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婦女生活
關燈
小
中
大
問題就是真正的婦女經濟獨立也不能解決它。
在中國,這樣的情形每日都有見聞,而那些摩登姑娘以其殘忍的心腸攆出人家原來的妻子,照我看來,跟我們的祖宗的野蠻思想相差不過毫厘之間,雖然她們的摩登足以不容另一女人以同等的身份同居。
在過去,往往有一個實際是好婦女,受了環境關系的支配,緻勾搭上了已經結了婚的男子,而她又衷心愛他,因服順自動地願充偏房之選,并甘心謙下地服侍大婦。
而現在則各不相讓,彼此掮着一夫一妻制的招牌,想攆出另一個人而攘取她的地位。
這在現代女子看來,可以認為較為進步的方法。
這是摩登的、解放的與所謂文明的方法。
倘婦女界自身喜歡這種辦法,讓她們幹下去好了,因為這就是她們自身才是第一個受到影響的人。
年輕貌美的女人,自然在她們的二同性鬥争中會獲得勝利而犧牲了老的女人。
這個問題實在是既新而又長久了的。
婚姻制度是以永久不完美,因為人類天性是不完美的,我們不得不讓這個問題以不了了之,或許隻有賴天賦之平等均權意識和父母責任心之增進,始能減少這種案件的數量。
當然,辯護娶妾制度是廢話,除非你準備同時辯護一妻多夫制。
辜鴻銘是愛丁堡大學的碩士,是一位常喜博引喀來爾(ThomasCarlyle)和愛諾爾文字的學者,他曾經辯護過多妻制度。
他說:“你們見過一把茶壺配上四隻茶杯,但是可曾見過一隻茶杯配上四把茶壺嗎?”這一個比喻的最好的答辯莫如《金瓶梅》中西門慶的小老婆潘金蓮說的那句話:“哪有一隻碗裡放了兩把羹匙還會不沖撞的?”潘金蓮當然不是無意義地說這句話的。
七、纏足的習俗 纏足的本義和起源曾被一般人大大地誤解過。
但無論怎樣,它曾是代表一種束縛并壓迫女性的記号,而且這個方法是很适宜于這種效用的。
宋時,儒學大師朱熹也曾很熱心地推行纏足制度于南部福建,作為傳播漢族文化的工具而教人以男女有别。
倘使纏足隻當作壓迫女性的記号看待,那一般做母親的不會那麼熱心地替女兒纏足。
實際上纏足的性質始終為性的關系,它的起源無疑地出于荒淫君王的宮闱中。
它的所以獲得男子的歡迎,乃緣于男人崇拜金蓮和繡鞋兒作為戀愛的偶像,并欣賞其婀娜的步态,其所以能獲得婦女的歡迎,則緣于她們的欲勾動男人的愛悅而已。
纏足制度的起源時代問題,為一大争辯的題目。
這其實是不必要的,因為比較适宜一些的,還是談談它的演進吧。
所謂纏足的惟一确切之解釋為用幾碼長條子的布,把足部束緊起來而廢棄短襪。
這種方法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記載者為南唐後主的豔迹,其時期約當第十世紀初期或宋代之前。
唐代的楊貴妃還穿着短襪,因為她死後有一隻短襪流落于一個老妪手中,而輾轉傳覽于民間,凡納錢百文,都得一觀。
瘋狂樣的贊美女人之纖足和她們的弓鞋的風氣盛行于唐代。
弓鞋的式樣系鞋頭向上彎翹,大類羅馬劃船的船首,或即為纏足之起源或一種初步的形式。
此種弓鞋本為宮中舞女所用,在這種奢華的氛圍中,充滿着女性的舞蹈,笙歌,萦繞着麝香龍涎,錦繡珠簾,天然會産生一種别出心裁的意匠,其結果即為此種性的矯飾。
