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孔
疏階梯也 毛傳骭?為微腫足為尰 鄭箋猷謀将大也
朱氏曰居河之麋則非高明爽垲之地也 呂氏曰彼何人斯其居至陋其力至怯乃主為亂階況加以微尰之疾其勇亦何能為爾為讒佞之謀大且多爾所聚居之徒衆幾何而敢為此哉此非特賤而惡之之辭蓋言其本易驅除特王不悟耳 吳氏曰前三章刺聽讒者後三章刺讒人也
巧言六章章八句
虞惇按詩刺幽王信讒而鄭於首章雲刺王敖慢無法度二章雲君子斥在位者皆於本義不相合往來行言雲善言者往亦可行來亦可行是之謂行非也朱注以蛇蛇碩言為善言亦非是歐陽氏分奕奕寝廟六句為一章躍躍毚兔六句為一章今從舊荏染柔木一章畧以私見參之
何人斯蘇公刺暴公也暴公為卿士而谮蘇公焉故蘇公作是詩以絶之
毛傳暴也蘇也皆畿内國名 虞惇按春秋傳昔周克商使諸侯撫封蘇忿生以溫為司寇此蘇公蓋忿生之後也桓王八年王以蘇忿生之田與鄭人則蘇公被讒當在東遷之際矣 孔疏經無絶暴公之事八章皆言暴公之侶疑其讒已而未察故作詩以窮極其情欲與之絶則暴公之絶明矣故序雲刺暴公而絶之也
彼何人斯其心孔艱胡逝我梁不入我門伊誰雲從維暴之雲
賦也 虞惇曰何人蘇公之友也不欲斥其姓名故言何人 朱注艱險也 鄭箋梁魚梁也 朱注暴暴公也
蘇氏曰暴公為卿士而谮蘇公蘇公之友有與偕谮之者從暴公以過蘇公而不見入故并譏之此詩主言何人而曰刺暴公者谮出於暴公而何人與焉以暴公為不足刺而刺何人則亦所以刺暴公也 虞惇曰暴公谮已者也今從暴公而不入我門則其人可疑矣
二人從行誰為此禍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雲不我可
賦也 鄭箋二人暴公與何人也 朱注唁吊失位也 蘇氏曰始者不如今始謂我可而今謂我不可也 虞惇曰於是始疑其谮已也
彼何人斯胡逝我陳我聞其聲不見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賦也 毛傳陳堂塗也
鄭箋汝今不入唁我何所愧畏乎皆疑之未察之辭
彼何人斯其為飄風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祗攪我心【風方愔反】
賦也 毛傳飄風暴起之風攪亂也
朱注其往來之疾如飄風然自北自南則與我不相值也今乃逝我之梁适所以亂我心而已 虞惇曰言不得不使我疑汝也
爾之安行亦不遑舍爾之亟行遑脂爾車壹者之來雲何其盱【舍古音暑平上通韻】
賦也 鄭箋舍息盱病也
呂氏曰謂汝行之緩乎何為不少舍息而見我也謂汝行之急乎何為複有暇而脂車也 鄭箋極其情求其意終不得壹者之來見我於汝亦何病乎
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壹者之來俾我祗也【平去通韻】
賦也 鄭箋還行反也 毛傳易悅也 鄭箋祗安也
朱注爾之往也既不入我門矣倘還而入則我心猶庶乎其悅也還而不入則爾之心我不可得而知矣何不一來見我而使我心安乎 董氏曰詩至此辭益緩若不知其為谮矣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及爾如貫諒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詛爾斯
賦也 鄭箋伯仲喻兄弟也 毛傳樂器土曰埙竹曰篪 朱注如貫如繩之貫物也 鄭箋諒信也毛傳三物豕犬鷄也民不相信則盟詛之君以豕臣以犬民以鷄
鄭箋我與女俱為王臣義如兄弟其相應和如埙篪相次比如物之在貫 孔疏何女之誠信不使我知而令我疑也若實不谮者當共出此三物以詛之使讒否有決令我不疑還當相親不欲長怨也 鄭箋為其情之難知又不欲長怨故設之以此言
