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聖賢損之彖曰二簋可用享皆貴誠不貴物也瓠葉四章章四句
虞惇按首章鄭箋雲庶人之賢者農功畢為酒以合朋友習禮講道藝酒既成先與父兄室人亨瓠葉而飲之所以急和親親也意旨殊妙而近於拘詩但取不以薄物廢禮耳不必如此說也有兔斯首鄭雲斯白也今俗語斯白之字作鮮蓋齊魯之間方言耳録之以廣異聞
漸漸之石下國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荊舒不至乃命将率東征役久病在外故作是也
毛傳荊謂楚也舒舒鸠舒鄝舒庸之屬
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山川悠遠維其勞矣武人東征不皇朝矣
賦也 毛傳漸漸高峻貌 鄭箋武人将率也 朱注皇暇也 歐陽氏曰不皇朝者久處於外不得朝見天子也
王氏曰将率遠征戍役不息乃更漸漸之高石長遠之山川維其勞苦也 劉氏曰漸漸之石維其高矣者謂所曆之路石皆亷利傷人之足割馬之蹄不可踐履也其高峻峭拔非攀援不可登也山川悠遠維其勞矣者其山竆者川斷之也其川盡者山間之也山川重複遠不可極困以陟降之勞疹以煙岚之氣既病且死莫保生還故不皇於朝觐也 蘇氏曰遠人可以德懷而不可以力勝武人征之連兵不解宜其不能服也
漸漸之石維其卒矣山川悠遠曷其沒矣武人東征不皇出矣
賦也 鄭箋卒崔嵬也謂山巅之末也 毛傳沒盡也 孔疏言所登曆何時可盡徧也 歐陽氏曰不皇出者深入險阻之地将不得出也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武人東征不皇他矣
賦也 毛傳蹢蹄也 鄭箋烝衆也 毛傳将久雨則豕進涉水波 孔疏離曆也 毛傳畢星也月離陰星則雨
張氏曰豕之負塗曳泥其常性也今其足皆白羣涉波而去水患之多可知 嚴氏曰豕之涉波而見白蹢久雨停潦故也月離于畢則是又捋雨矣 歐陽氏曰豕涉波而月離畢雨之驗也征沒者在險阻之中唯雨是憂不皇及他也履險遇雨征行所尤苦故以為言 劉氏曰此記征夫遠行之所見也深入蠻夷之域為山川之所困雨水之所淫戰敵未捷病疫相仍救生命之不暇何暇及他事哉 孔疏洪範曰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好風者箕也好雨者畢也鄭氏注風土也為木妃雨木也為金妃故星好焉推此而往南宮好陽北宮好燠中宮四季好寒是由已所克而得其妃從其妃之所好故也箕東宮宿也畢西宮宿也 郝氏曰淫雨則失天時險遠則失地利久役則失人和君不仁而好戰亡可立待也漸漸之石以下三詩凄怆哀飒亡國之音也
漸漸之石三章章六句
虞惇按鄭氏於此詩箋釋全謬以漸漸之石喻戎狄不可伐以山川悠遠專指荊舒之國以不皇朝矣為不能正荊舒使朝於王以有豕白蹢喻荊舒之君躁疾難制以月離于畢喻荊舒之叛漸由王出皆曲說歐陽氏辨之詳矣維其勞矣箋雲勞勞廣濶蓋勞與遼同義不皇朝矣今本皆作遑依唐石經及國子監注疏本改正
苕之華大夫闵時也幽王之時西戎東夷交侵中國師旅并起因之以饑馑君子闵周室之将亡傷已逢之故作是詩也
陳氏曰此詩其辭簡其情哀周室捋亡不可救矣詩人哀之而已
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朱注比也 毛傳苕陵苕也将落則黃 蘇氏曰言周室之衰如是華矣
苕之華其棄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比也 毛傳華落葉青青然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虞惇曰興也 毛傳牂羊牝羊也墳大也 朱注羊瘠則首大 鄭箋三星心星也 毛傳罶曲梁也寡婦之笱也 朱注罶中無魚而水靜但見三星之光而已 虞惇曰喻歲饑民窮百物雕耗也人得苟且一食足矣無望其飽也
苕之華三章章四句
虞惇按鄭以苕之幹喻京師苕之華喻諸夏更援諸華為說穿鑿殊甚卒章牂羊墳首特借以形歲饑民窮之意非直賦此二物集注雲賦也亦非是
何草不黃下國刺幽王也四夷交侵中國背叛用兵不息視民如禽獸君子憂之故作是詩也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經營四方
興也 朱注草衰則黃 邱氏曰将亦行也
孔疏氣則時經寒燠物則華變死生日月長久征行不息所以怨也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獨為匪民【矜居銀反今讀鳏】
興也 鄭箋玄赤黑色 朱注草既黃而玄也無妻曰矜
鄭箋古者師出不踰時所以厚民之性也從役過時不得歸此豈獨非民乎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野神與反暇音豫】
賦也 毛傳兕虎野獸也 孔疏率循也 毛傳曠空也
朱注征夫非兕非虎何為使之循曠野而朝夕不得間暇也
有芄者狐率彼幽草有棧之車行彼周道【隔句韻】興也 邱氏曰芄尾長貌 毛傳棧車役車也蘇氏曰車之行道如狐之循草無有止期也
何草不黃四章章四句
都人士之什十篇四十二章二百句
讀詩質疑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