這一個創造的心意,系屬于南唐後主,他原來是一個細膩的詩人,他有一個纏了足的宮女,能輕盈地緩步于六尺高的金質蓮花瓣上,四周複綴以珠花金鍊。
從此這個風尚受民間的模仿,這纏小了的足,因以飾地稱為金蓮或香蓮,此等字眼且常點綴于詩句中。
這個“香”字倒是下得很有意義,因為它指示出中國富貴家庭中的多肉欲的氣息,他們的書齋固充溢着異香,而巨帙著作便寫作于這樣的書齋中。
婦女們非但極願意而且很愛悅犧牲其肉體上一部分之安适以趨應時髦。
這樣的特性,非為中國女子所特具。
晚近如一八二四年,英國女子很願意躺卧地闆上,讓她的母親手足并施的用鲸須束壓她的身體。
那時有本時裝雜志上說:“束鲸索的方法,小姑娘應該面部向下的躺伏閨房地闆上,她的母親可将一足緊踏于她的背部腰際,俾易于用力絞轉,這樣,不難使鲸索兩端接合。
”這種鲸須一定大有助于十八世紀及十九世紀初期歐洲女子在适當場合的昏暈。
婦女在中國,可以成為懦弱,但從不趨時髦以緻于昏暈。
俄羅斯舞隊中的足尖舞,是肉體痛苦造成的美的另一模型,然此種痛苦,可美其名曰藝術。
中國婦女的小腳不僅使男人的眼光感覺可愛,卻是微妙地影響及于婦女的整個風采和步态,緻使她們的粉臀肥滿而向後凸出,其作用等于摩登姑娘的穿高跟皮鞋且産生一種極拘謹纖婉的步态,使整個身軀形成弱不禁風,搖搖欲倒,以産生楚楚可憐的感覺。
看纏足婦女的走路,有如看走繩索的舞女,使人可望而不可及,撩起無限煩愁的心緒。
纏足卻為中國人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詭秘。
此外,完全無關于女性姿态的本身,男人們乃從而歌詠之,崇拜之,蓋把小腳看作戀愛的偶像。
金蓮的尊崇,無疑導源于性的詭秘境界。
鑒賞各種不同式樣的纏足藝術之著作之多,不讓于批評唐詩之著作。
倘你能設想真正纖小的形式美觀的小腳之稀少——大率一個城市裡找不到十雙——那就很容易明白男人見了這樣的小腳,将如何感動,豈将不如受精美的詩的感動一樣?清人方絢,嘗著一部專書,叫做《香蓮品藻》,專門論述纏足的藝術,将各式各樣的小腳分成五大類十八品式。
謂香蓮(小足)有三貴,(一)曰肥(二)曰軟(三)曰秀。
又說: 瘦則寒,強則嬌,俗遂無藥可醫矣!故肥乃腴潤,軟斯柔媚,秀方都雅,然肥不在肉,軟不在纏,秀不在履。
且肥轉或可以形求,秀但當以神遇。
凡能明了時髦在女子心理上所占之勢力者,類能明了這種制度的何以能持續而不衰。
所更可怪者,康熙皇帝禁止漢人纏足之聖旨不多幾年就被廢棄,而滿族婦女反迅速地模仿漢人也纏起足來,直到乾隆皇帝再度下旨而禁止她們。
母親凡欲望其女兒長大成為少奶奶典型而得嫁給士紳之家,便得從小把她的足好好纏起來,這一舉動為做父母的一種先見之明。
至新嫁娘受了人家對于她的小腳的贊美,宛像受了孝順的贊美。
因為次于容貌的美麗,婦女便以其腳之纖小無限地引為自傲,有如摩登姑娘之誇耀其足踝骨的瘦小,因為此等足踝使她們在任何社交集會中立刻引人注目。
婦女的纏足是痛苦的,毫無悲憫的痛苦,當其發育之際但一旦纏成美麗的一雙小腳,她的光榮,終身享受不盡。
但這種可怕而怪僻的嗜好,至少受過三位學者的駁斥,那三位學者是《鏡花緣》(作于一八二五)作者李汝珍,詩人袁枚(一七一六——一七九九)和經學家俞正燮(一七七五——一八四○)。
這三位學者都是具有獨立的精神和偉大的精神的。
