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七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遺卷一百八十七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孟子題辭 孟子第一 謹按十三經本不載趙岐題辭惟崇祯本載題辭并觧今校以古本足利本雲 存舊趙氏孟子題辭【古本足利本并同】 考異古本序然由不肯枉尺直尋由訓猶 孔子稱天生德于子正誤子當作予 開延道德足利本延作莚而意以獨至以作已足利本同 補遺古本序孔子稱天生德于子子作予足利本同 孟子卷第一 謹按古本足利本篇題差有少異詳記于下 孟子卷第一 梁恵王章句上 趙氏注【梁恵王者魏恵王也魏國名恵諡也王号也時天下有七王皆僭号者也】 孟子見梁恵王 右古本無凡七章三字 孟子卷第一 梁恵王章句上      凡七章 【梁惠王者魏也時天下有七王皆僭号者也】 後漢太常趙岐邠卿注 孟子見梁恵王 右足利本 梁恵王章句上 考異古本注皆僭号者下有也字足利本同謹按古本足利本多相同矣二本同者不複識别以下放此 皆専事焉専作尊 為諸侯師師上有所字 以公孫醜等而為之一例者也作與公孫醜等為一例也 孟子見梁恵王至何必曰利【梁恵王上】 考異古本注叟長老之稱下有也字 王尊禮之上有故字 而來此此上有至字 亦将有以為寡人興利除害者乎有下有可字者乎二字作也足利本同今本作者乎 故曰王何以利為名乎何下有必字足利本作故曰可必以利為名乎 亦有仁義之道作亦惟有仁義之道者 因為王陳之下足利本有也字 則國危矣危下有亡字 是以千乗取其萬乗者也無其字者字 上下乗當言國而言家者下作千 臣食千鐘亦多故不為不多矣故作矣 餍飽其欲矣無矣字人無行仁而遺棄其親也無仁義而忽後其君長作人無行仁而遺棄其親行義而忽後其君者 重歎其禍也作重嗟歎其禍無也字謹按古本足利本每章注末有章指即題辭所謂章别其指者是也今注疏本裁之不載惟疏初摘其數句以明一章大意于文亦甚略矣蓋孫奭作疏時除其全文引為疏也何以知其然則十三卷上七葉左疏録隰朋顔淵之事雲凡于趙注有所要者雖于文段不録然于事未嘗敢棄之而不明雲雲隰朋顔淵之事于注無所見矣惟章指引二人事論之據此觀之則孫奭去之明矣可謂妄作也今更據古本載全文于每章考異下以圈别之元文注末亦有圈録之雲爾○章指言治國之道明當以仁義為名然後上下和親君臣集穆天經地義不易之道故以建篇立始也謹按足利本集作輯同穆睦通用 ?遺古本注其終亦皆弑君君上有其字足利本同 孟子見梁恵王至豈能獨樂哉 考異古本注乃顧視禽獸之衆多其心以為娯樂無乃字其字 誇作誇 雖有此亦為人所奪亦作當 而不與之相期日限自來成之作不與之期日自來成之也無而字相字限字有也字 若子來為父使之也無之字 麀鹿牝鹿也牝作防 言文王在囿中在下有此字 而澤好而已無而已二字 與民同樂故能得其樂作與民同其所樂故能樂之無得其二字有其所二字 湯臨士衆誓下有之字足利本作徃字下文俱徃亡之足利本徃作之謹按是活字闆誤也徃字之字自相左右耳 何能獨樂之哉能下有複字○章指言聖王之德與民共樂恩及鳥獸則忻戴其上太平化興無道之君衆怨神怒則國滅祀絶不得保守其樂也?遺古本注文王始初經營無初字足利本同 民猶歡樂之猶作由足利本同 言古賢之君足利本作言古之賢君 梁恵王曰至天下之民至焉 考異古本注足以?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