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關燈
谷養罹憂也 鄭箋樂乎彼雅烏出食在野甚飽羣飛而歸提提然喻凡人父子兄弟出入宮庭相與飲食亦提提然樂也 李氏曰民莫不父子相養而我獨於憂是鸒斯之不如也 朱注何辜于天我罪伊何者怨而慕也 踧踧周道鞠為茂草我心憂傷惄焉如搗假寐永歎維憂用老心之憂矣疢如疾首 賦也 毛傳踧踧平易也周道周室之通道也鞠窮惄思也 孔疏搗築也 鄭箋不脫冠衣而寐曰假疢猶病也 孔疏疾首頭痛也 劉氏曰昔者諸侯朝宗車轍馬迹周道坦然平也今之諸侯無複來者故盡生茂草矣 朱注精神愦眊至於假寐之中不忘永歎憂之之深未老而老也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于毛不離于裡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興也 孔疏屬連屬也 朱注毛膚體之餘也離麗也裡心腹之間也 鄭箋辰謂六物之吉兇 錢氏曰見父母之所植尚不敢不恭敬況父母乎我所瞻惟有一父他無可瞻也我所依惟有一母他無可依也 蘇氏曰今父母之不我愛豈我獨無所麗屬乎未知我生所值之辰安在何不祥至是也 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有漼者淵雈葦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屆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興也 孔疏菀茂也 毛傳蜩蟬也嘒嘒聲也漼深貌淠淠衆貌 鄭箋柳茂則多蟬淵深則多葦大者之旁無所不容今太子不為王所容而見放逐狀如舟之流行無制之者不知終所至也 劉氏曰初猶假寐此則不遑其禍亟矣 鹿斯之奔維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壞木疾用無枝心之憂矣甯莫之知 興也 毛傳伎伎舒貌 鄭箋鹿之奔宜疾而舒留其羣也雊雉鳴也尚猶也 毛傳壞瘣也謂傷病也鄭箋甯猶曾也 蘇氏曰鹿走而留其羣雉鳴而求其匹物無不有恩於其親 朱注今太子獨見棄逐如傷病之木憔悴而無枝憂之而人曾莫之知也 劉氏曰鹿足伎伎顧其子也雉雊求雌求其妃也王放逐太子曾不如鹿廢黜申後曾不如雉木壞則無枝無枝則木斃王受讒而自殘其嗣嗣殘王亦且踣矣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維其忍之心之憂矣涕既隕之【上去通韻】 興也 鄭箋相視行道也 毛傳墐路冢也 鄭箋君子斥幽王也 毛傳隕墜也 鄭箋相彼被逐而投人之兔尚有先驅之使脫者道中有死人尚有覆埋之成其墐者其心不忍也 朱注今王信讒棄逐其子曾視投兔死人之不如 君子信讒如或醻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掎古居我反扡古徒可反平去平上通韻】 賦也 鄭箋醻旅酬也惠愛也 朱注舒緩究察也孔疏掎倚也以物掎其巅也扡随其理也 鄭箋 予我也 毛傳佗加也 錢氏曰此原王心之忍由於信讒也 孔疏王信褒姒之讒如受醻爵得即飲之由心不愛太子故不複舒緩而究其實也 毛傳伐木者掎其巅析薪者随其理 朱注皆不欲妄挫折之今舍彼有罪之谮人而加我以非其罪曾伐木析薪之不若也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無逝我梁無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賦也 毛傳浚深也 陳氏曰由言言之所由發也嚴氏曰莫高者豈非山乎莫深者豈非泉乎然山雖高而人能登之泉雖深而人能入之王勿謂處高深之地而人不得聞之也王不可輕易於由言恐屬耳垣牆者将窺伺意向而生讒谮也 蘇氏曰既以此告王又恐褒姒伯服之害其成業故告之以無敗梁笱猶谷風之義也 王氏曰無逝我梁無發我笱者太子放逐而其憂終不忘國也 