但這種風尚不遽廢止,直至基督教會推行社會改革事業時始漸有收效。
這種改革事業,中國婦女對之應該深深感謝的。
但基督教會的成效,也受了當時環境的協助,因為中國婦女從其他方面獲得了較可忍受的代替品,即摩登姑娘的高跟鞋。
高跟鞋提高了女人的形體,發展一種婀娜的步姿,更産生一種幻象,使覺得她們的足部看去好像較實際者為小。
李笠翁所著關于生活的藝術的精深的觀察,至今猶為真理。
其語雲:“嘗有三寸無底之足而與五寸有底之鞋同立一處,反覺四五寸之小而三寸之大者以有底則趾尖向下,而秃者疑尖無底則玉筍朝天,而尖者似秃故也。
”此種對于無聊人生之精深的觀察,常為中國人天才之特性。
八、解散運動 婦女束縛,現在已成過去。
它的消逝如此迅速,凡在十年前離開中國而重返者,可以發現中國女子之體力與智力的狀況變遷得如此廣博,幾難以置信。
現代婦女之氣質、裝飾、舉止和自立的精神,完全不同于十年前的所謂時髦姑娘。
這種變遷乃由于各方面的勢力在發生作用。
總括地說,它們可以稱為西洋勢力的影響。
變遷之顯著者是一九一一年從帝制的革命而為民國,承認男女平等。
新文化運動開始于一九一六——一七年,由胡适博士與陳獨秀為之領導,他們詛咒吃人的宗教(孔教)之寡婦守節制度和雙重性标準。
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或學生運動乃由于凡爾賽會議協約國秘密出賣中國所激起的怒吼,使男女青年第一次在政治領域上崛起重要活動。
一九一九年秋季,北京大學第一次招收女學生入學,随後,其他各大學遂繼起實行男女同學。
男女學生之不斷參加政治活動,導緻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的國民革命,大部分實即為國民黨和共産黨聯合指導與鼓勵下的學生的功績,而在上述兩黨的工作中,中國女子很活動地擔任黨務、看護、甚至擔任士兵的工作。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後,女黨員供職中央黨部,占居首要位置者繼續不辍。
一九二七年以後各政治機關任用女公務員之風勃興南京政府公布法律,承認女子享有平等承繼權多妻制度消滅女子學校盛行。
一九三○年以後,女子在運動界嶄然露頭角,尤其一九三四年的女子遊泳成績之優異。
裸體照相盛受社會歡迎,報章雜志日有披露。
一九二二年山額夫人的來華,因之節制生育及性教育漸見普遍避孕器械的介紹與輸入(這可說是倫理革命的惟一原動力)各大報章發行《婦女周刊》的附刊,專以讨論婦女問題張競生《性史》出版,張競生是位留法國學生,而《性史》這本大作頹廢色彩未免太重。
葛雷泰嘉寶、瑙瑪希拉、梅蕙絲的影響,中國電影明星的哄動,電影雜志的流行,跳舞場、咖啡館到處林立,這是一九二八年之際始傳入中國。
在這些跳舞場、咖啡館裡,中國姑娘行動态度的改變,使任何人大吃一驚。
英國高跟鞋,巴黎香水,美國絲襪,高叉旗袍,西式緊身馬甲(所以代替老式肚兜者)和獨幅女子浴衣,才是時代的驕兒。
自從纏足以至獨幅浴衣,誠為一長遠之距離,而此等變遷雖看似甚覺淺薄,卻不妨其奧妙的意味。
因為人生就是這些淺薄的現象所構成的,變換了它們,即變換了吾人的人生觀。
摩登姑娘以其行為淺薄,受盡了許多中國雜志的譏諷嘲笑。
