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歲篇第七三

關燈
麼知道他們不是觸犯了正在出行的太歲神呢?宣揚搬遷禁忌的人對此又不能判明。

    不能判明,那麼是否觸犯了太歲神就無法知道。

    無法知道,那麼太歲神出行不出行也是不可确知的了。

     【原文】 73·4且太歲之神審行乎?則宜有曲折,不宜直南北也。

    長吏出舍,行有曲折。

    如天神直道不曲折乎?則從東西、四維徙者,猶幹之也。

    若長吏之南北行,人從東如西,四維相之如,猶抵觸之。

    如不正南北,南北之徙又何犯?如太歲不動行乎?則宜有宮室營堡,不與人相見,人安得而觸之?如太歲無體,與長吏異,若煙雲虹蜺,直經天地,極子午南北陳乎?則東西徙若四維徒者亦幹之。

    譬若今時人行觸繁霧蜮氣,無從橫負鄉皆中傷焉。

    如審如氣,人當見之,雖不移徙,亦皆中傷。

     【注釋】 營堡:宮室的外圍建築。

     蜺(mí尼):通“霓”。

     子午:古人以子為北,午為南。

    這裡指正北、正南兩個點。

     蜮:傳說中一種能含沙射人使人緻病的動物。

    蜮氣:毒氣。

     從:通“縱”,指南北。

    橫:指東西。

    鄉:通“向(■)”,面對之意。

     【譯文】 要說太歲之神真的出行嗎?那麼它出行的道路應該有曲折,不應該南北徑直走。

    官長從官舍出行,出行的路也會有曲折。

    要說天神走的是直道而不拐彎嗎?那麼,從東西方和四角搬遷的人,仍然會觸犯太歲神。

    就像官長從南往北走,人們從東往西,從四角相往來,仍然會觸犯他一樣。

    如果太歲出行不是走正南正北,那麼往南北的搬遷又有什麼觸犯呢?如果說太歲神是安居不行動的嗎?那麼,它就應當有宮室營堡,不與人相見,人怎麼能夠觸犯它呢?如果說太歲神沒有形體,和官長不同,像煙雲彩虹那樣一直貫穿天地,從極北分布到極南嗎?那麼,從東西搬遷像從四角搬遷的人一樣也會觸犯它。

    好像現在人們行走接觸到濃霧毒氣一樣,無論縱橫背向面對都會受到傷害。

    如果太歲神真的像氣一樣,人們就該碰到它,即使不搬遷,也都會受到傷害。

     【原文】 73·5且太歲,天别神也,與青龍無異。

    龍之體不過數千丈,如令神者宜長大,饒之數萬丈,令體掩北方,當言太歲在北方,不當言在子。

    其東有醜,其西有亥,明不專掩北方,極東西之廣,明矣。

    令正言在子位,觸土之中直子午者,不得南北徒耳,東邊直醜、巳之地,西邊直亥、未之民,何為不得南北徒?醜與亥地之民,使太歲左右通,得南北徒及東西徒。

    可則?醜在子東,亥在子西,醜、亥之民東西徙,觸歲之位;巳、未之民東西徒,忌歲所破。

     【注釋】 别:從屬。

    天别神:意即太歲是從屬于天的神。

    本書《。

    。

    時篇》說:“歲、月,天之從神。

    ”青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東方之神,同白虎、朱雀、玄武合稱四方四神。

    《淮南子·天文訓》:“天神之貴者,莫貴于青龍。

    或曰天一,或曰太陰。

    ”古代稱青龍為天一、太歲、太陰,名異而實同。

    左右:這裡指東西。

     據文意,“得”字前應補“不”字方可通。

     可:據文意,應作“何”字。

     觸歲之位:指犯“歲下”的忌諱。

     忌歲所破:指犯“歲破”的忌諱。

     【譯文】 況且太歲是從屬于天的神,與青龍神沒有什麼不同。

    青龍神的形體不過幾千丈,假如太歲神的形體應當又長又大,增加到幾萬丈,讓太歲的身體遮蓋住整個北方,應當說太歲在北方,不應當說太歲隻在“子”這一個位置上。

    太歲的東邊有醜,太歲的西邊有亥,說明太歲神并沒有将整個北方都蓋住,也沒有将東西兩邊的廣大區域全部占了,這是很清楚的。

    如果确定說太歲是在子位,那麼隻有在大地的中心地區正當子午位置的人不能向南北搬遷罷了,大地的東部地區正當醜、巳位置的地方,大地的西部地區正當亥、未位置的人家,為什麼不能向南北搬遷呢?對于在醜地與亥地的人家,假使太歲在子位的同時還向東西移動的話,那麼按說他們不但不能向南北方向搬遷,而且也不能向東西方向搬遷。

    為什麼呢?醜在子的東邊,亥在子的西邊,醜、亥之地的人家向東西方搬遷,觸犯了太歲所在的位置;巳、未之地的人家向東西方搬遷,觸犯了太歲所沖的方位。

     【原文】 73·6儒者論天下九州,以為東西南北,盡地廣長,九州之内五千裡,竟三河土中。

    周公蔔宅,經曰:“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

    ”雒則土之中也。

    鄒衍論之,以為九州之内五千裡,竟合為一州,在東東位,名曰赤縣州(11)。

    自有九州者九焉,九九八十一,凡八十一州。

    此言殆虛。

     【注釋】 九州:參見31·7注。

    這裡泛指全國領土。

     五千裡:傳說九州縱橫各五千裡。

     竟:通“境”。

    三河:漢代稱黃河流域的河東(今山西西南部)、河内(今河南西北部)、河南(在今河南洛陽至鄭州、中牟一帶)三郡為三河。

    《史記·貨殖列傳》:“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

    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 周公蔔宅:指周成王時,周公為了加強對東方的控制,準備興建洛邑(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而進行占蔔。

     經:指《尚書》。

     王:指周成王。

     引文參見《尚書·召诰》。

     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