诘術篇第七四

關燈
,子醜亦有處,各有部署,列布五方,若王者營衛,常居不動。

    今端端之日中行,旦出東方,夕入西方,行而不已,與日廷異,何謂甲乙為日之名乎?術家更說:“日甲乙者,自天地神也,日更用事,自用甲乙勝負為吉兇,非端端之日名也。

    ” 【注釋】 日廷圖:估計是古代占蔔時日吉兇用的,同“栻”類似的一種圖,上面分方位列有幹支、五行及二十八宿等名目。

     術家:指推算住宅吉兇的人。

     【譯文】 日廷圖上甲乙等有位置,子醜等也有位置,各有部署,排列分布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就像人間的君王四周的護衛一樣,所處的位置沒有變動。

    現在圓圓的太陽在天上運行,清晨出于東方,傍晚落于西方,運行不止,與日廷圖上的太陽不一樣,為什麼說甲乙等是太陽的名稱呢?術家又會說:“稱呼日子用甲乙等名稱,甲乙等本身就是天上的神,它們每天輪流主事,自身按照天幹和五行相配相生相克的道理來顯示吉兇,并不是圓圓的太陽的名稱。

    ” 【原文】 74·8夫如是,于五行之象徒當用甲乙決吉兇而已,何為言加時乎? 案加時者,端端之日加也。

    端端之日安得勝負? 【注釋】 象:據文意當為“家”,形近而誤。

     端端之日加也:意思是,時辰是根據“端端之日”從早到晚在天空中的不同方位确定的,所以加時,就不能不與“端端之日”有聯系。

     【譯文】 如此說來,對于五行之家隻須用甲乙等來推斷吉兇就可以了,為什麼要說那些把幹支用在時辰上的話呢?考察幹支用在時辰上的原因,是根據圓圓的太陽的不同方位而用的。

    圓圓的太陽怎麼會相生相克呢? 【原文】 74·9五音之家,用口調姓、名及字,用姓定其名,用名正其字。

     口有張歙,聲有外内,以定五音宮、商之實。

    夫人之有姓者,用禀于天。

    天得五行之氣為姓邪?以口張歙聲外内為姓也?如以本所禀于天者為姓,若五谷萬物禀氣矣,何故用張口歙、聲内外定正之乎? 【注釋】 五音之家:指利用五音相配宣揚禁忌的人。

     字:表字,别名。

     歙(xī西):合。

     外内:指古代音韻學根據發音時口舌的動作所區分的外音和内音。

    發内音較難,發外音較易。

    内外是指韻母的洪細而言。

    例如,“乃”字,一等字,洪音,屬内音;“而”字,三等字,細音,屬外音。

     宮商:泛指五音中的某一個音。

    《漢志·五行家》有《五音定名》十五卷。

    用禀于天:《白虎通德論·姓名》:“姓者生也,人禀天氣所以生者也。

    ”天:據文意當作“人”。

     張口歙:據上面文例應作“口張歙”。

     【譯文】 五音之家,根據發音來使姓、名、字協調而不出現相克的情況,根據姓的發音來确定名,又根據名的發音制定表字。

    發音時口有開合,聲音分外音和内音,根據口的開合和音的内外來确定某個屬于五音中的某個音。

    人之所以有姓,是由于承受了自然之氣。

    人是以獲得五行之氣來定姓呢?還是以口的開合、音的内外來定姓呢?如果是根據原來從自然承受的氣來定姓,就像五谷萬物承受自然之氣一樣了,為什麼要用口的開合、音的内外來制定姓呢? 【原文】 74·10古者因生以賜姓,因其所生賜之姓也。

    若夏吞薏苡而生,則姓苡氏;商吞燕子而生,則姓為子氏;周履大人迹,則姬氏。

    其立名也,以信、以義、以像、以假、以類。

    以生名為信,若魯公子友生,文在其手曰“友”也。

    以德名為義,若文王為昌、武王為發也。

    以類名為像,若孔子名丘也。

    取于物為假,若宋公名杵臼也(11)。

    取于父為類(12),有似類于父也。

    其立字也,展名取同義,名賜字子貢(13),名予字于我(14)。

    其立姓則以本所生,置名則以信、義、像、假、類,字則展名取同義,不用口張歙外内(15)。

    調宮商之義為五音術(16),何據見而用? 【注釋】 夏:這裡指夏朝的第一個君王禹。

    薏苡:參見15·1注。

     姓:古代标志家族系統的稱号。

    最初,以人所生為姓。

    相傳舜母居姚墟生舜,乃姓姚,禹母吞薏苡而生禹,乃姓苡。

    其後,有由天子所賜得姓者,如堯賜契姓姬;有以國号為姓者,如魯、宋;有以官爵為姓者,如王、侯;有以事為姓者,如蔔、陶;有以所居地為姓者,如西門、南郭。

    氏:姓的支系。

     商:這裡指商的始祖契(xiè謝)。

    燕子:燕卵。

     周:這裡指周的始祖棄。

     王充在本書《奇怪篇》中曾批判過關于禹、契和後稷(棄)出生的神話,認為它們也許是後人根據三家的姓氏憑空制造出來的“怪說”。

    這裡加以引用,是為了駁斥五音之家“用口調姓、名及字”的謬論。

     信:表記,特征。

     公子友:參見54·8注。

     文:同“紋”。

    紋理。

    魯公子友生下來時手紋有“友”字。

    故取名為“友”。

    事見《左傳·闵公二年》。

    王充在本書《自然篇》中駁斥過這種說法。

     文王:周文王姬昌。

    昌,昌盛。

    武王:周武王姬發。

    發,發達。

     丘:丘陵。

    孔子名丘:傳說孔子頭部中間低,四邊高,像丘陵,故取名為“丘”。

    《孔子世家》:“叔梁纥與顔氏禱于尼丘,得孔子。

    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因曰丘,字仲尼。

    ” (11)宋公:指宋昭公,春秋時宋國君,公元前619~前611年在位。

    杵臼(chǔjiù楚舊):舂(chōng充)米的木杵和石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