好像她們的愛好奢侈,缺乏耐勞力和其他家庭美德。
因為梅蕙絲的影響力,遠過于華爾茲敦諾克弗(MaryWollstonocaft)的影響力。
事實是這樣:婦女有兩種不同的典型,一種顯露其頭角于都市社交生活,另一種則安穩隐沒于好好家庭中,後者是謹饬而聰慧的人物,可是不甚通行。
有幾位在政治上占重要地位的婦女,公開施展其蠱惑手段,才是婦女界最壞的惡棍,所以此輩不足以代表中國新女性。
總之,此等摩登風尚應作為自由主義化的影響,大體上是為了中國女性的幸福而工作着,從而及于整個中華民族的幸福。
第一件主要的影響為女子之體格。
在運動會中顯露的姑娘們的大腿,常為守舊的人們蹙額惋惜不止,其實最後倒有利于國家民族。
由于體育的發展,産生一種運動,比之培育于閨房之内的纏足運動遠較為天然而高潔。
體育變遷的結果,又産生對于女性美的觀念底變遷,從昔時矯揉造作的所謂娴靜溫雅變至較為适合于人類天性的活潑健美相近于歐洲婦女。
女人之能作出真性的狂笑,實較之吃吃而淺笑為可愛。
孔教學說所予婦女界之人為的限制和過分劃分的性的區别,必須讓其地位于适合人類天性的觀念而不複回複。
不過這樣的結果,恐怕性别将完全消滅而喪失純粹女性型的女人。
婦女的想摹拟男性的行為這種意念,其本身實即為一種女性的束縛。
還是讓女人珍惜其固有的性型,因為隻有實現她們的自身的性型,她們的莊重的使命才配稱得起偉大。
不過把中國婦女與歐美女子做一比較,則中國摩登女性還是比較穩足而莊重,但在另一方面,她們比之西洋姊妹們似較為缺少自動的和自立的精神。
或許這種根性是存在于她們的血胤裡面的。
假令如是,一切不如任其自然,因為忠實保持固有民族之本來面目,亦足稱為偉大。
在中國,這樣的情形每日都有見聞,而那些摩登姑娘以其殘忍的心腸攆出人家原來的妻子,照我看來,跟我們的祖宗的野蠻思想相差不過毫厘之間,雖然她們的摩登足以不容另一女人以同等的身份同居。
在過去,往往有一個實際是好婦女,受了環境關系的支配,緻勾搭上了已經結了婚的男子,而她又衷心愛他,因服順自動地願充偏房之選,并甘心謙下地服侍大婦。
而現在則各不相讓,彼此掮着一夫一妻制的招牌,想攆出另一個人而攘取她的地位。
這在現代女子看來,可以認為較為進步的方法。
這是摩登的、解放的與所謂文明的方法。
倘婦女界自身喜歡這種辦法,讓她們幹下去好了,因為這就是她們自身才是第一個受到影響的人。
年輕貌美的女人,自然在她們的二同性鬥争中會獲得勝利而犧牲了老的女人。
這個問題實在是既新而又長久了的。
婚姻制度是以永久不完美,因為人類天性是不完美的,我們不得不讓這個問題以不了了之,或許隻有賴天賦之平等均權意識和父母責任心之增進,始能減少這種案件的數量。
當然,辯護娶妾制度是廢話,除非你準備同時辯護一妻多夫制。
辜鴻銘是愛丁堡大學的碩士,是一位常喜博引喀來爾(ThomasCarlyle)和愛諾爾文字的學者,他曾經辯護過多妻制度。
他說:“你們見過一把茶壺配上四隻茶杯,但是可曾見過一隻茶杯配上四把茶壺嗎?”這一個比喻的最好的答辯莫如《金瓶梅》中西門慶的小老婆潘金蓮說的那句話:“哪有一隻碗裡放了兩把羹匙還會不沖撞的?”潘金蓮當然不是無意義地說這句話的。
七、纏足的習俗 纏足的本義和起源曾被一般人大大地誤解過。
但無論怎樣,它曾是代表一種束縛并壓迫女性的記号,而且這個方法是很适宜于這種效用的。