呂氏曰唐德宗将廢太子李泌谏之且曰願陛下還宮勿露此意左右聞之将樹功於舒王太子危矣此正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之謂也小弁之作太子既廢矣而猶雲爾者蓋推本亂之所生言語以為階也 小弁八章章八句 虞惇按趙岐孟子注曰小弁小雅之篇伯奇之詩也中山王劉勝亦以為伯奇之詩王充論衡雲伯奇放流首髪早白詩雲維憂用老蓋當時三家之說雲然詩序出而三家廢矣鄭箋以踧踧周道喻王信褒姒之讒亂其德政使不通於四方雉之朝雊雲太子之放棄其妃匹不得與偕去疾用無枝雲太子放逐不得生子皆曲說朱集注宜臼作此以自怨序以為太子之傳作不知何據按朱子注孟子亦雲宜臼之傅作此詩何以注詩獨不主序說蓋惡序之過而忘其說之自相矛盾也 巧言刺幽王也大夫傷於讒故作是詩也 朱注以五章巧言二字名篇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無罪無辜亂如此怃昊天已威予慎無罪昊天泰怃予慎無辜【威罪平去通韻】 賦也 李氏曰悠悠遠大之意 歐陽氏曰且語辭毛傳怃大也 鄭箋已泰皆甚也 毛傳慎審也 蘇氏曰大夫傷於讒乃呼天而訴之曰天之於人若父母然今我無罪而遭此大亂何也政已甚虐矣亂已甚大矣而我自審實無罪也 朱氏曰此自訴之辭欲其察已也 亂之初生僭始既涵亂之又生君子信讒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已 賦也 鄭箋僭不信也 毛傳涵容也 邱氏曰君子斥王也 毛傳遄疾祉福也 蘇氏曰小人為讒於其君必以漸入之其始也進而嘗之君容之而不拒知言之無忌於是複進既而君信之然後亂成若人君一日覺悟大有所誅賞如楚莊齊威之事則亂庶幾可止也 鄭箋君子見讒人如怒責之於賢者如福祿之如此則亂庶幾可疾止也 朱注今涵容不斷讒信不分是以讒者益勝而君子益病 虞惇曰亂生於讒讒生於優柔不斷所謂執狐疑之心者來讒賊之口持不斷之意者開羣枉之門 君子屢盟亂是用長君子信盜亂是用暴盜言孔甘亂是用餤匪其止共維王之卭【盟古彌郎反】 賦也 鄭箋屢數也 毛傳凡國有疑會同則用盟而相要 鄭箋盜謂小人也春秋傳曰賤者窮諸盜毛傳餤進也 鄭箋卭病也 王氏曰不能如怒如祉以明是非好惡而誣罔誕謾衆至則任賢安能勿貳去邪安能勿疑既貳且疑豈免屢盟屢盟而不知反本亂之所以長也穿窬之類伺隙抵巇以罔善人而君子信之亂之所以暴也蘇氏曰讒人之言必有以悅人者人君而味於甘言小人所以獲進也 錢氏曰言之甘者人嗜聽之猶餤之也是餤亂也 孔疏此小人非特不能供職事維以為王之病而已 朱注良藥苦口而利於病忠言逆耳而利於行維其言之甘而悅焉則國豈不殆哉 家語孔子曰匪其止共維王之卭此傷奸臣蔽主以為亂也 奕奕寝廟君子作之秩秩大猷聖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兔遇犬獲之 興也 毛傳奕奕大貌 朱注秩秩序也 鄭箋猷道也 王氏曰莫定也 錢氏曰忖默度也 孔疏躍躍跳疾貌 毛傳毚兔狡兔也 鄭箋此四事者各有所能也因已能忖度讒人之心故列道之 朱注反覆比興以見讒人之心我皆得之不能隐情也 荏染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言心焉數之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顔之厚矣【口音苦厚音戶上去通韻】興也 毛傳荏染柔意也 朱注行言行道之言也數辨也蛇蛇舒徐也 鄭箋碩大也 虞惇曰此承上章而言荏染之柔木則君子樹之矣往來行道之言則心辨之矣小人或肆為大言而不忌或巧為邪說以惑人二者之情态我皆得而知之不難辨也 鄭箋大言者言不顧其行徒從口出非由心也顔之厚者出言虛僞而不知慚於人也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既微且尰爾勇伊何為猷将多爾居徒幾何【斯麋與階韻勇與尰韻又韻之變格】 賦也 鄭箋何人者斥讒人也賤而惡之故曰何人毛傳水草交謂之麋拳力也 鄭箋職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