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講稿卷五

關燈
宋 黃仲元 撰 春官大蔔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其經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簭人三易同】 周官作于周公,畢竟是時三易俱存,用則參而用之。

    古者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也。

    杜子春雲:“連山,伏羲;歸藏,黃帝。

    ”鄭易贊雲:“夏曰連山,殷曰歸藏。

    ”又注禮運記坤幹雲:“其書存者有歸藏。

    ”孔正義先言坤者,熊氏殷易以坤為首。

    大蔔賈釋雲:“今歸藏坤開筮,帝堯降二女為舜妃,又節卦雲,殷王其國常母谷子春意。

    ”伏羲、黃帝造其名,夏、殷因其名以作易。

    皇甫谧記亦雲:“夏人因炎帝曰連山,殷人因黃帝曰歸藏。

    ”賈又雲:“夏、殷易以七八不變為占,周易以九六變者為占。

    連山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雲氣出内于山。

    歸藏以純坤為首,坤為地,故萬物莫不歸而藏于中。

    周易以純幹為首,幹為天,天能周匝于四時,故名易為周。

    必以三者為首,取三正、三統之義,人無為卦首之理。

    艮漸正月,故以艮為首。

    ”周易孔正義引世譜等書:“神農一曰連山氏,亦曰列山氏;黃帝一曰歸藏氏。

    ”既連山、歸藏并是代号,則周易稱周以别餘代。

    大抵不出三説【一伏羲、黃帝;二夏、殷;三神農、黃帝】。

     愚按:張衡《靈憲》“嫦娥竊藥奔月,筮之,有黃有黃,曰吉,翩翩歸妹,獨将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其大昌。

    ”羿為夏人所用連山易也,此其爻辭乎?又按《爾雅·釋畜》疏曰:“歸藏者,成湯之所作,是三易之一。

    兩壺兩羭,齊母經瞿有之文,此其爻辭乎?”然隋《儒林傳》以劉光伯所上送官連山易為僞,意義甚淺。

    隋《經籍志》以長孫無忌等次歸藏書為多訛缺,但有初經、齊母、本蓍三篇。

    初經則初奭【坤】、初幹、初離、初□【坎】、初兌、初艮、初厘【震】、初奭【巽】是也。

    則是二易者,秦、項二火之後,好事者僞為之必矣。

     又嘗質之于《家語》,子曰:“我欲觀殷道,宋不足征,吾得乾坤焉。

    ”此書雖疵雜,然乾坤一語亦自明白。

    小戴惑于三易之説,乃易乾坤而為坤幹,又不知夫子所得者,如賈疏所載歸藏之筮與《爾雅》之文否。

    賈釋三易皆以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為本,則《家語》之言為正。

     昔元豐中,毛正仲得南陽逆旅書,以山氣形為三墳,人皇神農氏歸藏易一曰天氣歸,二曰地氣藏;地皇軒轅氏坤幹易一曰幹形天,二曰坤形地。

    説者猶曰:“假羲、炎、黃帝為言,以遷就孔説。

    ”則夫子所得殷易,亦必首幹次坤,特三代久遠,書多遺落,今不可得而考耳。

     或又曰:“首艮者,以艮為首,法爾,法其止而不變;首坤者,以坤為首,法爾,法其靜而不變,非首易之書也。

    易者,變易之易,不變何足以言易?凡變之占以所變之爻為占,不變之占以所不變的爻為占。

    周人以三易參而占之,非不用也。

    ” 雖然,《周易》一部,吾輩讀猶未曉,又何必求連山、歸藏哉?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此乾坤變化自然之序,而文王因之。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説之,幹以君之,坤以藏之”,此先言六子而後及于乾坤,幹以君之,則言萬物之所本,坤以藏之,則言萬物之所歸,而殷人因之,便是歸藏易,謂神農因之亦可也。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緻役乎坤,説言乎兌,戰乎幹,勞乎坎,成言乎艮”,此五行相生之次,水又生木,艮止其所而後出乎震,則不終止,而夏人因之,便是連山易,謂黃帝因之亦可也。

    二易皆本乎伏羲,但世不見古書爾,又何必外求連山、歸藏哉?夫子此傳正是三易凡例,第近世講師弗之深考,故學易者看人落處何如,不知落處明,安得用處活?易正未易讀也,亦未易用也。

     《離坎》 古無《周易》之名,後儒以為經文王、周公之手,故曰周。

    卦畫于羲,專謂之周,可乎?易之一字,象形而制,上日下月,日之象圓,月有盈虧,此則陽全陰阙之理,合而明。

    易便是一陰一陽之謂道,便是變易之易。

    日月是天地之易,未有易書之前,隻有天地、日月;既有易書之後,不出乾坤、坎離。

    今六十四卦是聖人之易,乃易書也。

    又不知誰名此為易邪?一畫為陽,二畫為陰,三畫既成,陽不可得而名,強而名之曰幹;陰不可得而名,強而名之曰坤。

    乾坤非天地也,又強而訓之曰天地,取義之健順也。

    乾坤且強名之,離坎之名又從何而生?幹再交坤而為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