宋時,儒學大師朱熹也曾很熱心地推行纏足制度于南部福建,作為傳播漢族文化的工具而教人以男女有别。
倘使纏足隻當作壓迫女性的記号看待,那一般做母親的不會那麼熱心地替女兒纏足。
實際上纏足的性質始終為性的關系,它的起源無疑地出于荒淫君王的宮闱中。
它的所以獲得男子的歡迎,乃緣于男人崇拜金蓮和繡鞋兒作為戀愛的偶像,并欣賞其婀娜的步态,其所以能獲得婦女的歡迎,則緣于她們的欲勾動男人的愛悅而已。
纏足制度的起源時代問題,為一大争辯的題目。
這其實是不必要的,因為比較适宜一些的,還是談談它的演進吧。
所謂纏足的惟一确切之解釋為用幾碼長條子的布,把足部束緊起來而廢棄短襪。
這種方法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記載者為南唐後主的豔迹,其時期約當第十世紀初期或宋代之前。
唐代的楊貴妃還穿着短襪,因為她死後有一隻短襪流落于一個老妪手中,而輾轉傳覽于民間,凡納錢百文,都得一觀。
瘋狂樣的贊美女人之纖足和她們的弓鞋的風氣盛行于唐代。
弓鞋的式樣系鞋頭向上彎翹,大類羅馬劃船的船首,或即為纏足之起源或一種初步的形式。
此種弓鞋本為宮中舞女所用,在這種奢華的氛圍中,充滿着女性的舞蹈,笙歌,萦繞着麝香龍涎,錦繡珠簾,天然會産生一種别出心裁的意匠,其結果即為此種性的矯飾。
這一個創造的心意,系屬于南唐後主,他原來是一個細膩的詩人,他有一個纏了足的宮女,能輕盈地緩步于六尺高的金質蓮花瓣上,四周複綴以珠花金鍊。
從此這個風尚受民間的模仿,這纏小了的足,因以飾地稱為金蓮或香蓮,此等字眼且常點綴于詩句中。
這個“香”字倒是下得很有意義,因為它指示出中國富貴家庭中的多肉欲的氣息,他們的書齋固充溢着異香,而巨帙著作便寫作于這樣的書齋中。
婦女們非但極願意而且很愛悅犧牲其肉體上一部分之安适以趨應時髦。
這樣的特性,非為中國女子所特具。
晚近如一八二四年,英國女子很願意躺卧地闆上,讓她的母親手足并施的用鲸須束壓她的身體。
那時有本時裝雜志上說:“束鲸索的方法,小姑娘應該面部向下的躺伏閨房地闆上,她的母親可将一足緊踏于她的背部腰際,俾易于用力絞轉,這樣,不難使鲸索兩端接合。
”這種鲸須一定大有助于十八世紀及十九世紀初期歐洲女子在适當場合的昏暈。
婦女在中國,可以成為懦弱,但從不趨時髦以緻于昏暈。
俄羅斯舞隊中的足尖舞,是肉體痛苦造成的美的另一模型,然此種痛苦,可美其名曰藝術。
中國婦女的小腳不僅使男人的眼光感覺可愛,卻是微妙地影響及于婦女的整個風采和步态,緻使她們的粉臀肥滿而向後凸出,其作用等于摩登姑娘的穿高跟皮鞋且産生一種極拘謹纖婉的步态,使整個身軀形成弱不禁風,搖搖欲倒,以産生楚楚可憐的感覺。
看纏足婦女的走路,有如看走繩索的舞女,使人可望而不可及,撩起無限煩愁的心緒。
纏足卻為中國人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詭秘。
此外,完全無關于女性姿态的本身,男人們乃從而歌詠之,崇拜之,蓋把小腳看作戀愛的偶像。
金蓮的尊崇,無疑導源于性的詭秘境界。
鑒賞各種不同式樣的纏足藝術之著作之多,不讓于批評唐詩之著作。
