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意篇第七七
關燈
小
中
大
祖來祭祀而以湯配祭;周朝把帝喾作為遠祖來祭祀而以稷配祭,把文王作為始祖來祭祀而以武王配祭。
在大壇上燒柴以祭天,在大折下埋祭品以祭地,祭天地都用純赤色的小牛作為犧牲。
埋少牢在大昭下以祭四時;在坎壇禳祈以祭寒暑;在王宮祭日:在夜明祭月,在幽。
。
祭星,在雩。
。
祭水旱,在四坎壇祭四方。
山林、川谷、丘陵能生出雲,産生風雨,出現怪物,都稱為神。
統治天下的帝王祭祀百神。
諸侯擁有封地就舉行祭祀,失去了他的封地就不祭祀。
”這些都是法定的祭祀,是禮所規定的正常制度。
【原文】 77·3王者父事天,母事地,推人事父母之事,故亦有祭天地之祀。
山川以下,報功之義也。
緣生人有功得賞,鬼神有功亦祀之。
山出雲雨潤萬物。
六宗居六合之間,助天地變化,王者尊而祭之,故曰六宗。
社稷,報生萬物之功,社報萬物,稷報五谷。
五祀,報門、戶、井、竈、室中霤之功,門、戶人所出入,井、竈人所飲食,中霤人所托處,五者功鈞,故俱祀之。
【注釋】 祭天地之祀:《五經通義》:“王者所祭天地何?王者父事天,母事地,故以子道也。
”山川:指山林、川谷、丘陵等神。
六合:上、下、東、西、南、北。
鈞:通“均”。
【譯文】 君王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侍奉天,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侍奉地,根據人間侍奉父母的事例來類推,所以也就有了對天地的祭祀。
祭祀山川以下諸神,用意在于報答它們的功勞。
根據活人有功勞就獲得獎賞的道理,鬼神有了功勞也應祭祀它們。
山中湧出雲雨來滋潤萬物,六方遊神居處在六合之間,輔助天地的變化,君王尊重它們而祭祀它們,所以稱為六宗。
祭祀社稷神是為了報答它們生育萬物的功勞。
祭祀社神是報答它生育萬物,祭祀谷神是報答它生育五谷。
進行五祀,是報答門神、戶神、井神、竈神、室中霤神的功勞,門、戶是人們出入的地方,井、竈是供人飲食的處所,中霤是人依托和居住的地方,五種神的功勞相等,所以都應當祭祀它們。
【原文】 77·4周棄曰,“少昊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大木反。
使重為句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11),此其三祀也(12)。
颛顼氏有子曰犁,為祝融(13);共工氏有子曰句龍(14),為後土(15),此其二祀也。
後土為社。
稷,田正也(16)。
有烈山氏之子曰柱(17),為稷,自夏以上祀之。
周棄亦為稷(18),自商以來祀之(19)。
”《禮》曰:“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
夏之衰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土(20),故祀以為社(21)。
” 【注釋】 周棄:據章錄楊校宋本應作“傳或”。
少昊(hào号):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黃帝之子,金天氏。
四叔:指子孫四人。
重:人名。
傳說當過木官(木正)。
該:人名。
傳說當過金官(金正)。
修:人名。
傳說當過水官(水正)。
熙:人名。
傳說他接替“修”當過水官。
大木反:據《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當作“木及水”。
句(gōu勾)芒:即木正。
蓐(rù入)收:即金正。
玄冥:即水正。
(11)窮桑:古地名,傳說在今山東曲阜北,少昊在此地登位。
這裡指少昊。
(12)三祀:指報答木正、金正、水正功勞的祭祀。
(13)祝融:即火官(火正)。
(14)共工氏:參見31·1注。
句(gōu勾)龍:人名。
(15)後土:即土官(土正)。
(16)田正:田官。
(17)烈山氏:一作厲山氏,即炎帝。
參見8·6注。
一說炎帝即神農氏。
參見19·13注。
柱:人名。
(18)棄:即後稷。
參見1·3注。
(19)自商以來祀之:傳說商湯滅夏後,廢除夏所祀的谷神柱,立棄為谷神。
引文參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20)九土:九州的土地,即全國的土地。
(21)引文參見《禮記·祭法》。
【譯文】 有的傳上說:“少昊有子孫四人,名叫重、該、修、熙,他們确實能管理金、木和水。
假如重任句芒,該任蓐收,修和熙任玄冥,世代不變它們的職位,于是完成了少昊傳下來的功業,這就是報答木正、金正、水正功勞的祭祀。
颛顼氏有個兒子叫犁,當火官;共工氏有個兒子叫句龍,當土官,這就是報答火正、土正功勞的祭祀。
後土是社神。
後稷是田官。
有烈山氏的兒子叫柱,是谷神,夏朝以前一直都祭祀他。
周棄也是谷神,從商朝以來一直都祭祀他。
《禮記》說:“烈山氏擁有天下,他的兒子叫柱,能種植百谷。
夏朝衰落,周棄接替了柱,所以把他當谷神來祭祀。
共工氏稱霸九州,他的兒子叫後土,能安定九州的土地,所以把他當土地神來祭祀。
” 【原文】 77·5傳或曰:“炎帝作火,死而為竈。
禹勞力天下水,死而為社。
”《禮》曰:“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靈,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竈。
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靈,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
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
