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意篇第七七

關燈


    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竈(12)。

    ”社稷、五祀之祭,未有所定,皆為思其德,不忘其功也。

    中心愛之,故飲食之。

    愛鬼神者祭祀之。

    自禹興修社、稷祀後稷(13),其後絕廢。

     【注釋】 炎帝:參見8·6注。

     竈:指竈神。

     引文參見《淮南子·泛論訓》。

     司命:掌管人生死的神。

     靈:據《禮記·祭法》應作“霤”。

    形近緻誤。

     國門:指城門神。

     國行:指路神。

     泰厲:指沒有後嗣的帝王的鬼魂。

    據說這種鬼無所歸依,常禍害人,所以單獨祭它。

    公厲:指沒有後嗣的諸侯的鬼魂。

     族厲:指沒有後嗣的大夫的鬼魂。

     (11)商:通“嫡”。

    適士:士的嫡長子一支世代為“士”。

    稱“適士”。

     (12)引文參見《禮記·祭法》。

     (13)興:興起,指治洪水有功。

    修:整治。

    這裡指舉行祭祀。

     【譯文】 有的傳說:“炎帝造火,死了就成竈神。

    禹曆盡辛苦治理天下水患,死了就成土地神。

    ”《禮記》說:“帝王為百姓規定了七種祭祀,祭司命、中霤、國門、國行、泰厲、戶、竈。

    諸侯為封國規定了五種祭祀,祭司命,中霤、國門、國行、公厲。

    大夫規定了三種祭祀,祭族厲、門、行。

    適士規定了兩種祭祀,祭門、行。

    庶人規定了一種祭祀,或祭戶神,或祭竈神。

    ”對社稷、五祀的祭祀,沒有具體的規定,都是為了思念它們的功德,不忘記它們的功勞。

    心中思慕鬼神,因此供給鬼神吃喝。

    思慕鬼神的人就祭祀它們。

    自從夏禹興建社壇、稷壇祭祀後稷,其後這些祭祀就全都廢除了。

     【原文】 77·6高皇帝四年,诏天下祭靈星;七年,使天下祭社稷。

    靈星之祭,祭水旱也,于禮舊名曰雩。

    雩之禮,為民祈谷雨,祈谷實也。

    春求實,一歲再祀,蓋重谷也。

    春以二月,秋以八月。

    故《論語》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暮春,四月也。

    周之四月,正歲二月也。

    二月之時,龍星始出,故傳曰(11):“龍見而雩(12)。

    ”龍星見時,歲已啟蟄,而雩(13)。

     【注釋】 高皇帝四年:即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

    據《漢書·郊祀志》、《後漢書·郊祀志》,高祖立靈星祠為八年事。

     祭靈星:杜佑《通典》:“周制,仲秋之月,祭靈星于國之東南。

    東南祭之,就歲星之位也。

    歲星為星之始,最尊,故就其位。

    王者所以複祭靈星者,為民祈時,以種五谷,故報其功也。

    ”王充認為靈星指傳說中主管農業的龍星(大火星),祭靈星是為了祈求豐收。

    祭水旱:意即由于幹旱,祭靈星以求雨。

     春求實:據遞修本當作“春求雨,秋求實”。

     冠者:指成年人。

    古代男子二十周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沂:沂水,源出山東鄒縣東北,西流經曲阜城南,西入泗河。

     舞雩:舞雩台。

    古代祭天求雨的場所。

     引文參見《論語·先進》。

    王充對這段話的詳細解釋見本書《明雩篇》。

    正歲:指夏曆。

    正歲二月:周朝以夏曆的十一月為正月,所以周曆的四月即夏曆的二月。

    龍星始出:龍星初見。

    指大火星在春季黃昏時的初次出現,古代以此作為農事季節的重要标志。

     (11)傳:指《左傳》。

     (12)龍:指龍星。

    引文參見《左傳·恒公五年》。

     (13)孫诒讓說,此文有訛。

    “蟄”字下脫“故又曰啟蟄”五字。

    文當為:故又曰:“啟蟄而雩。

    ”啟蟄: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

     【譯文】 漢高祖四年,诏令天下祭祀靈星;七年,又令天下祭祀土地神和谷神。

     對靈星的祭祀是由于天旱而求雨,照禮來說這種祭祀的舊名稱叫雩。

    舉行雩祭之禮,是為老百姓祈求降下滋潤谷物的雨水,祈求谷物有好收成。

    春天祈求降雨,秋天祈求有收成,一年祭祀兩次,這是由于重視谷物的緣故。

    春天在二月裡祭祀,秋天在八月裡祭祀。

    所以《論語》上說:“暮春時節,春天的衣服已經做好穿上了,相約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小孩,在沂水裡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一路唱着歌走回來。

    ”暮春時節,是四月份。

    周曆的四月是夏曆的二月。

    二月的時候,龍星初次出現,所以《左傳》上說:“龍星出現就舉行雩祭。

    ”龍星出現的時候,節氣已經到了驚蟄,所以又說:“到了驚蟄就舉行雩祭。

    ” 【原文】 77·7春雩之禮廢,秋雩之禮存,故世常修靈星之祀,到今不絕。

    名變于舊,故世人不識;禮廢不具,故儒者不知。

    世儒案禮,不知靈星何祀,其難曉而不識說,縣官名曰明星,緣明星之名,說曰歲星。

    歲星,東方也。

    東方主春,春主生物,故祭歲星,求春之福也。

    四時皆有力于物,獨求春者,重本尊始也。

    審神如儒者之說,求春之福,及以秋祭,非求春也。

    《月令》祭戶以春,祭門以秋,各宜其時。

    如或祭門以秋,謂之祭戶,論者肯然之乎? 【注釋】 而:據遞修本當作“亦”。

     縣官:參見34·10注。

    這裡指漢代皇帝。

    明星:《獨斷》:“明星神一曰靈星,其象在天。

    ”歲星,東方也:根據陰陽五行說,歲星(木星)是和東方相配屬的。

    古人誤以明星為靈星,又誤以為歲星。

     東方主春:根據陰陽五行說,東方是與春天相配屬的。

     及:據遞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