鄭箋頗多曲說如以靡哲不愚為佯愚畏罪以質爾人民二句為戒鄉邑大夫及邦國之君以相在爾室為助祭在宗廟之室其尤甚者以童羊喻皇後而角者喻於政事有所害此之纰缪不可從也集注不主刺王故其說畧見抵牾今博采諸家訂之如彼泉流今本作流泉依唐石經及國子鑒注疏本改正
桑柔芮伯刺厲王也
鄭箋芮伯畿内諸侯王卿士也字良夫 孔疏書序雲巢伯來朝芮伯作旅巢命武王時也顧命同召六卿芮伯在焉成王時也桓九年王使虢仲芮伯伐曲沃桓王時也此又厲王之時世在王朝常為卿士故知是畿内諸侯也書序注雲芮伯周同姓國在畿内則芮伯姬姓也左傳周芮良夫之詩曰大風有隧周書有芮良夫之篇則知字良夫也申公說芮良夫傷厲王之失國而作是詩 虞
惇按厲王三十七年國人畔襲王王奔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於彘乃立太子靜是為宣王朱子雲詩有滅我立王之語則是詩之作疑在共和時也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不殄心憂倉兄填兮倬彼昊天甯不我矜【填音塵矜居銀反上六句隔句韻】
朱注比也 毛傳菀茂貌 錢氏曰侯維也 毛傳旬均也言隂均也 蘇氏曰劉殘也 毛傳瘼病也鄭箋殄絶也 朱注倉兄猶怆怳也 毛傳填久
也 鄭箋倬明大貌 毛傳昊天斥王者也
蘇氏曰桑之為物其葉最盛然及其采之也一朝而盡無黃落之漸故詩人取以為比言周之盛時如柔桑之茂其隂無所不徧至於厲王肆行暴虐以敗其成業則王室忽焉雕弊如桑之既采民失?而受其病故君子憂之不絶於心悲之益久而不已遂号天而訴之也 鄭箋昊天倬然明大而不矜哀下民怨愬之言
四牡騤騤旟旐有翩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於乎有哀國步斯頻【隔句韻平去通韻】
賦也 毛傳騤騤不息也夷平泯滅也 王氏曰黎黑也猶言黔首也 鄭箋具俱也災餘曰燼 陳氏曰步猶運也 毛傳頻急也
蘇氏曰厲王之亂天下征役不息故民見其車馬旌旗而厭苦之 歐陽氏曰禍亂日生而不夷無國不見泯滅民黎皆為灰燼 陳氏曰於乎可哀兮國運如此之頻促也 朱注自此至第四章皆征役者之怨辭也
國步蔑資天不我将靡所止疑雲徂何往君子實維秉心無競誰生厲階至今為梗【競古其兩反梗古古盎反隔句韻平上去通韻】
賦也 毛傳蔑無資财也 鄭箋将養也 毛傳疑定也 朱注疑如儀禮疑立之疑徂亦往也競争也毛傳厲惡梗病也
陳氏曰國運困窮天不我養止則不知所安行則不知所往 許氏曰夫秉心無競者君子之道也誰實生此禍階而使至今為病乎 歐陽氏曰意者禍有根源其所從來也遠矣其實刺禍由王緻也
憂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靡所定處多我觏痻孔棘我圉【此章亦隔句韻獨東字不入韻不必葉】
賦也 毛傳宇居僤厚也 鄭箋痻病也 毛傳圉垂也
鄭箋此士卒從軍久勞苦自傷之言 孔疏多矣我之所遇甚病也急矣我之在邊垂甚勞也
為謀為毖亂況斯削吿爾憂恤誨爾序爵誰能執熱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載胥及溺
賦也 毛傳毖慎也 鄭箋況滋也恤亦憂也 朱注序爵辨别賢否之道也 鄭箋執熱手持熱物也朱注逝語辭
李氏曰王豈不謀且慎然亂日滋而國日削者以王之謀非所謀而慎非所慎也 鄭箋我語女以憂天下之憂教女以次序賢能之爵其為之當如手持熱物之用濯謂治國之道當用賢者 蘇氏曰誰能執熱而不以濯者賢者之能已亂猶濯之能解熱也否則其何能善相與入於?溺而已 張氏曰爵未嘗無序也序之者使賢者尊不肖者卑而已召旻曰彼疏斯粺不能序爵故也 虞惇曰此章告之以用賢已亂也
如彼遡風亦孔之僾民有肅心荓用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維寶代食維好【上四句隔句韻】
賦也 毛傳遡鄉僾唈也 鄭箋肅進也 毛傳荓使也
蘇氏曰君子視厲王之亂悶然如遡風之人唈而不能息雖有欲進之心皆使之曰世亂矣非吾所能及也於是退而稼穑盡其筋力與民同事以代祿食而已當是時也仕進之憂甚於稼穑之勞故曰稼穑維寶代食維好言雖勞而無患也 虞惇曰此章刺王不用賢而賢者去也
天降喪亂滅我立王降此蟊賊稼穑卒癢哀恫中國具贅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蒼【後六句隔句韻】
賦也 鄭箋蟲食苖根曰蟊食節曰賊癢病也恫痛也具皆也 毛傳贅屬荒虛也 王氏曰穹蒼天也穹言形蒼言色也
歐陽氏曰天降喪亂将滅亡我王室而又蝗螟為災稼穑盡病 李氏曰痛此中國之民皆相連屬至於空虛無不被其禍而王之羣臣無有肯陳力以念天禍者由王不能用賢也 張氏曰前言稼穑代食今至於稼穑卒癢民窮而财盡安得不亂乎 虞惇曰此章言賢者既去無人以救亂也
維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猶考慎其相維彼不順自獨俾臧自有肺腸俾民卒狂【首二句無韻】
賦也 鄭箋惠順宣徧猶謀也 朱注相輔也鄭箋惟至德順道之君為百姓所瞻仰者乃執持正心舉事徧謀於衆考慎輔相而用之言擇賢之審彼不順道之君自多足獨謂已之所任皆善也不複考慎自有肺腸行其心之所欲乃使民盡狂惑是又不宣猶 李氏曰臨亂之君各賢其臣一人曰賢矣天下不以為賢也惟明君公天下之好惡而慎用之此治亂所由分也 虞惇曰此章言用人公私之得失也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譛不胥以谷人亦有言進退維谷【林谮平去隔句韻】
興也 毛傳甡甡衆多也 鄭箋譛不信也谷善也毛傳谷窮也
鄭箋視彼林中其鹿相輩耦行甡甡然衆多今朝廷羣臣皆相欺背不相與以善道曾鹿之不如也前無明君郤廹罪役故進退皆窮也 虞惇曰此章言賢人不用而為小人所困也
維此聖人瞻言百裡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上去通韻】
賦也 鄭箋覆反胡何也
毛傳瞻言百裡遠慮也 鄭箋聖人見事遠所視而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