適士立二祀(11),曰門,曰行
在大壇上燒柴以祭天,在大折下埋祭品以祭地,祭天地都用純赤色的小牛作為犧牲。
埋少牢在大昭下以祭四時;在坎壇禳祈以祭寒暑;在王宮祭日:在夜明祭月,在幽。
。
祭星,在雩。
。
祭水旱,在四坎壇祭四方。
山林、川谷、丘陵能生出雲,産生風雨,出現怪物,都稱為神。
統治天下的帝王祭祀百神。
諸侯擁有封地就舉行祭祀,失去了他的封地就不祭祀。
”這些都是法定的祭祀,是禮所規定的正常制度。
【原文】 77·3王者父事天,母事地,推人事父母之事,故亦有祭天地之祀。
山川以下,報功之義也。
緣生人有功得賞,鬼神有功亦祀之。
山出雲雨潤萬物。
六宗居六合之間,助天地變化,王者尊而祭之,故曰六宗。
社稷,報生萬物之功,社報萬物,稷報五谷。
五祀,報門、戶、井、竈、室中霤之功,門、戶人所出入,井、竈人所飲食,中霤人所托處,五者功鈞,故俱祀之。
【注釋】 祭天地之祀:《五經通義》:“王者所祭天地何?王者父事天,母事地,故以子道也。
”山川:指山林、川谷、丘陵等神。
六合:上、下、東、西、南、北。
鈞:通“均”。
【譯文】 君王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侍奉天,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侍奉地,根據人間侍奉父母的事例來類推,所以也就有了對天地的祭祀。
祭祀山川以下諸神,用意在于報答它們的功勞。
根據活人有功勞就獲得獎賞的道理,鬼神有了功勞也應祭祀它們。
山中湧出雲雨來滋潤萬物,六方遊神居處在六合之間,輔助天地的變化,君王尊重它們而祭祀它們,所以稱為六宗。
祭祀社稷神是為了報答它們生育萬物的功勞。
祭祀社神是報答它生育萬物,祭祀谷神是報答它生育五谷。
進行五祀,是報答門神、戶神、井神、竈神、室中霤神的功勞,門、戶是人們出入的地方,井、竈是供人飲食的處所,中霤是人依托和居住的地方,五種神的功勞相等,所以都應當祭祀它們。
【原文】 77·4周棄曰,“少昊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實能金大木反。
使重為句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世不失職,遂濟窮桑(11),此其三祀也(12)。
颛顼氏有子曰犁,為祝融(13);共工氏有子曰句龍(14),為後土(15),此其二祀也。
後土為社。
稷,田正也(16)。
有烈山氏之子曰柱(17),為稷,自夏以上祀之。
周棄亦為稷(18),自商以來祀之(19)。
”《禮》曰:“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
夏之衰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土(20),故祀以為社(21)。
” 【注釋】 周棄:據章錄楊校宋本應作“傳或”。
少昊(hào号):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黃帝之子,金天氏。
四叔:指子孫四人。
重:人名。
傳說當過木官(木正)。
該:人名。
傳說當過金官(金正)。
修:人名。
傳說當過水官(水正)。
熙:人名。
傳說他接替“修”當過水官。
大木反:據《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當作“木及水”。
句(gōu勾)芒:即木正。
蓐(rù入)收:即金正。
玄冥:即水正。
(11)窮桑:古地名,傳說在今山東曲阜北,少昊在此地登位。
這裡指少昊。
(12)三祀:指報答木正、金正、水正功勞的祭祀。
(13)祝融:即火官(火正)。
(14)共工氏:參見31·1注。
句(gōu勾)龍:人名。
(15)後土:即土官(土正)。
(16)田正:田官。
(17)烈山氏:一作厲山氏,即炎帝。
參見8·6注。
一說炎帝即神農氏。
參見19·13注。
柱:人名。
(18)棄:即後稷。
參見1·3注。
(19)自商以來祀之:傳說商湯滅夏後,廢除夏所祀的谷神柱,立棄為谷神。
引文參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20)九土:九州的土地,即全國的土地。
(21)引文參見《禮記·祭法》。
【譯文】 有的傳上說:“少昊有子孫四人,名叫重、該、修、熙,他們确實能管理金、木和水。
假如重任句芒,該任蓐收,修和熙任玄冥,世代不變它們的職位,于是完成了少昊傳下來的功業,這就是報答木正、金正、水正功勞的祭祀。
颛顼氏有個兒子叫犁,當火官;共工氏有個兒子叫句龍,當土官,這就是報答火正、土正功勞的祭祀。
後土是社神。
後稷是田官。
有烈山氏的兒子叫柱,是谷神,夏朝以前一直都祭祀他。
周棄也是谷神,從商朝以來一直都祭祀他。
《禮記》說:“烈山氏擁有天下,他的兒子叫柱,能種植百谷。
夏朝衰落,周棄接替了柱,所以把他當谷神來祭祀。
共工氏稱霸九州,他的兒子叫後土,能安定九州的土地,所以把他當土地神來祭祀。
” 【原文】 77·5傳或曰:“炎帝作火,死而為竈。
禹勞力天下水,死而為社。
”《禮》曰:“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靈,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竈。
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靈,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
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
適士立二祀(11),曰門,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