倘你能設想真正纖小的形式美觀的小腳之稀少——大率一個城市裡找不到十雙——那就很容易明白男人見了這樣的小腳,将如何感動,豈将不如受精美的詩的感動一樣?清人方絢,嘗著一部專書,叫做《香蓮品藻》,專門論述纏足的藝術,将各式各樣的小腳分成五大類十八品式。
謂香蓮(小足)有三貴,(一)曰肥(二)曰軟(三)曰秀。
又說: 瘦則寒,強則嬌,俗遂無藥可醫矣!故肥乃腴潤,軟斯柔媚,秀方都雅,然肥不在肉,軟不在纏,秀不在履。
且肥轉或可以形求,秀但當以神遇。
凡能明了時髦在女子心理上所占之勢力者,類能明了這種制度的何以能持續而不衰。
所更可怪者,康熙皇帝禁止漢人纏足之聖旨不多幾年就被廢棄,而滿族婦女反迅速地模仿漢人也纏起足來,直到乾隆皇帝再度下旨而禁止她們。
母親凡欲望其女兒長大成為少奶奶典型而得嫁給士紳之家,便得從小把她的足好好纏起來,這一舉動為做父母的一種先見之明。
至新嫁娘受了人家對于她的小腳的贊美,宛像受了孝順的贊美。
因為次于容貌的美麗,婦女便以其腳之纖小無限地引為自傲,有如摩登姑娘之誇耀其足踝骨的瘦小,因為此等足踝使她們在任何社交集會中立刻引人注目。
婦女的纏足是痛苦的,毫無悲憫的痛苦,當其發育之際但一旦纏成美麗的一雙小腳,她的光榮,終身享受不盡。
但這種可怕而怪僻的嗜好,至少受過三位學者的駁斥,那三位學者是《鏡花緣》(作于一八二五)作者李汝珍,詩人袁枚(一七一六——一七九九)和經學家俞正燮(一七七五——一八四○)。
這三位學者都是具有獨立的精神和偉大的精神的。
但這種風尚不遽廢止,直至基督教會推行社會改革事業時始漸有收效。
這種改革事業,中國婦女對之應該深深感謝的。
但基督教會的成效,也受了當時環境的協助,因為中國婦女從其他方面獲得了較可忍受的代替品,即摩登姑娘的高跟鞋。
高跟鞋提高了女人的形體,發展一種婀娜的步姿,更産生一種幻象,使覺得她們的足部看去好像較實際者為小。
李笠翁所著關于生活的藝術的精深的觀察,至今猶為真理。
其語雲:“嘗有三寸無底之足而與五寸有底之鞋同立一處,反覺四五寸之小而三寸之大者以有底則趾尖向下,而秃者疑尖無底則玉筍朝天,而尖者似秃故也。
”此種對于無聊人生之精深的觀察,常為中國人天才之特性。
八、解散運動 婦女束縛,現在已成過去。
它的消逝如此迅速,凡在十年前離開中國而重返者,可以發現中國女子之體力與智力的狀況變遷得如此廣博,幾難以置信。
現代婦女之氣質、裝飾、舉止和自立的精神,完全不同于十年前的所謂時髦姑娘。
這種變遷乃由于各方面的勢力在發生作用。
總括地說,它們可以稱為西洋勢力的影響。
變遷之顯著者是一九一一年從帝制的革命而為民國,承認男女平等。
新文化運動開始于一九一六——一七年,由胡适博士與陳獨秀為之領導,他們詛咒吃人的宗教(孔教)之寡婦守節制度和雙重性标準。
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或學生運動乃由于凡爾賽會議協約國秘密出賣中國所激起的怒吼,使男女青年第一次在政治領域上崛起重要活動。
一九一九年秋季,北京大學第一次招收女學生入學,随後,其他各大學遂繼起實行男女同學。
