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六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八十六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古文孝經序 古文孝經 謹按古文孝經一卷隋書藝文志經典釋文文獻通考及歴代諸儒之説其隠晦出沒議論紛紛不一究竟其説亡于梁得于惰其後尋亡孔傳不可複見矣隋志所記其略雲至隋王劭訪得孔傳河間劉?始自離析為作稽疑世或疑?自為之非孔舊本按通考所引宋三朝藝文志雲古文孝經世不?又崇文總目雲今孔注不存而古文與章數存焉又陳氏曰按三朝志五代以來孔鄭注皆亡又曰古文有經無?以體寫之又按近世江邦玉孝經大全【明崇祯癸巳作即本朝寛永十年也】亦集衆本同異諸家注解其采撷?多固不遺餘力而獨于古文孔安國?阙而不載今其可見者?有朱熹較定古文及刋誤耳不足證也由是觀之則古文孔傳唐宋以來中華所不?而吾邦獨存焉今以世所梓行本校之足利古本是為其元本也但展轉書寫緻有少異耳乃此本所得于隋而唐以前所?者亦明矣至于其真僞不可辨則【臣】之末學微賤所不敢輙議也 古文孝經序孔安國 謹按孔安國下直解雲尚書序下無此三字此葢後所題未必孔自為之 考異古本序孝經者何也者作孝謹按恐非 門徒三千下七十有二下共有人字 而谘門焉門作問 由是絶而不?也無也字 後曽恭王曽作魯 戴在竹牒戴作載 抱諧京師諧作詣 以為行路之資無為字 而今文十八帝帝作章 數家之誼誼作諠 反雲孔氏無古文孝經雲下有于字 自噵噵作道 知則移之知下有之字 故雲移風易俗故下有?字雲作曰 □□作?歌 補遺古本序則大化滂流無則字 武城之下無之字 古文孝經孔子傳 考異古本子作氏 開宗明義章第一【經一百二十五字】 【此章開源于物説孝之終始也】 謹按題下記經字數足利學所藏經書古本率皆為然【臣】向校陸德明經典釋文每卷末必記其經傳字數如足利古本然矣葢亦古之遺學也夫窮經而至校量字數可謂深嗜矣又唐以前其未有印本之時家?其業人守其説學必有所受而手親寫之敬其業葢如此矣至于後世剞劂盛行視聽一定乃寥寥乎殊無此事世态變更學之不古此亦可以觀也又按每章題下此章雲雲恐是劉?直解混入于注者也奚以言之今校古本或有或無參差不一而其所存者極細寫之與注文麤細弗類且其所記有引邢昺正義者故【臣】竊謂是後人所附録者而非孔氏之舊宜删去之然今姑因其舊文萃録于此以記其有無同異如左其劉?之作直解雖無?據依古本作孝經直解卷第一古文孝經序而彼本後人記注雲直解者魏劉?為之也【今按劉?隋人】或雲漢蔡邕作之誤矣【臣】驗其一二中有?以為之語則劉?作之明矣但古本序有其解耳餘亦同今世所行本也【按?直解與孔傳并中華所無故經籍諸志不録今亦其全本不可得而見也惜哉】 開宗明義章第一【無注○此一章無經字數】 天子章第二經五十二字【無經字下皆放此○數經文為五十三字二作三為是】注作此章説盡愛敬于親加德敎于百姓矣 諸侯章第三【無注】 卿大夫章第四【無注】 士章第五【無注】 庶人章第六 孝平章第七經二十四字【無注○數經文為二十五字】 三才章第八經一百二十九字【無注○數經文為一百三十字】 孝治章第九經一百四十二字【無注○數經文為一百四十四字按邢昺疏本經文弗敢失于臣妾之心無之心二字去之則為一百四十二字】 聖治章第十經一百四十字【無注○數經文為一百四十一字按邢昺疏本來助祭無助字】 父母生績章第十一【無注】 孝優劣章第十二【無注】 紀孝行章第十三【此注引邢昺疏題下決非孔氏為之可以見也】 五刑章第十四【無注】 廣要道章第十五 廣至德章第十六【古本注無也字】 應感章第十七經一百十二字【無注○數經文為一百十四字又按邢疏本作感應章朱熹較定古文本同】 廣揚名章第十八經四十三字【無注○數經文為四十四字】 閨門章第十九 谏诤章第二十經一百四十九字【數經文為一百四十七字】 事君章第二十一經二十九字【數經文為四十八字】 喪親章第二十二經三十二字【古本作一百三十二字○數經文為一百四十二字又按注乃説上古本有又字】 右經字數注有無與古本有異且加以【臣】之臆説者也按邢昺疏本【即今文十八章本】經文大較相似少有異同且其章第叙次亦不同庶人章孝平章合為一章聖治章父母生績章孝優劣章合為一章無閨門一章廣揚名章第十四而谏诤章次之感應章第十六而終于喪親章第十八是皆與古文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