蔔筮篇第七一

關燈
【注釋】 虮(jǐ幾):虱卵。

     鑽龜:指把龜甲鑽薄以便灼龜甲占蔔。

    揲(shé蛇):古代用蓍草算卦時,按規定的數目和程序将蓍草分成若幹份叫“揲”。

     【譯文】 人在天地之間,如同虮虱附着在人身上一樣。

    如果虮虱想了解人的心意,它們在人的耳邊鳴叫,人仍然聽不見。

    為什麼呢?因為虮虱和人小大不同,聲音語言不通。

    現在用微小的人,去問巨大的天地,他們的聲音怎麼能相通呢?天地怎麼能知道人的旨意呢?有人說:“人懷有天地之氣,天地之氣在人的形體之中,這就是神了。

    人将要進行蔔筮,告知蓍草龜甲,神就用耳聽口言。

    如果自己思念,神就從胸腹之中了解人的心意。

    所以鑽薄龜甲揲分蓍草,兆象出現數字也明确。

    ” 【原文】 71·5夫人用神思慮,思慮不決,故問蓍龜。

    蓍龜兆數,與意相應,則是神可謂明告之矣。

    時或意以為可,兆數不吉;或兆數則吉,意以為兇。

    夫思慮者,己之神也;為兆數者,亦己之神也。

    一身之神,在胸中為思慮,在胸外為兆數,猶人入戶而坐,出門而行也。

    行坐不異意,出入不易情。

    如神明為兆數,不宜與思慮異。

     【注釋】 則是:當作“是則”。

    “神”字當在“明”字上,于義方妥。

     【譯文】 人用精神進行考慮,經考慮無法決定,所以就求問蓍龜。

    蓍龜表現出的兆數,與人的心意相吻合,就可以認為這是神明答複的了。

    有時自己的心意認為可行,而兆數又不吉利;有時兆數就算吉利,而自己的心意又認為是兇。

    所謂思慮,就是自己的心神;所謂兆數,也是自己的心神。

    同一個身體的神,在胸中就是思慮,在胸外就是兆數,就同人進屋坐下,出門行走一樣。

    或行或坐不會和自己的心意不一緻,或出或入也不會違背自己的心意。

    如果兆數是由神明形成的,就不應該和思慮有什麼不同。

     【原文】 71·6天地有體,故能搖動。

    搖動有,生之類也。

    生,則與人同矣。

     問生人者須以生人,乃能相報。

    如使死人問生人,則必不能相答。

    今天地生而蓍龜死,以死問生,安能得報?枯龜之骨,死蓍之莖,問生之天地,世人謂之天地報應,誤矣。

     【注釋】 有:據遞修本當作“者”。

     【譯文】 天地有形體,所以能運動。

    能運動的,都是活的東西。

    天地既然是活的,那就與人相同了。

    問活人必須用活人,才能得到回答。

    如果讓死人問活人,那就一定不能互相應答。

    現在天地是活的而蓍龜是死的,通過死的龜甲、蓍莖去問活的天地,怎麼能得到回答呢?用枯龜的骨,死蓍的莖,去問活着的天地,世人認為天地會答複,這就錯了。

     【原文】 71·7如蓍龜為若版牍,兆數為若書字,象類人君出教令乎?則天地口耳何在,而有教令?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天不言,則亦不聽人之言。

    天道稱自然無為,今人問天地,天地報應,是自然之有為以應人也。

    案《易》之文,觀揲蓍之法,二分以象天地,四揲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月。

    以象類相法,以立卦數耳,豈雲天地合報人哉? 【注釋】 版牍(dú獨):泛指古代寫字用的木片。

     引文參見《論語·陽貨》。

     “二分以象天地”四句:《周易·系辭上》:“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為二以象兩,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之于扐以象閏。

    ”大意是說,易卦推演的大數是五十,但是隻用四十九根策(蓍莖),有一根不用,象征太極。

    将四十九根策,任意分為兩部分以象征天、地兩儀。

    從放置于上方(象征天)的那一部分策中抽出一根,豎置于兩部分策之間,以象征天、地、人三極,再将上方的策每四根一組分數,以象征四季,将餘下的策放在豎挂着策的左邊,以象征閏月。

    奇(jī機):餘數,零頭。

    扐(1è勒):手指縫。

    高享說:疑借為“肋”。

    此處指所豎置的蓍草兩旁。

    合:據遞修本應作“告”。

     【譯文】 如果說蓍龜有如版牍,兆數有如文字,就像君王發布命令一樣嗎?天地的口耳在何處,而能發布命令呢?孔子說:“天說過什麼呢?但四季照常運行,萬物照常生長。

    ”天不言語,那麼也就不聽人的言語。

    天道崇尚自然無為,現在人去問天地,天地有答複,這就成了自然有意識地答複蔔筮者了。

    考察《周易》上的文字,看它所載的用蓍草算卦的方法,是将蓍草分成兩部分以象征天地,四根四根的分數以象征四季,所剩的餘數放在旁邊,以象征閏月。

    這是用類似的事物相互仿效,以此确定構成卦象的數字罷了,哪裡是說天地真會答複蔔筮的人呢? 【原文】 71·8人道,相問則對,不問不應。

    無求,空扣人之門;無問,虛辨人之前,則主人笑而不應,或怒而不對。

    試使蔔筮之人空鑽龜而蔔,虛揲蓍而筮,戲弄天地,亦得兆數,天地妄應乎?又試使人罵天而蔔,毆地而筮,無道至甚,亦得兆數。

    苟謂兆數天地之神,何不滅其火,灼其手,振其指而亂其數,使之身體疾痛,血氣湊踴?而猶為之見兆出數,何天地之不憚勞,用心不惡也?由此言之,蔔筮不問天地,兆數非天地之報,明矣。

     【注釋】 辨:通“辯”。

     踴:據遞修本當作“湧”。

    血氣湊湧:指由于劇烈的疼痛,使面部充血,青筋暴露。

     【譯文】