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析疑卷二十五

關燈
以俠甒加以郁鬯以報魄也教民相愛上下用情禮之至也 始制祭祀不過獻奠于新死者聖人以為未足故築宮室設宗祧以别親疏逺迩教民追思古始則其事益詳矣又建設朝事饋食之禮以分報氣與魄則其義益備矣祭祀之終獻酬交錯教民相愛上下用情則文益周澤益洽矣故曰禮之至言無以複加也主人主婦嗣子兄弟賓長獻爵屍必酢主賓獻酬大小以徧貴賤有爼畀及翟阍所謂教民相愛上下用情謂此 及嵗時齊戒沐浴而躬朝之 嵗時将祭君必齊戒沐浴召養獸之官而躬朝之訊察犧牲之中用者以待蔔也朝與曲禮朝諸侯春秋傳朝國人而問焉同義舊說獸官躬朝未安 君皮弁素積蔔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 天子則蔔三宮之夫人諸侯則蔔世婦也首舉天子諸侯故中以君包之 世婦卒蠶奉繭以示于君遂獻繭于夫人 獻繭之禮舉世婦則三宮之夫人獻繭于天子及後視此矣 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 夫人親缫則後視此矣後布于三宮之夫人侯國之夫人布于世婦故下總之曰君服以祀先王先公也不舉後以見夫人何也如曰後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則似後布于王宮之夫人世婦而不見侯國夫人之布于世婦矣或曰當是後夫人缫簡偶阙 大孝尊親 尊親不獨嚴父配天也使國人稱願以為君子之子亦近之 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先意承志凡有深愛者皆能之谕父母于道則必本于反身之誠而先意承志亦有助焉蓋父母既感動于子之躬行而又諒其深愛笃敬則凡有過行必隐度其子之心以為病而不敢言又不忍不言則潛移而黙化者必多矣是之謂谕父母于道也 敬可能也安為難 莊嚴俨恪未嘗非敬也而父母或為之不自适蓋所難者父母之安也與恭而安之義異矣 仁者仁此者也 于父母而仁恩不笃則外此無可推矣 禮者履此者也 凡禮之存乎書防者皆可以率而由之惟事父母之禮則視于無形聴于無聲不可以言傳能履此則知凡禮之行皆所以着誠而去僞矣 義者宜此者也 義可直行惟事父母之義則難得其宜故曰孝子惟巧變故父母安之能宜此然後知凡事之義皆宜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也 信者信此者也 于父母而愛敬慤誠不能盡其信則百行無一能信者矣 強者強此者也 親之存竭力盡誠而無瞬息之懈親既殁尊仁安義而不遺父母之羞非自強不息未足與于此 刑自反此作 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是刑之作由不孝者始也人而不孝則忘身殉欲凡可以入于刑者無不為矣 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博施備物可謂不匮矣 當是博施備物可謂用勞矣尊仁安義可謂不匮矣備物以養口體而巳博施而族姻皆贍然後父母之心安所謂養志也 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人為大 董子曰人受命于天超然異于羣生其義本此眀于天性然後知自貴于物眀善誠身之本也 有虞氏貴徳而尚齒 注謂燕賜有加于諸臣疏謂于有徳者又校其齒俱未安貴與尚其事各别所施之地亦殊牽合而言之其義轉晦矣 八十九十者東行西行者弗敢過西行東行者弗敢過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 不敢過者遇諸塗必下車而問勞之雖齊民亦然若有道有徳則經其闾必就見焉其所居逺或老疾不能行聞王時巡而欲言政者其國之君就見之而以其言達可也敬老之禮至于此極者以夀耉則能稽謀古人之徳審察政治之變也蓋自有虞氏以來士之頑讒者則有侯眀撻記之法三代益詳簡不帥教者則有移郊移遂寄棘之法庶民之有罪過為患于鄉裡者則有坐諸嘉石収之圜土之法終不能改則甚者殺戮次亦放流其各守職業以至笃老者自士以上皆修饬自好之君子即庶人工商亦謹身無慝之良民也是以君長禮之俨如師友鄉黨敬之次于事親至于天子巡行而不敢過國君就見以傳其言後世有學校而教不行有令長而政不修則所謂老者宜投逺方終身不齒之士宜入圜土眀梏有加之民溷其中者實過半焉概加體貌則彰善瘅惡之謂何往者江南大府初至有以耆民公辭革除蠧者其後渫惡之老所在結黨成羣其地有訟獄則索賂聚衆升堂颠倒黒白有司不敢主斷久之鄉民持魚蔬擔薪柴入城求售者停交衢列路旁羣老日夕要索地租故并記之俾有天下國家者知萬事得理必由本正課士以文章而不考其徳行責民以租賦而不問其禮俗其敝也至用先王憲老乞言之典法而害及于民不可以不察也 慤善不違身耳目不違心思慮不違親 慤善不違身謂平日耳目不違心謂臨祭惟耳目不違心故僾然如見其形肅然如聞其聲若視聴他用則心亦偷而自行矣 慤善兼思親之笃反身之誠即前所雲盡其慤盡其信也耳目不違心即前所雲盡其敬也思慮不違親即前所雲思其居處及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二節之義也祭之本義盡于是矣故以結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