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意篇第七七

關燈
【題解】 本篇是對《祀義篇》的補充和發揮,進一步論述祭祀的作用和意義。

     王充通過追溯各種祭祀的來源,指出人世間所有的祭祀“皆為思其德,不忘其功也”。

    即是說祭祀的意義在于“重恩尊功”兩個方面。

    舉行祭祀是人們依照活人賞功養老的道理推演出來的,“未必有鬼而享之者”。

    祭祀的目的是為勉勵活人盡力,提倡尊崇恩德,是“聖人”實現“功立化通”的一種手段。

    他生動的比喻說,祭祀就像埋葬一條有功而心愛的家狗,将寶劍獻于亡友的墓前一樣,不過是為了表達人們的某種心意而已,并沒有什麼神怪可言。

     王充把鬼神驅逐于祭祀之外,揭露了祭祀求福免禍的虛妄,他在本篇中重申了“人死無知,其精不能為鬼”,“不能為人禍福”的觀點。

    他在結語中斷言:“雖常祭而不絕,久廢而不修,其何禍福于人哉!” 【原文】 77·1樹:王者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卿、大夫祭五祀,士、庶人祭其先。

    宗廟、社稷之祀,自天子達于庶人。

    《尚書》曰:“肆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臣。

    ” 【注釋】 樹:據倫明錄楊校宋本當作“禮”。

    可從。

     這幾句參見《禮記·曲禮下》。

     類:在常規的祭天時間以外,臨時根據情況(如戰争)祭天叫“類”。

    《五經異義》:“非時祭天謂之類。

    ” 禋(yīn因):古代祭天的一種禮儀,先燒柴冒煙,再加牲及玉帛燒之。

    六宗:說法不一。

    賈逵說:“六宗者,天宗三,日月星也。

    地宗三,河海岱也。

    ”馬融說:“萬物非天不覆,非地不載,非春不生,非夏不長,非秋不收,非冬不藏,此其謂六也。

    ”《太平禦覽》五三二引《五經異義》:“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及地,旁不及四方,居中央恍惚無有,神助陰陽變化,有益于人,故郊天并祭之。

    ”王充則指的是上下、四方之間的遊神。

     望:祭祀山川稱“望”。

     臣:據《尚書·堯典》應作“神”。

    引文參見《尚書·堯典》。

     【譯文】 《禮記》說:天子祭祀天地,諸侯祭祀山川,卿、大夫祭祀五祀,士及平民祭祀他們的祖先。

    對祖先、土地神及谷神的祭祀,是從天子一直到平民都要舉行的。

    《尚書》說:“于是對上帝進行‘類’祭,又祭祀天地四方,祭祀山川,遍祭群神。

    ” 【原文】 77·2《禮》曰:“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堯;夏後氏亦禘黃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燔柴于大壇,祭天也;瘗埋于大折,祭地也,用骍犢。

    埋少牢于大昭,祭時也(11);相近于坎壇(12),祭寒暑也;王宮(13),祭日也;夜明(14),祭月也;幽宗(15),祭星也;雩宗(16),祭水旱也;四坎壇(17),祭四方也。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18),皆曰神。

    有天下者祭百神(19)。

    諸侯在其地則祭,亡其地則不祭(20)。

    ”此皆法度之祀,禮之常制也。

     【注釋】 有虞氏:指舜的時代。

    禘(dì帝):古代祭名。

    君王祭祀他所追尊的始祖以前的遠祖就稱為“禘”。

    郊:古代君王祭天時配以祖先叫“郊”,這裡泛指配祭。

    喾(kù庫):傳說是堯的父親。

    祖:始祖廟,這裡指祭祀始祖。

    宗:宗廟,其尊貴地位僅次于始祖廟。

    祖颛顼而宗堯:傳說颛顼是舜的六世祖,所以舜時把颛顼作為始祖來祭祀而以堯配祭。

     冥:傳說是商朝的祖先,契的後代。

     契:參見3·2注。

     稷:後稷。

    參見1·3注。

     文王:周文王。

    武王:周武王。

     燔柴:祭天時舉行的一種儀式。

    壇:築土為台,用于祭祀。

    大壇:同“太壇”,君王祭天的地方。

     瘗(yì義)埋:指把祭品埋于地下。

    大折:同“太折”,君王祭地的地方。

    骍(xīn心)犢:毛色純赤的小牛。

     (10)少牢:古代祭祀時三牲(牛、羊、豬)俱全(或單用牛)稱“太牢”,隻用羊和豬(或單用羊)稱“少牢”。

    大昭:同“太昭”,君王祭祀四時的地方。

     (11)時:指春、夏、秋、冬四時。

     (12)相近:據《禮記·祭法》鄭玄注,“相近”應是“禳祈”之誤。

    禳祈是求神消災降福之意。

    坎:挖地為坑穴,用于祭祀。

     (13)王宮:古代帝王祭日的壇。

    《禮記·祭法》鄭玄注:“王宮,日壇。

    王,君也;日稱君。

    宮、壇,營域也。

    ” (14)夜明:古代帝王祭月的壇。

     (15)宗:據遞修本應為“。

    。

    ”。

    下文“雩宗”的“宗”字同此。

    。

    。

    (yǒng永):古代一種禳災的祭祀。

    幽。

    。

    :古代帝王祭星的壇。

     (16)雩(yú魚):求雨的祭祀。

    雩。

    。

    :古代帝王祭水旱的壇。

     (17)四坎壇:東、南、西、北四方各設一坎一壇,合稱“四坎壇”。

    古代帝王祭四方的壇。

     (18)見:同“現”。

     (19)有天下者:統治天下的人,即帝王。

     (20)引文參見《禮記·祭法》。

     【譯文】 《禮記》說:“舜時把黃帝作為遠祖來祭祀而以帝喾配祭,把颛顼作為始祖來祭祀而以堯配祭;夏朝也把黃帝作為遠祖來祭祀而以鲧配祭,把颛顼作為始祖來祭祀而以禹配祭;商朝把帝喾作為遠祖來祭祀而以冥配祭,把契作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