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有腼面目視人罔極作此好歌以極反側
賦也 毛傳蜮短狐也 孔疏一名射工在水中含沙射人 毛傳腼姡也 孔疏面見人之貌
鄭箋使女為鬼為蜮也則女誠不可得而見也女乃人也姡然有面目與人相視無有極時終必與女相見 孔疏故我作此八章之善歌窮極汝反側之情冀得其實也 王氏曰作是詩将以絶之也而曰好歌者唯其好也是以極其反側極其反側非惡之也有欲其悔悟之心焉爾 王氏曰暴公為卿士而谮蘇公不忠於其君不義於其友所謂大故也故蘇公作詩以絶之既絶矣又告之以及爾如貫諒不我知又欲出三物要之以詛而作好歌以極之不殆於棄言乎哉蓋君子之遇人也仁而不忮彼之谮我是失其本心也使其由此悔悟更以善意從我固我所願也雖彼不能如此在我固不為已甚我豈若小丈夫然哉一與人絶則醜诋固拒惟恐其複合也 郝氏曰與其人分義已絶而其言傷往望來有不忍遽絶之情何其厚也蓋所謂詩人之言也人能以詩之言養性則性定以詩之義治心則心安以詩之氣接人則人和以詩之性情處變則無往而不自得故曰不學詩無以言
何人斯八章章六句
虞惇按孔氏正義雲世本暴辛公作埙蘇成公作篪谯周古史考雲古有埙篪尚矣周幽王時暴辛公善埙蘇成公善篪記者因以為作謬矣世本之謬信如周言其雲蘇公暴公所善亦未知所出蘇暴并公卿不當自言於樂之小器以相親也孔氏之說足以正從前之謬毛傳鄭箋亦未有一言及埙篪之事者朱子詩序辨概而譏之殊不可解也又此詩蘇公為見谮於暴公而作而所深責者蘇公之友有與暴公同行谮者所謂何人也詩不責暴公而專責何人以何人與蘇公素相親故責之朱注雲蘇公不欲直斥暴公故但指其從行者而言詩既言唯暴之雲矣則已明指暴公何雲不欲直斥也又雲以從暴公而不入我門則暴公之谮已也明矣竟若此詩之作專責暴公之谮已而借何人以為辭則於詩本義全失毛鄭孔疏之外諸家惟蘇氏為得今錄之
巷伯刺幽王也寺人傷於讒故作是詩也
孔疏巷是宮内道名今後宮稱永巷伯長也主宮内道官之長 陳氏曰巷伯寺人之長者也詩名巷伯序以寺人解之明巷伯即寺人也 朱注班固司馬遷贊雲迹其所以自傷悼小雅巷伯之倫意謂巷伯本以被谮而遭刑也 呂氏曰寺人近習也近習日見於君然猶傷於讒則疎遠者可知矣 董氏曰當幽王之世大臣傷於讒如蘇公小臣傷於讒如寺人孟子則上下其得以免乎兼列於此着其所以亂也
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谮人者亦已太甚【萋斐哆侈皆一句中兩韻】
興也 毛傳萋斐文章相錯也貝錦錦文如貝也鄭箋讒人集已過以成罪猶女工集采色以成錦文也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誰适與謀【哆侈古皆昌果反】
興也 許氏曰哆張口也 孔疏侈大也 毛傳南箕箕星也 孔疏箕四星二為踵二為舌踵狹而舌廣 鄭箋适往也
蘇氏曰南箕非箕也因其有是形而命之讒人之誣君子亦必因其近似而名之 毛傳斯人自謂避嫌之不審也 鄭箋讒人因寺人之近嫌而成言其罪猶因箕星之哆而侈大之誰往就女謀乎怪其言多且巧 陳氏曰貝錦南箕皆曰成是者言本無是實因萋斐張大以成之也
緝緝翩翩謀欲谮人慎爾言也謂爾不信【平去通韻】賦也 毛傳緝緝口舌聲翩翩往來貌
李氏曰言讒人之意惟欲谮人爾無他營為也 朱注谮人者自謂得意矣然須慎爾之言不慎爾言則聽者有時而悟且以爾為不信矣
捷捷幡幡謀欲谮言豈不爾受既其女遷
賦也 陳氏曰捷捷儇利貌幡幡反覆貌
王氏曰上好谮則固将受女然好谮不已則遇谮之禍既遷而及女矣 曾氏曰皆君子忠告之辭 虞惇曰謀欲谮人惟以谮人為謀也謀欲谮言惟謀工所以谮人之言也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