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3
關燈
小
中
大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信,無以知人也。
” 辜講 孔子說:“沒有信仰,無法成為聰明而高尚的人;不了解藝術及藝術的準則,無法形成正确判斷;不知道語言運用,無法判斷或了解人的性格。
” (最後這一段總結了孔子的教學思想:第一部分體現出對上天原則隆重而高度負責原則,是政府的基礎,并且也展現了政府良性循環所必需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說明統治者必須堅持不懈的原則以及必須避免的原則。
最後一部分總結了教育及紳士性格形成所必要的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是:信仰,對禮儀的理解及文獻。
) 辜解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天命”,是指宇宙中的終極神聖法則。
在孔子生活的時代,百姓中基本上沒有人理解這些對神聖法則的思考和知識,因此也無法自覺地遵守由此衍生的道德秩序。
如馬修·阿諾德所說:“隻有那些聖人才能讓道德的約束力高于法律,而普通的百姓并沒有足夠的認識和覺悟遵守道德,也沒有足夠的定力來抵制非道德的誘惑。
”所以,也隻有那些真正的哲學家——聖人能夠理解亞裡士多德、柏拉圖所堅守的哲學思想和道德法則的重要性。
君子律法,用西方式語言來說稱作道德律法,就是對孔子整個思想體系的概括和總結。
孔子把它當做一個秘密,曾經說:“君子的大道,既艱難而又隐秘。
”他又在另外一個地方注釋說:“就算是普通的百姓智力再低下,他們也能很簡單的知道這個秘密,并根據自己的天性自動地來遵守這個君子律法,無論身份多麼卑賤。
”歌德也贊成孔子的說法,認為君子律法是一種秘密,并戲稱其為“公開的秘密”。
之前,我已經為各位揭示了中國人不需要宗教的原因。
而因為中國人,包括那些最為普通的中國大衆,都并不需要宗教——指的是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所以從2500年前的孔子時代開始,中國人就不存在靈魂和理性的沖突,根本原因就是中國人民在儒學文化中找到了宗教替代品。
我在上文中已經說過,這個替代品就是孔子為中國人創造的國家信仰中,教導給人們的對皇帝的絕對效忠和責任,是名為“名分大義”榮譽法典。
換句話說,教導百姓們對皇帝絕對的效忠和責任,教導他們國家信仰,也就是孔子為中國人所做的最偉大的貢獻。
我認為,基于這個原因,研究孔子以及孔子為中國人民所作的貢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這和我們現在的話題——中國人的精神密切相關。
我想告訴各位這麼一個道理,各位也能從我的話中得出這麼一個結論,中國人,尤其是一些受過教育的中國人,在這些情況下不能算作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有意識的忘記那些曾經他為之效忠的榮譽法典,放棄那些孔子在國家信仰中教導的名分大義,忽視神聖的、絕對的、對皇帝——現在成為元首效忠的責任。
當然,這些人肯定已經丢掉了中國民族和種族的精神核心,也丢掉了中國人的精神。
最後,請讓我就我們的話題——中國人的精神或者說一個真正中國的精神特質,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當然内容我已經反複說過了。
真正的中國人,再次強調一下,指的是那些具有成人理性和兒童單純靈魂雙重屬性的中國人,他的精神是靈魂和
” 辜講 孔子說:“沒有信仰,無法成為聰明而高尚的人;不了解藝術及藝術的準則,無法形成正确判斷;不知道語言運用,無法判斷或了解人的性格。
” (最後這一段總結了孔子的教學思想:第一部分體現出對上天原則隆重而高度負責原則,是政府的基礎,并且也展現了政府良性循環所必需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說明統治者必須堅持不懈的原則以及必須避免的原則。
最後一部分總結了教育及紳士性格形成所必要的三件事情,這三件事情是:信仰,對禮儀的理解及文獻。
) 辜解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天命”,是指宇宙中的終極神聖法則。
在孔子生活的時代,百姓中基本上沒有人理解這些對神聖法則的思考和知識,因此也無法自覺地遵守由此衍生的道德秩序。
如馬修·阿諾德所說:“隻有那些聖人才能讓道德的約束力高于法律,而普通的百姓并沒有足夠的認識和覺悟遵守道德,也沒有足夠的定力來抵制非道德的誘惑。
”所以,也隻有那些真正的哲學家——聖人能夠理解亞裡士多德、柏拉圖所堅守的哲學思想和道德法則的重要性。
君子律法,用西方式語言來說稱作道德律法,就是對孔子整個思想體系的概括和總結。
孔子把它當做一個秘密,曾經說:“君子的大道,既艱難而又隐秘。
”他又在另外一個地方注釋說:“就算是普通的百姓智力再低下,他們也能很簡單的知道這個秘密,并根據自己的天性自動地來遵守這個君子律法,無論身份多麼卑賤。
”歌德也贊成孔子的說法,認為君子律法是一種秘密,并戲稱其為“公開的秘密”。
之前,我已經為各位揭示了中國人不需要宗教的原因。
而因為中國人,包括那些最為普通的中國大衆,都并不需要宗教——指的是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所以從2500年前的孔子時代開始,中國人就不存在靈魂和理性的沖突,根本原因就是中國人民在儒學文化中找到了宗教替代品。
我在上文中已經說過,這個替代品就是孔子為中國人創造的國家信仰中,教導給人們的對皇帝的絕對效忠和責任,是名為“名分大義”榮譽法典。
換句話說,教導百姓們對皇帝絕對的效忠和責任,教導他們國家信仰,也就是孔子為中國人所做的最偉大的貢獻。
我認為,基于這個原因,研究孔子以及孔子為中國人民所作的貢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這和我們現在的話題——中國人的精神密切相關。
我想告訴各位這麼一個道理,各位也能從我的話中得出這麼一個結論,中國人,尤其是一些受過教育的中國人,在這些情況下不能算作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有意識的忘記那些曾經他為之效忠的榮譽法典,放棄那些孔子在國家信仰中教導的名分大義,忽視神聖的、絕對的、對皇帝——現在成為元首效忠的責任。
當然,這些人肯定已經丢掉了中國民族和種族的精神核心,也丢掉了中國人的精神。
最後,請讓我就我們的話題——中國人的精神或者說一個真正中國的精神特質,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當然内容我已經反複說過了。
真正的中國人,再次強調一下,指的是那些具有成人理性和兒童單純靈魂雙重屬性的中國人,他的精神是靈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