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二

關燈
正誤□當作偝 惡烏路反以皆同【同上】正誤以當作下 辟匹亦反又必益反與僻同僇力竹反與戮同注同【十二葉】元文作辟則匹亦反注同僇矣音六其所行下孟反又如字邪辟似嗟反 一個古賀反尚書作介【十四葉】尚書作一讀 臣此所引【同上】謹按元文臣字大書與上一個連接 鄭注休休雲寛容貌【同上】休休作尚書 啻音試詩洛反【同上】洛作防 拂戾下力許反【同上】正誤許當作計 迸比孟反【同上】比作北疏正義曰此以經【十六葉右三行】正誤以當作一 言聽訟者惟自誠已意【四行】宋闆聽訟者作聖人不謹接此疏正嘉二本甚多阙漏萬歴崇祯本強補而接續之或改存者或欠阙處今更據宋闆補二本阙者以見其妄作雲補阙言聖人不惟自誠其意 猶如常人無異也【同上】無下有以字補阙猶如常人無以異也 言無實虛誕之人【五行】實下有情字補阙言無實情虛誕之人 皆畏懼不敢言【六行】言上有訟字補阙皆畏懼不敢訟言 必也使無訟乎者斷獄之辭【七行】者斷獄作是夫子補阙必也使無訟乎是夫子之辭 大畏民志者能自誠而使民誠意自然能使無訟【八行】者能自誠而使民誠意自作是記者釋夫子無訟之事補阙大畏民志是記者釋夫子無訟之事然能使無訟 斷獄者俱備兩造【同上】作謂聽之時備兩造能服民使誠意不敢争【九行】作但用意精誠求其誠僞 補阙但用意精誠求其誠僞所以使無訟也 此從上所謂誠其意者至此章大畏民志以上【同上】其意者至此章作意以下言此補阙此從上所謂誠意以下言此大畏民志以上 意為行身之本能自知其身是知其本【十六葉左一行】身之本能自知其身是作本既精誠其意是曉補阙意為行本既精誠其意是曉知其本 所謂修身者此覆明前經正心修身之事【二行】作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此覆説前修身正心之事 ?謂怒貌也【同上】無貌字 有所忿?則不得其正【同上】作身若有所怒則不得其正 所以然者或不察而不當于理則失于正也【三行】或不察而不當作若遇忿怒則違補阙所以然者若遇忿怒則違于理則失于正也 知彼有惡事雖増惡【十七葉右五行】増作憎補阙此隐五年公羊傳文案彼傳文謹按欠一字空 齊人語謂登來為得來也 得此百金之魚而來觀之 本為登戾之以來為戾與公羊本不同也 以證經之貪戾也雲又雲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 覆明上文平天下先治其國之事【十九葉右四行】文作經先作在 治國事多于平天下【五行】無于平二字天下下有理廣二字作治國事多天下理廣 先須修身修身之事由近至逺【同上】修身之事作然後及物補阙先須修身然後及物由近至逺 次明散财于民其又次明用善人【六行】作次明散财于人之事次明用善人 故特詳悉畢舉今各随文解之【七行】特詳悉畢舉作總而詳説也補阙故總而詳説也今各随文解之 孤弱之子人所易棄是上君長【同上】易作遺是作在補阙人所易棄在上君長 言君子于天下持矩法之道【八行】于天下作有執結補阙言君子有執結持矩法之道 譬諸侯有天子在于【十九葉左一行】在于作為上 施于左人【五行】人下有也字 楚王召昭奚恤而問焉【二十一葉右九行】召作命 使昭奚恤應焉【二十一葉左一行】焉作之 請就上居東面之壇【二行】居作位補阙葉公子高次之司馬子發次之 秦使無以對也使歸告秦王曰 何知有觀射父昭奚恤者乎案戰國義雲 立于壇上楚王指之謂秦使曰此寡人之寶故知有昭奚恤等也謂賢為寶者案史記雲理百姓實府庫使黎甿得所者有令尹子西而能也執法令奉圭璋使諸侯不怨兵車不起者有大宗子牧能也守封疆固城郭使鄰國不侵亦不侵鄰國者有葉公子高能也整師旅治兵戈使?白刃赴湯?火萬死不顧一生者有司馬子發能也坐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懷霸王之業撥理亂之風有大夫昭奚恤能也是皆為寶也引之者證為君長能保愛善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