男女學生之不斷參加政治活動,導緻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的國民革命,大部分實即為國民黨和共産黨聯合指導與鼓勵下的學生的功績,而在上述兩黨的工作中,中國女子很活動地擔任黨務、看護、甚至擔任士兵的工作。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後,女黨員供職中央黨部,占居首要位置者繼續不辍。
一九二七年以後各政治機關任用女公務員之風勃興南京政府公布法律,承認女子享有平等承繼權多妻制度消滅女子學校盛行。
一九三○年以後,女子在運動界嶄然露頭角,尤其一九三四年的女子遊泳成績之優異。
裸體照相盛受社會歡迎,報章雜志日有披露。
一九二二年山額夫人的來華,因之節制生育及性教育漸見普遍避孕器械的介紹與輸入(這可說是倫理革命的惟一原動力)各大報章發行《婦女周刊》的附刊,專以讨論婦女問題張競生《性史》出版,張競生是位留法國學生,而《性史》這本大作頹廢色彩未免太重。
葛雷泰嘉寶、瑙瑪希拉、梅蕙絲的影響,中國電影明星的哄動,電影雜志的流行,跳舞場、咖啡館到處林立,這是一九二八年之際始傳入中國。
在這些跳舞場、咖啡館裡,中國姑娘行動态度的改變,使任何人大吃一驚。
英國高跟鞋,巴黎香水,美國絲襪,高叉旗袍,西式緊身馬甲(所以代替老式肚兜者)和獨幅女子浴衣,才是時代的驕兒。
自從纏足以至獨幅浴衣,誠為一長遠之距離,而此等變遷雖看似甚覺淺薄,卻不妨其奧妙的意味。
因為人生就是這些淺薄的現象所構成的,變換了它們,即變換了吾人的人生觀。
摩登姑娘以其行為淺薄,受盡了許多中國雜志的譏諷嘲笑。
好像她們的愛好奢侈,缺乏耐勞力和其他家庭美德。
因為梅蕙絲的影響力,遠過于華爾茲敦諾克弗(MaryWollstonocaft)的影響力。
事實是這樣:婦女有兩種不同的典型,一種顯露其頭角于都市社交生活,另一種則安穩隐沒于好好家庭中,後者是謹饬而聰慧的人物,可是不甚通行。
有幾位在政治上占重要地位的婦女,公開施展其蠱惑手段,才是婦女界最壞的惡棍,所以此輩不足以代表中國新女性。
總之,此等摩登風尚應作為自由主義化的影響,大體上是為了中國女性的幸福而工作着,從而及于整個中華民族的幸福。
第一件主要的影響為女子之體格。
在運動會中顯露的姑娘們的大腿,常為守舊的人們蹙額惋惜不止,其實最後倒有利于國家民族。
由于體育的發展,産生一種運動,比之培育于閨房之内的纏足運動遠較為天然而高潔。
體育變遷的結果,又産生對于女性美的觀念底變遷,從昔時矯揉造作的所謂娴靜溫雅變至較為适合于人類天性的活潑健美相近于歐洲婦女。
女人之能作出真性的狂笑,實較之吃吃而淺笑為可愛。
孔教學說所予婦女界之人為的限制和過分劃分的性的區别,必須讓其地位于适合人類天性的觀念而不複回複。
不過這樣的結果,恐怕性别将完全消滅而喪失純粹女性型的女人。
婦女的想摹拟男性的行為這種意念,其本身實即為一種女性的束縛。
還是讓女人珍惜其固有的性型,因為隻有實現她們的自身的性型,她們的莊重的使命才配稱得起偉大。
不過把中國婦女與歐美女子做一比較,則中國摩登女性還是比較穩足而莊重,但在另一方面,她們比之西洋姊妹們似較為缺少自動的和自立的精神。
或許這種根性是存在于她們的血胤裡面的。
假令如是,一切不如任其自然,因為忠實保持固有民族之本來面目,亦足稱為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