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關燈
喻君臣之辭也 曹氏曰湑潤澤貌 鄭箋君子天子也 毛傳寫輸寫也 朱注譽聲聞也處安樂也 蘇氏曰諸侯來朝天子推恩以接之無所不及如零露之於蕭然故其既見天子也莫不思盡其心之所有以告之天子又申之以燕禮及其燕也極其笑語之樂而無間 嚴氏曰接之以溫厚故下情喜悅稱頌天子謂宜有譽有處也有譽則得其名有處則保其位大榮大安也 蓼彼蕭斯零露瀼瀼既見君子為龍為光其德不爽夀考不忘 興也 毛傳瀼瀼露蕃貌龍寵也 孔疏為天子寵遇光榮也 毛傳爽差也 呂氏曰德施之普使遠近大小親疎各稱其分莫不滿足所謂不爽也 虞惇曰皆諸侯頌美天子之辭 蓼彼蕭斯零露泥泥既見君子孔燕豈弟宜兄宜弟令德夀豈 興也 毛傳泥泥沾濡也 鄭箋孔甚也 毛傳豈樂弟易也 蘇氏曰兄弟同姓諸侯也 嚴氏曰孔燕燕禮盛也盛燕而又豈弟情文俱至也呂氏曰自同姓親者言之四海諸侯鹹在其中矣 李氏曰天子於諸侯無不親睦宜其有令善之德夀而且樂也 蓼彼蕭斯零露濃濃既見君子鞗革沖沖和鸾雝雝萬福攸同 興也 毛傳濃濃厚貌鞗辔也革辔首也沖沖垂飾貌 朱注和鸾皆鈴也 毛傳在轼曰和在衡曰鸾鄭箋攸所也 朱注同聚也 鄭箋諸侯燕見天子天子必乘車迎於門故雲然孔疏乘是車服屈己之尊降接卑賤恩遇若是故宜萬福歸聚之 賈誼新書曰言動以紀度則萬福之所聚也 蓼蕭四章章六句 虞惇按朱注諸侯朝於天子天子與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詩按下篇湛露乃天子燕諸侯之詩此詩則諸侯頌美天子也注以君子為諸侯者非是今從鄭蓼彼蕭斯鄭以為四夷之長亦太拘嚴氏說得之 湛露天子燕諸侯也 春秋傳諸侯朝正於王王宴樂之於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 虞惇按周禮大宗伯以飨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上公三飨三食三燕侯伯二飨再食再燕子男一飨一食一燕傳曰飨以訓共儉燕以示慈惠 申公說天子燕同姓諸侯之詩 湛湛露斯匪陽不曦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興也 毛傳湛湛露盛貌陽日也曦乾也厭厭安也夜飲私燕也 歐陽氏曰湛湛之露潤沾於物非至曙則不乾厭厭之飲恩被於諸侯非至醉則不止舉其燕私殷勤之意見天子恩禮諸侯之厚也 鄭箋燕飲之禮宵則兩階及庭門皆設大燭焉 毛傳宗子将有事則族人皆侍不醉而出是不親也醉而不出是渫宗也虞惇按燕禮君曰無不醉賓及卿大夫皆對曰諾敢不醉所謂不醉無歸也 湛湛露斯在彼豐草厭厭夜飲在宗載考 興也 毛傳豐茂也夜飲必於宗室 朱注蓋路寝之屬也 鄭箋載則考成也 歐陽氏曰露之被草如王恩之被諸侯 嚴氏曰燕禮膳宰具官馔於寝東注寝路寝也草茂則得露多夜飲在路寝而成禮受恩優渥也 鄭箋同姓諸侯則成之於庶姓其讓之則止 範氏曰王者天下之宗諸侯之所主也在宗載考禮成而恩洽也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顯允君子莫不令德 興也 孔疏顯明允信也 朱注君子諸侯為賓者也 蘇氏曰露之在草也如将不勝其在木也則能任之矣将言其無不醉故以豐草言之将言其醉而不亂故以杞棘言之 朱注令德者飲多而不亂德足以将之也 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椅古於戈反離音羅儀音俄】 興也 毛傳離離垂也 蘇氏曰桐椅雖實繁而枝不披君子雖飲酒至醉而終之以禮 孔疏言藴藉自持威儀不至醉亂 曾氏曰前言厭厭夜飲後言令德令儀雖過三爵亦可謂不繼以淫矣 黃氏曰上之所以?下者愈寛而下之所以自?者愈嚴君有餘恩臣有餘敬也湛露四章章四句 虞惇按鄭氏以二章有在宗載考之文遂以二章為燕同姓三章為燕庶姓卒章為燕二王後皆衍說也湛湛露斯鄭謂露之在物使柯葉低垂喻諸侯似醉之貌匪陽不曦謂天子賜爵貌變肅敬似露之見日而曦亦為穿鑿今不取又許氏雲此詩皆無義興一章以匪不二字興下不無二字二章兩在字相應為興皆無取義蓋自興不取義之說行而六義盡亡故錄歐陽氏蘇氏之說以正之 南陔之什十篇其六篇亡其四篇十七章八十六句 讀詩質疑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