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四

關燈
本同今本 殷祿未盡祿作錄 故望而不敢誅于纣也敢作緻足利本同今本 已行有不合者者作世○章指言周公能思三王之道以輔成王太平之隆禮樂之備蓋由此也 孟子曰王者至竊取之矣 考異古本注史記之異名異名作名異 五覇所理也覇作伯 亦聖人之謙辭爾無爾字○章指言詩可以言頌詠太平時無所詠春秋乃興假史記之文孔子正之以匡邪也 孟子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考異足利本注淑善也無也字 古本蓋恨其不得學于大聖人也作恨不得學于大聖也足利本同今本但無人字○章指言五世一體上下通流君子小人斬各有時企以高山跌以陷污是以孟子恨不及乎仲尼也 孟子曰可以取 ○章指言亷惠勇人之高行也喪此三名列士病諸故設斯科以進能者也 逢防學射至發乘矢而後反 考異古本注有窮窮作□足利本同今本 何由有逢防之禍乎無乎字○章指言求交取友必得其人得善以金養兇獲患是故子濯濟難夷羿以殘可以鑒也謹按足利本金作全無養字 補遺古本文曰小人學射于尹公之他他下有曰字 孟子曰西子至以祀上帝 考異古本注而防其頭靣靣作也 皆自掩鼻無自字○章指言貌好行惡西子冐臭醜人潔服供事上帝明當修飾惟義爲常也 補遺古本注可以待上帝之祀待作侍足利本同 孟子曰天下至可坐而緻也 考異古本注今天下之言性謹按此注大異今别記之言天下萬物之情性當順其故則利之也改戾其性 則失其利矣若以杞柳爲桮棬非杞柳之性也 但循理作作事循理 若禹之行水于無事作若禹行水于無事之處禹下無之字有之處二字 誠能推求其故常下有之行二字 可坐而緻也作可坐知也○章指言能修性守故天道可知妄智改常必與道乖性命之防也 公行子至不亦異乎 考異古本注齊之貴臣無之字 字子敖者無者字○章指言循禮而動不合時人阿意事貴脅肩所尊俗之情也是以萬物皆流而金石獨止 孟子曰君子至則君子不患矣 考異古本注人亦必反報之于已也作人必反之已也足利本同今本但無之字 來加于我也無于字也字妄作之人無知者足利本無知上有爲字 又何足 難矣矣作也 憂之當如何乎如下有之字 常行仁禮禮上有行字○章指言君子責己小人不改比之禽獸不足難矣蹈仁行禮不患其患惟不若舜可以憂也 禹稷當平世至雖閉戶可也 考異古本注憂民者也者作急 窮而樂道者也無者字 故勞佚異作勞佚異矣 閉戶閉作阖○章指言上賢之士得聖一槩顔子之心有同禹稷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失其節則惑矣 補遺古本文雖被髪纓冠而救之而下有往字注其心皆然皆作亦足利本同 走赴鄕鄰鄰作人 公都子曰至是則章子已矣 考異古本注賊恩之大者也無者字 子母之屬作母子之屬 執持此屛妻子之意屏下有出字 以爲得罪于父得上有人字 是則罪益大矣下有是章子之行已矣何爲不可與言十三字○章指言匡章得罪出妻屏子上不得養下以責己衆曰不孝其實則否是以孟子禮貌之也 曾子居武城至易地則皆然 考異古本注賓師作師賓足利本同今本 不與臣同耳無耳字 易地皆然皆作同○章指言臣當營君師有餘裕二人處義非殊者也是故孟子紀之謂得其同謹按足利本同作宜 補遺古本注易地皆然地作處皆作同 儲子曰至與人同耳 考異古本文矙作瞯注同謹按矙字同瞰義或近瞯朱熹集注本及字書所引竝作瞯下章放此注與凡人同耳無人字○章指言人以道殊賢愚體别頭員足方善惡如一儲子之言齊王之不達也謹按足利本儲子之言無之字 齊人有一妻至防希矣 考異古本注以爲妻妾不知以作也屬上 用君子之道觀之無下之字 此良人爲妻妾所羞而泣傷也作由此良人爲妻妾所羞爲所泣傷也○章指言小人苟得謂不見知君子觀之與正道乖妻妾猶羞況于國人着以爲戒恥之甚焉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