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下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讀詩質疑卷二十四下
太仆寺少卿嚴虞惇撰
思齊文王所以聖也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太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賦也 毛傳齊莊媚愛也周姜太姜也京室王室也大姒文王之妃也 鄭箋徽美也
鄭箋常思莊敬者大任也乃文王之母又常思愛大姜之德而勤行之故能為京室之婦言德行純備故生聖子也 王氏曰為人母盡母道為人婦盡婦道大任也 蘇氏曰周家比世皆有賢妃而大姒又能繼大任之德音無妬忌之行以母百男此文王所以能全其聖也 毛傳大姒十子衆妾則宜百子也孔疏史記管蔡世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長伯邑考次武王發次管叔鮮次周公旦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铎次郕叔武次霍叔處次康叔封次耼叔季載 朱氏曰春秋傳管蔡郕霍魯衛毛耼郜雍曹滕畢原豐郇文之昭也并伯邑考武王為十八人然此特見於書傳者耳亦可以見其多也
惠于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三句一韻妻弟平上自為韻】
賦也 鄭箋惠順也 孔疏宗公宗廟先公也時是也 毛傳恫痛也刑法也寡妻适妻也 孔疏适妻惟一故言寡 毛傳禦迎也
朱注文王上有聖母所以成之者遠内有賢妃所以助之者深故能順於先公而鬼神歆之無怨恫者其儀法内施於閨門而至于兄弟以禦於家邦也 蘇氏曰文王上順其先公推其心以事天地百神而無有怨痛下治其室家推其道以禦宗族邦國而無有不順 張氏曰言接神人各得其道也 呂氏曰毫髪不愧於隐微然後近者孚故神罔怨恫乃可以刑寡妻也 朱氏曰孝感於鬼神而教行於家國皆積盛緻然也此言其德之所施者如此
雝雝在宮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上去通韻】賦也 毛傳雝雝和也肅肅敬也 朱注不顯幽隐之處也 毛傳射厭也 歐陽氏曰保守也
朱注文王在閨門之内則極其和在宗廟之中則極其敬雖居幽隐亦常若有臨之者雖無厭斁亦常有所守焉其純亦不已如是 許氏曰此聖人之自強不息也 呂氏曰聖人神人之主也上章神人孚格可謂得為主之道矣欲求所以孚格者當於此章觀之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聞亦式不谏亦入【此與下章韻未詳】
賦也 毛傳肆故今也戎大疾害殄絶也 歐陽氏曰烈光也 毛傳假大也 陳氏曰瑕玷也 朱注式法也
呂氏曰大難羑裡之囚是也昆夷玁狁則其餘也文王之德雖遭大難而不失其聖光大而不可毀缺也孔疏文王聖德生知無假學習不聞人之道說亦
自合於法不待臣之谏诤亦自入於道動應規矩性與天合也 輔氏曰不聞亦式從心所欲不踰矩也不谏亦入不思不勉從容中道也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無斁譽髦斯士
賦也 鄭箋成人謂大夫士也小子弟子也 毛傳造為也 李氏曰古之人指文王也 毛傳斁厭也譽名髦俊也
李氏曰文王之德如此故士皆化之 王氏曰周之成人皆有成德小子有所造為進於善也 錢氏曰文王教育人材沒世不倦不特當時化之雖今此之譽髦亦皆其無斁之心所造就而成之者也 呂氏曰聖人流澤萬世者莫大於作人所以續天地生生之大德也故此詩以是終焉文王之無斁孔子之誨人不倦其心一也
思齊五章二章章六句三章章四句
虞惇按此篇鄭箋多缪如以宗公為大臣言文王咨於大臣順而行之以在宮為辟雍言羣臣助文王養老以無射之射為射言無射才亦得居位以烈假為厲假言厲惡害人者自化以不聞為有仁義而不得聞逹以不谏為有孝悌而不能谏诤皆曲說也卒章古之人無斁毛鄭不指文王朱注指文王而即以成人二句為譽髦斯士則古之人字斯字俱為贅義矣今畧采錢澄之田間詩學訂之又鄭氏作四章章六句朱子從毛氏分五章今仍之
皇矣美周也天監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申公說詩叙太王太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 朱注一章二章言天命太王三章四章言天命王季五章六章言天命文王伐密七章八章言天命文王伐崇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賦也 毛傳皇大也鄭箋臨視也 程氏曰赫威明也毛傳莫定也二國夏殷也四國四方之國也 鄭箋獲
得也 程氏曰究尋也 鄭箋度謀也耆老也式用也毛傳廓大也 朱注此謂岐周也 毛傳宅居也
孔疏大哉天之照臨赫然甚着知殷纣之虐乃監察四方欲得聖人為主使安定下民維此夏商二國其政既不得民心矣 蘇氏曰天乃究度四國将擇其可者與之然於殷纣猶須假而養之至其老而不變憎其所用為惡者寖大乃眷然西顧見周德之可依而以岐周之地與之為居宅焉言天之非私周也李氏曰書曰天惟五年須暇之子孫所謂上帝耆之也上帝仁愛人君自非大無道者皆欲扶持而安全之惟其久而無悛心此天之所以眷顧周也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柘古之恕反屏與平韻辟與剔韻德與配韻通章隔句韻亦平去去入通韻】
賦也 孔疏作攻作之也屏除也
菑自斃曰翳 程氏曰修平皆治之使疏密正直得宜也 毛傳灌叢生也栵栭也 程氏曰啟辟芟除也 毛傳柽河柳也據樻也 程氏曰攘剔穿剔去其繁冗使長成也 毛傳山桑也 朱注柘皆美材可為弓幹又可蠶也 毛傳串習也 程氏曰夷平也
陳氏曰此本周作宅之始太王之初也 蘇氏曰太王之徙於岐周也伐山刋木而居之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