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歲篇第七三

關燈
【題解】 本篇對搬遷要忌諱“太歲”的迷信進行了駁斥。

     “工伎之家”認為“太歲在子,不得南北徙”,否則會遭禍殃。

    王充反駁說,如果“太歲”是神,觸犯了它要遭殃,照此邏輯,最大的神莫過于天地,“則天地之間無生人也”。

    他明确指出,所謂“歲”,隻是一種計時單位,是由日月四季積累起來的,“十二月為一歲,四時節竟,陰陽氣終,複為一歲”,根本不是什麼神。

    “太歲之氣”就是“天地之氣”,它沒有意識,既不會憎恨人,也不會害人。

    有關“太歲”的迷信禁忌,“妄不可用也”。

     【原文】 73·1俗人險心,好信禁忌,知者亦疑,莫能實定。

    是以儒雅服從,工伎得勝。

    吉兇之書,伐經典之義;工伎之說,淩儒雅之論。

    今略實論,令親覽,總核是非,使世一悟。

     【注釋】 險心:即悻心,僥幸免禍的心理。

     知:通“智”。

     儒雅:博學的儒生。

     工伎:指工伎之家。

     吉兇之書:指宣揚迷信禁忌的書。

     據本書《四諱篇》“令世觀覽”,“親(親)”當作“觀(觀)”,前應補“世”字。

     【譯文】 一般人都存在着僥悻免禍的心理,喜好迷信禁忌,聰明的人也有懷疑,誰也不能核實判斷。

    因此博學的儒生信從了禁忌之說,而工伎之家占了上風。

    宣揚迷信禁忌的書,戰勝了經典上的道理;工伎之家的言論,壓倒了博學之士的言論。

    現在略為據實評論一下,讓世人都觀看清楚,總起來考核一下是非,使社會上的人都能醒悟。

     【原文】 73·2《移徙法》曰:“徙抵太歲,兇;負大歲,亦兇。

    ”抵太歲名曰歲下,負太歲名曰歲破,故皆兇也。

    假令太歲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徒,起宅嫁娶亦皆避之。

    其移東西,若徒四維,相之如者,皆吉。

    何者?不與太歲相觸,亦不抵太歲之沖也。

    實問:避太歲者,何意也?令太歲惡人徙乎?則徙者皆有禍。

    令太歲不禁人徙,惡人抵觸之乎?則道上之人南北行者皆有殃。

     【注釋】 《移徙法》:古代一種宣揚搬遷禁忌的書。

    不知出處,疑已佚。

     歲下:禁忌名稱之一。

    指太歲所在的方位。

    太歲在子,子為北方,北方即為歲下。

    歲破:參見72·13注。

     據本書《。

    。

    時篇》“令太歲在子”,“甲”字當删。

    子:地支的第一位,這裡指正北方。

    四維:指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角。

    《淮南子·天文訓》:“東北為報德之維,西南為背陽之維,東南為常羊之維,西北為■通之維。

    ” 沖:對着。

    指與太歲相對的方位。

    《史記·天官書》:“歲星所在,其對為沖。

    ” 【譯文】 《移徙法》上說:“搬遷到面對太歲所在的方位不吉利,搬遷到背對太歲所在方位也不吉利。

    ”面對太歲名叫“歲下”,背對太歲名叫“歲破”,所以都不吉利。

    假如太歲在子位,天下的人都不得往南北方向搬遷,蓋房子嫁女娶婦也都要避開這個方位。

    人們向東或向西搬遷,或者向四角方位搬遷,互相往來的,全都吉利。

    為什麼呢?因為沒有與太歲相觸犯,也沒有向着與太歲相對的沖位。

    如實問一下:避開太歲,是什麼意思呢?要說是太歲厭惡人們搬遷嗎?那麼搬遷的人家都會有災禍。

    要說是太歲不禁止人們搬遷,隻是厭惡人們抵觸它嗎?那麼在路上往南北方向行走的人都應該遭殃。

     【原文】 73·3太歲之意,猶長吏之心也。

    長吏在塗,人行觸車馬,幹其吏從,長吏怒之,豈獨抱器載物去宅徒居觸犯之者而乃責之哉?昔文帝出,過霸陵橋,有一人行逢車駕,逃于橋下,以為文帝之車已過,疾走而出,驚乘輿馬。

    文帝怒,以屬廷尉張釋之,釋之當論。

    使太歲之神行若文帝出乎?則人犯之者,必有如橋下走出之人矣。

    方今行道路者,暴溺仆死,何以知非觸遇太歲之出也?為移徙者又不能處。

    不能處,則犯與不犯未可知。

    未可知,則其行與不行未可審也。

     【注釋】 塗:通“途”。

    道路。

     文帝:漢文帝。

    參見1·6注。

     霸陵橋:即霸橋,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市東。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作“中渭橋”。

    車駕:皇帝乘坐的車子。

    這裡指漢文帝的車隊。

     乘輿(shèngyú聖于):古代稱君王所乘的車叫“乘輿”。

     屬(hǔ主):托付,交給。

    廷尉:漢代九卿之一,主管司法。

    張釋之:參見34·11注。

    釋之當論: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張釋之判處這個人罰金。

    溺:據遞修本作“病”。

     為:通“謂”。

    說。

    為移徙者:宣揚搬遷禁忌的人。

     【譯文】 太歲的心意,如同官長的心意一樣。

    官長在路上,有人行走時碰上了官長的車馬,觸犯了官長的随從,官長就會對他發怒,哪裡隻是對拿着用具、載着什物、離開住宅搬遷新居而觸犯了他的人才加以責罰呢?過去,漢文帝出行,經過霸陵橋,有一個行人遇上了文帝的車隊,就逃到橋下躲避,認為文帝的車子已經過去,就從橋下趕快跑出來,驚了文帝駕車的馬。

    文帝發了怒,把他交給廷尉張釋之處理,張釋之定了他的罪。

    要說太歲之神出行像漢文帝出行一樣嗎?那麼觸犯它的人,一定有如那個從橋下跑出來的人一樣了。

    現在行走在道路上的人,突然得病倒地而死,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