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五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六十五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禮記注疏第五十三 在下位不獲至不誠乎身矣【中庸】 考異古本注居位治民下乃能行誠下共有也字 誠者天之道也 考異古本注有大至誠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疏若天之性自然信着【二葉右六行】宋闆自然信著作有生殺信着 自誠明謂之性 考異古本注是賢人學以成之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 必有至誠下有也字疏此自明而至誠【三葉左三行】宋闆自明作説學 非由天性教習而緻【四行】而緻作使然至誠則能明其德【五行】明其德作有明德 勉學乃緻 至誠【同上】勉學作習學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考異古本注緻大平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疏自神妙而來【四葉右六行】宋闆自作由 其次緻曲曲能有誠 考異足利本注于有義焉而已無有義二字謹按不可解也疏由此誠彰露【五葉右二行】正誤此當作次 補遺宋闆疏由此誠彰露【五葉右二行】此作次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考異古本注冬占後右下有也字釋文一本乎作于元文作見乎賢遍反下不見注着見同一本乎作于 誠者自成也至悠也久也 考異古本經可一言而盡也一作壹足利本同注有造藝正誤造當作道 所以自道達下言貴至誠下征或為徹下要在至誠下共有也字 物萬物也亦事也亦上有物字足利本同 外内猶上下下有之也二字言得其時而用也也上有之字疏又須行之悠久【八葉左六行】宋闆悠作長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八行】也下有者字無圈 補遺古本注有造藝造作道宋闆足利本同疏覆萬于萬物【八葉右二行】宋闆上萬作蓋 今夫天斯至純亦不已 考異古本經及其廣大大作厚宋闆足利本同一卷石之多卷作拳注放此注地之博厚本起撮土起作由宋闆足利本同 水之不測本由一勺由作從宋闆足利本同 言天地山川積小緻大為至誠者以如此乎作皆合少成多自小緻大為至誠者以如此乎宋闆足利本同但二本以作亦補阙昭昭猶耿耿小明也振猶收也卷猶區也謹按古本此卷字同今本 天所以為天文王所以為文 如天地山川之雲也易曰 順德積小以成高大順作慎宋闆足利本同宋闆無成字釋文卷音權元文卷下有李字謹按此處釋文正嘉二本阙崇祯本備矣疏【九葉左九行】補阙昭昭狹小之貌言天初時故雲昭昭之多謹按多下剩一字空 言土之初時 【十葉右一行】宋闆土作地補阙言多少唯一撮土 載華嶽而不重【二行】華嶽作五嶽 言山之初時【三行】時作小 皆言至誠不已【四行】至誠作為之補阙為天地分而成二體水或衆流而聚為深【六行】聚為深作成大是 以今天 地山川【六行】山川作體大 純謂不雜【十葉左一行】不雜作不已 大哉聖人至至道不凝焉 注補阙育生也峻高大也 言為政在人政由禮也凝猶成也釋文○洋音羊峻思閏反謹按剩五字空 優于求反倡優也凝本又作疑魚澄反謹按正嘉二本疑作凝非疏【十一葉右一行】聖人之道高大苟非至德其道不成謹按剩二字空 天下洋洋然育生也峻高也言聖人之道高大謹按欠一字空 上極于天○優優大哉優優寛?之貌謹按剩一字空 其道禮儀三百周禮有三百六十官言三百者謹按剩一字空 威儀三千者即儀禮行事之威儀儀禮雖十七篇謹按剩一字空其中事有三千○待其人然後行者言三百三千之禮然後施行其事○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