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國人的心靈
關燈
小
中
大
方式,一位中國法官不能把法律看作抽象的獨立體,而看作可以重輕順變的音節,故可随機應變,以期個别的适應,是以适應黃上校者如此,适應于李少校者可以如彼。
職是之故,任何法律,倘非私情地可以适應于黃上校或李少校,便算是不近人情,所以不成其為法律。
準此,中國的審判是一種藝術而非是科學。
極司潘遜(Jespersen)寫過一本名著《英吉利之生長及構成》,書中有一次讨論到英國語言的雄性品質,指出他的特點是:愛好簡潔,有常識,有力量。
著者極不願反駁這樣偉大的一位英國語言學權威,不過關于男女性的一點上在此貢獻一些不同的意見。
常識和實用的心理為女子之特性,較甚于男子。
男子常喜憑空遐想,翺翔非非之境,中國語言和語法顯出女性底特征,正因為語言的形式、章句法、應用字彙,顯出思考上之極端簡單性,拟想之具體性,和章句法之關聯關系之經濟。
此種簡單性最好用洋泾浜來形容,這是英國的皮肉而具中國骨子的語言。
比方我們說:“Hecome,younocome,youcome,come”你實在沒有理由堅持說它的意義清楚不及轉彎抹角的語法“Youneedntcome,ifhecomes,andheneedntcomeifyoucome。
”實際上這種簡單性隻有使得詞句清楚。
毛翁(Moon)在DeansEnglish裡頭摘錄一段一個英國索美塞得地方的農夫在公堂上的對語,完全不知道分别主格和目的格,他的意義仍舊很清楚而明确,而且我覺得反而更容易感動。
照中國的說法“他打他”“吾怪吾”意義已經十足地清晰而明了,固毋庸再加以主格非主格之麻煩。
至如第三者單數動詞末尾加S,他的冗雜無聊可用過去分詞證之。
蓋過去分詞之第三者單數固無特例也,實際上許多人說:“usgirl”“themthings”其意思倒從未被人誤解過。
著者懇摯地希望英美教授總有一天能在教室裡大膽地可敬佩地說出“Hedon”。
然後英國語言才能藉此洋泾浜之力,清楚動人并駕于中國語言。
中國語言之簡單明顯可以舉一個小小例子,譬如“坐食山空”四字,所包含的意義是“一個人倘不事生産,終日兀坐而白白吃飯。
則雖有山樣高大的财産,亦不難罄盡。
”所以英國語言倘欲改良進步追及吾們,還需相當時日才行。
中國人的思考方法之具體性又可以用她所用的抽象詞句之性質,及其俗語與比喻之通用幾點來表顯。
一個抽象的意識,她往往用兩個具體的品性組合而表達之,譬如“大小”所以表達體積的量,“長短”所以表達長度,“闊狹”所以表達寬度例如“你的鞋子大小如何?”長和短亦用判别兩方争論的是和非。
吾人常說:“我不喜議論人長短。
”又如“此人無是非”,它的意義即謂這是一個好人,因為他保存公正的不偏态度而不卷入争論漩渦。
抽象名詞之殿之以“ness”一類單字者,亦非中國人之所知,中國人僅知如孟子所說:“白馬之白,非白玉之白也。
”這表明他們缺乏分析的思考。
據著者所知,女人總避免使用抽象辭句,這一說可從女著作家所常用的字彙加以分析研究而證明。
(分析統計方法是西方人所習慣的心智,至于中國人因為普遍的感性勢力太大,不耐數字之麻煩,故用統計方法來證明似于中國人有為難處。
但倘他能直接地覺察女性作品或言語中所用抽象字彙之稀少,也就夠了。
)所以中國人近乎女性,常用拟想的具體化來代替抽象的術語之地位。
哲學色彩濃厚的字句像“Thereisnodifferencebutdifferenceofdegreebetweendifferentdegreesofdifferenceandnodifference”殆無法正确地翻成中文,翻譯者大概隻好引用《孟子》上的成語來代替:“……五十步與百步,有何異乎?”這樣的代替,喪失了原文的切準精确性,卻獲得了明曉之意義,所以說:“我怎樣會感知他的内在的智質之進展呢?”倒不如說:“我怎樣知道他在心上轉的怎樣念頭呢?”之來得清楚明曉,但還不及中國人之慣用語:“我又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之來得通曉暢快而有力。
中國人之思考所以常常滞留在現實世界之周圍。
這樣促進了對于事實之感悟而為經驗與智慧之基礎。
