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九十四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孟子第八
孟子曰舜生至其揆一也【離婁下】
考異古本注負夏鳴條皆地名也無也字 負海也作負負海也 近于酆鎬之地足利本無之字古本無之地二字有也字 千裡之外也之作以 蓋謂王也足利本無也字 節玉節也足利本玉作王○章指言聖人殊世而合其道地雖不比由通一軌故可以爲百王法也
子産聽鄭國之政至亦不足矣
考異古本注渉度之功度作渡 周十一月夏十月一作二 每人而悅之欲自加恩以悅其意無而悅之三字欲上有輙字○章指言重民之道平政爲首人君由天天不家撫是故子産渡人孟子不取也
孟子告齊宣王曰至何服之有
考異古本注則可以爲服無以字 乃收其田裡田業也裡居也作乃收其田萊及裡居也足利本作乃收其田裡田萊及裡居無二也字○章指言君臣之道以義爲表以防爲裡表裡相應猶若影響舊君之服蓋有所興風谕宣王勸以仁也謹按足利本以仁作而仁恐非
孟子曰無罪而殺士
○章指言君子見幾而作故趙殺鳴犢孔子臨河而不濟也
補遺古本注仁鳥增逝增逝作曾遊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
考異古本注是上爲下則也無此六字○章指言君以仁義率衆孰不順焉上爲下效也
孟子曰非禮之禮
考異古本注此皆大人之所不爲也無之字○章指言禮義人之所以折中履其正者乃可爲中是以大人不行疑禮
孟子曰中也至不能以寸
考異古本注才者是謂人之有俊才者無是字○章指言父兄己賢子弟既頑教而不改乃歸自然
孟子曰人有不為也
考異古本注千乘之志也無也字○章指言貴廉賤恥乃有不爲不爲非義義乃可申謹按疏貴廉賤恥作貴賤廉恥申作由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
○章指言好言人惡殆非君子故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孟子曰仲尼不為己甚者
考異古本注故不欲爲己甚泰過也無故字爲作其足利本故字同今本 孟子所以譏逾牆距門者也無此十一字○章指言論曰疾之己甚亂也故孟子譏逾牆距門者也謹按足利本論作語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
考異古本注惟義所在也無也字○章指言大人之行行其重者不信不果所求合義也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
○章指言人之所愛莫過赤子視民則然民懷之矣大人之行不過是也
補遺古本注少小之子子作心足利本同
孟子曰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
○章指言養生竭力人情所勉哀死送終行之高者事不違禮可謂難矣故謂之大事
孟子曰君子至欲其自得之也
考異足利本注學問之法作問學之法 古本如性自有之然也無然字足利本同今本 故曰欲其自得之而已無此九字 皆知其原本也足利本無也字 欲其自得之也古本無其字○章指言學必根原如性自得物來能名事來不惑君子好之朝益暮習道所以臻也
孟子曰博學而詳説之
考異古本注是謂廣尋道意還反于樸説之美者也無此十五字○章指言廣尋道意詳説其事要約至義還反于樸説之美者也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
考異古本注若文王治于岐邑是也無若字于字足利本亦無也字○章指言五伯服人三王服心其服一也功則不同上論堯舜其是違乎
孟子曰言無實不祥
○章指言進賢受上賞蔽賢防顯戮故謂之不祥也
徐子曰至君子恥之
考異古本注然其涸也可立待之者也作幹 以其無本故也作無本之故也足利本同今本○章指言有本不竭無本則涸虛聲過實君子恥諸是以仲尼在川上曰逝者斯如斯謹按足利本無上斯字
孟子曰人之至非行仁義也
考異古本注言必稱于堯舜無于字 但君子存之庶民去之而不由爾無此十三字○章指言人與禽獸俱含天氣就利辟害其閑不希衆人皆然君子則否聖人超絶識仁義之生于己也
孟子曰禹惡至坐以待旦
考異古本注禹拜昌言昌作谠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