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2
關燈
小
中
大
子張問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衆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緻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辜講
孔子的一位學生(子張)問孔子:“為了處理好國家政府的事情,該做什麼?”
孔子回答:“在處理政府事務的過程中,有五個好的原則必須牢記在心而且必須遵守。還有四個不好的原則必須避免。”
“必須遵守的五個好原則是什麼?”學生問。
孔子回答:“第一,不浪費國家資源而使百姓受益;第二,不給予抱怨的理由而鼓勵勞動;第三,不變得貪婪而追求生活享受;第四,不變得目中無人而受到尊重;第五,不變得嚴厲而使人敬畏。”
“但是,”這位學生又問,“‘不浪費國家資源而使百姓受益’您指的什麼意思?”
孔子回答:“就是鼓勵百姓從事一些自己能最大受益的、有利潤的勞動,而沒有必要通過公共收入來提供任何幫助;這就是‘不浪費國家資源而使百姓受益’的意思。”
孔子然後繼續說:“在使用百姓參加公共利益的工程強制勞動中,如果選擇多數人可以接受的勞動,還有誰會有任何理由抱怨呢?把自己的目标制定為為了道德生活的願望,這樣永遠不會變得貪婪。聰明而高尚的人,不管是和個别人還是很多人交往,也不管事大事小,絕不要專橫跋扈,絕不要将任何事情認為理所當然或者不值得嚴肅認真對待:這就是不變得目中無人而受到尊重。最後,不變得嚴厲而使人敬畏。聰明而高尚的人隻關心自己日常生活中每一個生活細節,而不僅僅是實施及忍受。但是即使是穿衣的微小細節,也會在公衆頭腦中産生一定的影響。沒有這些影響,則隻留下因恐懼造成的影響。”
“現在我明白了,”學生說,“但是您所提到的四個不好的原則是什麼意思?”
孔子回答:“第一,殘忍,對因為忽略教育造成的無知而從事的犯罪活動的過度懲罰。第二,專制,不提前明确給出公開通知,而對百姓的任何觸犯實施某種程度的懲罰。第三,冷酷,指命令懸而未決并不确定,就突然通過懲罰來強制執行。最後,吝啬,對待下屬好像同他們精确而簡單地等價交換。這稱為專家式行為而不像是紳士行為。”
辜講
孔子的一位學生(子張)問孔子:“為了處理好國家政府的事情,該做什麼?”
孔子回答:“在處理政府事務的過程中,有五個好的原則必須牢記在心而且必須遵守。還有四個不好的原則必須避免。”
“必須遵守的五個好原則是什麼?”學生問。
孔子回答:“第一,不浪費國家資源而使百姓受益;第二,不給予抱怨的理由而鼓勵勞動;第三,不變得貪婪而追求生活享受;第四,不變得目中無人而受到尊重;第五,不變得嚴厲而使人敬畏。”
“但是,”這位學生又問,“‘不浪費國家資源而使百姓受益’您指的什麼意思?”
孔子回答:“就是鼓勵百姓從事一些自己能最大受益的、有利潤的勞動,而沒有必要通過公共收入來提供任何幫助;這就是‘不浪費國家資源而使百姓受益’的意思。”
孔子然後繼續說:“在使用百姓參加公共利益的工程強制勞動中,如果選擇多數人可以接受的勞動,還有誰會有任何理由抱怨呢?把自己的目标制定為為了道德生活的願望,這樣永遠不會變得貪婪。聰明而高尚的人,不管是和個别人還是很多人交往,也不管事大事小,絕不要專橫跋扈,絕不要将任何事情認為理所當然或者不值得嚴肅認真對待:這就是不變得目中無人而受到尊重。最後,不變得嚴厲而使人敬畏。聰明而高尚的人隻關心自己日常生活中每一個生活細節,而不僅僅是實施及忍受。但是即使是穿衣的微小細節,也會在公衆頭腦中産生一定的影響。沒有這些影響,則隻留下因恐懼造成的影響。”
“現在我明白了,”學生說,“但是您所提到的四個不好的原則是什麼意思?”
孔子回答:“第一,殘忍,對因為忽略教育造成的無知而從事的犯罪活動的過度懲罰。第二,專制,不提前明确給出公開通知,而對百姓的任何觸犯實施某種程度的懲罰。第三,冷酷,指命令懸而未決并不确定,就突然通過懲罰來強制執行。最後,吝啬,對待下屬好像同他們精确而簡單地等價交換。這稱為專家式行為而不像是紳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