此不喜用抽象詞句之習慣,又可從分類編目所用之名詞見之,此等名詞通常都需要用意義極确定之字眼的,而中國人則不然,他們大都探取最能明曉淺顯的名詞以使用于各種不同的範疇。
因此,中國文學批評中有許多形容各種寫作方法的不同的表襯辭句有所謂“蜻蜒掠水”謂筆調之輕松“畫龍點睛”謂提出全文之主眼“欲擒故縱”謂題意之跌宕翻騰“單刀直入”謂起筆之驟開正文“神龍見首不見尾”謂筆姿與文思之靈活“壁立千仞”謂結束之峻蛸“一針見血”謂直接警策之譏刺“聲東擊西”謂議論之奇襲“旁敲側擊”謂幽默之諷诮“隔岸觀火”謂格調之疏落“層雲疊嶂”謂辭藻之累積“湖上春來”謂調子之柔和,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句句都是繪聲繪色,有如bowwow(狗吠)PoohPooh(輕視)singsong(慢唱)那套原始式的語言。
如此拟想的浪費,與抽象用語之貧乏,不免影響寫作的格調。
因而及于思考之式态。
一方面固增進活潑之性狀,另一方面,他不難退化于無意義的裝飾而不具充實之内容,此等缺點為中國文學史上某幾個時期的苦悶的罪惡,直到唐代,韓愈始大聲疾呼,樹起反抗之旗幟。
這種裝飾文字所謂骈骊文的格調深具表現精确性缺乏之弊病,而其優點為最佳之“非古典派”小說中所表現者,為一種閑遊的散文,富有新鮮通俗而含着農村的風味,有似英國文學中之史惠夫脫(Swift)與第福(Defoe)的作品。
故從英文譯為中文,其中最感困難者為科學論文,而從中文譯為英文,其中最感困難者則為詩與骈體文。
蓋這一類文字,每一個字眼含有一個意象焉。
三、缺乏科學精神 中國人思考特性之詳細讨論,已使吾人了然于中國自然科學之所以不發達。
希臘人之能奠定自然科學基礎,因為他們的心靈本質上是一個分析的心靈,此事實可由亞裡士多德時代之燦爛的文明來作證,埃及人發展數學和天文學,都得需要分析的心靈。
印度人也發展了他們自己的文法。
中國人雖有一切固有的知識,卻從未發展文法的科學,而他們的數學和天文學都從海外輸入。
因為中國人的智巧好像隻知道悅服道德的“自明之理”,而他們的抽象用語像“仁”、“義”、“忠”、“禮”,已屬十分普通,他們的精密意義自然而然已喪失在模糊的普遍性裡。
職是之故,任何法律,倘非私情地可以适應于黃上校或李少校,便算是不近人情,所以不成其為法律。
準此,中國的審判是一種藝術而非是科學。
極司潘遜(Jespersen)寫過一本名著《英吉利之生長及構成》,書中有一次讨論到英國語言的雄性品質,指出他的特點是:愛好簡潔,有常識,有力量。
著者極不願反駁這樣偉大的一位英國語言學權威,不過關于男女性的一點上在此貢獻一些不同的意見。
常識和實用的心理為女子之特性,較甚于男子。
男子常喜憑空遐想,翺翔非非之境,中國語言和語法顯出女性底特征,正因為語言的形式、章句法、應用字彙,顯出思考上之極端簡單性,拟想之具體性,和章句法之關聯關系之經濟。
此種簡單性最好用洋泾浜來形容,這是英國的皮肉而具中國骨子的語言。
比方我們說:“Hecome,younocome,youcome,come”你實在沒有理由堅持說它的意義清楚不及轉彎抹角的語法“Youneedntcome,ifhecomes,andheneedntcomeifyoucome。
”實際上這種簡單性隻有使得詞句清楚。
毛翁(Moon)在DeansEnglish裡頭摘錄一段一個英國索美塞得地方的農夫在公堂上的對語,完全不知道分别主格和目的格,他的意義仍舊很清楚而明确,而且我覺得反而更容易感動。
照中國的說法“他打他”“吾怪吾”意義已經十足地清晰而明了,固毋庸再加以主格非主格之麻煩。
至如第三者單數動詞末尾加S,他的冗雜無聊可用過去分詞證之。
蓋過去分詞之第三者單數固無特例也,實際上許多人說:“usgirl”“themthings”其意思倒從未被人誤解過。
著者懇摯地希望英美教授總有一天能在教室裡大膽地可敬佩地說出“Hedon”。
然後英國語言才能藉此洋泾浜之力,清楚動人并駕于中國語言。
中國語言之簡單明顯可以舉一個小小例子,譬如“坐食山空”四字,所包含的意義是“一個人倘不事生産,終日兀坐而白白吃飯。
則雖有山樣高大的财産,亦不難罄盡。
”所以英國語言倘欲改良進步追及吾們,還需相當時日才行。
中國人的思考方法之具體性又可以用她所用的抽象詞句之性質,及其俗語與比喻之通用幾點來表顯。
一個抽象的意識,她往往用兩個具體的品性組合而表達之,譬如“大小”所以表達體積的量,“長短”所以表達長度,“闊狹”所以表達寬度例如“你的鞋子大小如何?”長和短亦用判别兩方争論的是和非。
吾人常說:“我不喜議論人長短。
”又如“此人無是非”,它的意義即謂這是一個好人,因為他保存公正的不偏态度而不卷入争論漩渦。
抽象名詞之殿之以“ness”一類單字者,亦非中國人之所知,中國人僅知如孟子所說:“白馬之白,非白玉之白也。
”這表明他們缺乏分析的思考。
據著者所知,女人總避免使用抽象辭句,這一說可從女著作家所常用的字彙加以分析研究而證明。
(分析統計方法是西方人所習慣的心智,至于中國人因為普遍的感性勢力太大,不耐數字之麻煩,故用統計方法來證明似于中國人有為難處。
但倘他能直接地覺察女性作品或言語中所用抽象字彙之稀少,也就夠了。
)所以中國人近乎女性,常用拟想的具體化來代替抽象的術語之地位。
哲學色彩濃厚的字句像“Thereisnodifferencebutdifferenceofdegreebetweendifferentdegreesofdifferenceandnodifference”殆無法正确地翻成中文,翻譯者大概隻好引用《孟子》上的成語來代替:“……五十步與百步,有何異乎?”這樣的代替,喪失了原文的切準精确性,卻獲得了明曉之意義,所以說:“我怎樣會感知他的内在的智質之進展呢?”倒不如說:“我怎樣知道他在心上轉的怎樣念頭呢?”之來得清楚明曉,但還不及中國人之慣用語:“我又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之來得通曉暢快而有力。
中國人之思考所以常常滞留在現實世界之周圍。
這樣促進了對于事實之感悟而為經驗與智慧之基礎。
此不喜用抽象詞句之習慣,又可從分類編目所用之名詞見之,此等名詞通常都需要用意義極确定之字眼的,而中國人則不然,他們大都探取最能明曉淺顯的名詞以使用于各種不同的範疇。
因此,中國文學批評中有許多形容各種寫作方法的不同的表襯辭句有所謂“蜻蜒掠水”謂筆調之輕松“畫龍點睛”謂提出全文之主眼“欲擒故縱”謂題意之跌宕翻騰“單刀直入”謂起筆之驟開正文“神龍見首不見尾”謂筆姿與文思之靈活“壁立千仞”謂結束之峻蛸“一針見血”謂直接警策之譏刺“聲東擊西”謂議論之奇襲“旁敲側擊”謂幽默之諷诮“隔岸觀火”謂格調之疏落“層雲疊嶂”謂辭藻之累積“湖上春來”謂調子之柔和,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句句都是繪聲繪色,有如bowwow(狗吠)PoohPooh(輕視)singsong(慢唱)那套原始式的語言。
如此拟想的浪費,與抽象用語之貧乏,不免影響寫作的格調。
因而及于思考之式态。
一方面固增進活潑之性狀,另一方面,他不難退化于無意義的裝飾而不具充實之内容,此等缺點為中國文學史上某幾個時期的苦悶的罪惡,直到唐代,韓愈始大聲疾呼,樹起反抗之旗幟。
這種裝飾文字所謂骈骊文的格調深具表現精确性缺乏之弊病,而其優點為最佳之“非古典派”小說中所表現者,為一種閑遊的散文,富有新鮮通俗而含着農村的風味,有似英國文學中之史惠夫脫(Swift)與第福(Defoe)的作品。
故從英文譯為中文,其中最感困難者為科學論文,而從中文譯為英文,其中最感困難者則為詩與骈體文。
蓋這一類文字,每一個字眼含有一個意象焉。
三、缺乏科學精神 中國人思考特性之詳細讨論,已使吾人了然于中國自然科學之所以不發達。
希臘人之能奠定自然科學基礎,因為他們的心靈本質上是一個分析的心靈,此事實可由亞裡士多德時代之燦爛的文明來作證,埃及人發展數學和天文學,都得需要分析的心靈。
印度人也發展了他們自己的文法。
中國人雖有一切固有的知識,卻從未發展文法的科學,而他們的數學和天文學都從海外輸入。
因為中國人的智巧好像隻知道悅服道德的“自明之理”,而他們的抽象用語像“仁”、“義”、“忠”、“禮”,已屬十分普通,他們的精密意義自然而然已喪失在模糊的普遍性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